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逛完“巴扎”回来,路过此处进来准备吃点饭(后来我也跟着他们去过一次老沙湾县城)。
他要了一碗抓饭,抓出一把油炸大豆,打开“五五”大曲倒了半碗酒,坐下与我们一同吃了起来。
我们下放到这里二十多天,这还是第一次出来。平时消息闭塞,对外界一无所知,姜“组长”六零年自然灾害时期就由山东老家跑到新疆闯荡了,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刚刚又从沙湾县城回来,想必一定知道一些外面的情况,我急忙问他:
“姜大哥!你到沙湾县城听到一些新闻没有?”
“有,有……有。”他剥了一颗大豆填到嘴里嚼着说。
他说他们上午十点多钟,到了县城就开始逛了起来。大街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们开会游行庆祝“五·一”劳动节。“巴扎”上卖吃的、卖穿的、卖用的东西多的是,要比六零年自然灾害时期多到哪里去了。他边吃边喝闹得满头是汗,胖脸通红,两个小眼眯成了一条缝。他还把酒碗推过来让我们也喝,因为我们不胜酒力,仅仅抿上两口。
接着他说,在沙湾县城“巴扎”上还碰见了被下放到距团部较近三分场的宫瓦匠(同为收容所的难友)。宫说此次联合加工厂一共下放到一四三团的有三十多人,其中收容所来的“盲流”就有二十多个,除了少数几个人被分到离团部近些的二分场、三分场之外,其余的十几个人全被下放到了六分场这个既偏远又荒凉的新建连队。
姜组长越说越生气,端起酒碗又猛地喝了两口,然后不平地说:“这次下放多是厂里认为有问题的人员,实际上并非全是这样。譬如我老姜也是贫下中农,原先在老家还当过生产队的小队长。六零年饥荒时,为了找工作丢下老婆孩子跑到新疆,南北疆地闯荡了两三年,还是没有一个着落,最后成了一个走投无路的“盲流”,无奈之下自己走进了收容所。后来到加工厂卸车、扛包、当搬运工,没想到卖苦力人家都不要,还把你下放到这片荒芜人烟,连兔子都不拉屎的鬼地方。要早知道是这样,我还来新疆干什么?他娘的!营(人)倒了霉,就是称二斤盐也会生蛆。”说完他把碗里所剩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趴在桌上就一动也不动了。
我看着姜组长那样伤心狼狈的模样,感到有些吃惊!平时他那为人圆滑,老想“进步”,见了领导总是一副溜须拍马、笑脸相迎的样子。而现在却又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真可谓酒后吐真言!
这时我才明白,本次下放原来是带有一种政治色彩的,似乎把我们这些人划入了“四不清”人员。“盲流”这个词伴随着我们成了永远摆脱不了的阴影……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姜“胖子”架出饭铺,沿着去农场连队的小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块头高大,体重有八九十公斤的姜组长,喝醉了酒像猪一样的沉,架着他累得我们满头是汗,路上歇了几次,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连里,此时已是掌灯时分。
第二天继续休息,大家没事凑到一起,有的打扑克,有的下橡棋,我在一旁看书。下午显得更加无聊,我便离开宿舍毫无目的地朝着沟边走去。
我们被下放到这里一个月了,还不知道这条大沟里面是个什么样子?出于好奇,我从北坡下到沟底,由西向东像个幽灵一样地闲逛起来。
这条十几米深、三四十米宽的大沟,南岸陡峭,北边较缓,在沟底可以看出过去山洪曾经冲击的痕迹,低凹处散落着卵石、白骨、朽木和一些沉积物。几只乌鸦从我头顶飞过,落在前面沟坡上的荒冢上,发出凄历令人生厌的聒噪声,我有些心慌,后悔不该一个人冒然进来,但又想在此看个究竟,于是就向东面走去。
幸亏此时已进入五月,气候开始转暖,沟底有的地方已长出了奶子草、野薄荷,几堆碱草、芨芨草也长出了嫩芽,蒲公英高举着金色的黄花在风中不停地摆动,沟壁上有的地方还长着一小丛一小丛的红柳和梭梭柴,给这条沟壑带来了几分春天的气息。
当我在沟底逰性正浓的时候,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了几声狗叫,随即从远处窜出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大花狗,凶猛地向我奔来,顿时我非常紧张,不知如何对付。为了自卫我本能地弯腰从地上捡起两块卵石,准备与恶狗进行一场搏斗。突然东边传来:“黑子!给哦(我)回来。”的吼声。向我扑来的恶犬立刻停了下来,竟然转身摇着尾巴朝着它的主人跑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犬大战也就被避免,但已让我为之惊恐,出了一身冷汗。当时,一个酱紫色的脸上布满皱纹,年过五十的老汉,骑着一头灰色毛驴,手扬鞭子赶着羊群向我走来,冲我问道:
“喂!你娃是哪里的?”说完他翻身下驴。
“我是西边沟北新建连队的农工。”
“噢,原来是六分场的。”
看来他对这里的情况比我知道的还多。
我问他是哪里的,他说他是三道河子东边红旗公社的。让我吃惊的是老乡公社距离我们这里十几公里,放羊怎么能跑这么远?我疑惑地问他:
“你跑这么远来放羊?”
“放羊哪有个固定地方,哪里有草就到哪里放,哦(我)看你娃是刚来的吧?”老汉对我上下打量一番说。
“我从石河子来这里,还不到一个月。”我如实地告诉他。
“看你就不像个放羊娃!”
“听口音您是陕西人?”我问他。
他说他姓李、陕北陇县人,解放前逃荒来到新疆,现在只有老伴和他两人,以给生产队放羊为生。
老汉中等个子,人比较消瘦,但声音宏亮,精神饱满,动作利索,性格直爽,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多年在大西北饱经风霜的放牧好手。
我与他说话时,两眼还不停地扫着他身后花狗,唯恐它狗性再次发作。
老汉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
“你娃放心吧,有我在这里不会让它去咬人。”
我说:“它对你是摇头摆尾,十分温顺,但刚才对我却是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还是让它离我远点为妙。”
于是老汉在狗屁股上拍了一巴掌:“黑子,看羊去!”羊犬便拖着尾巴无精打采地向羊群走去。
在返回连队的途中,我问他这条大沟始于何处,通向何方,又有多长?他说沟始于南山,延伸几十公里,过去没修水泥大渠时,南山夏天融化的雪水就是从这条大沟流向东边的玛纳斯河,最后注入沙漠中的玛纳斯湖。然而水渠修好后,水流改道,以后这里就变成了干枯的土沟,但沟里还是要比戈壁大漠上的牧草多一些。每年春天暖和之后,整个夏季,乃至秋末,半年多的时间,除了下雨和沙尘暴之外,几乎每天早晨天还不太亮,他就装上点干粮和水,牵着毛驴,带着牧羊犬,赶着生产队的羊群走出村庄,由西向东沿着大沟到野外去放牧。而老伴就在家养鸡、种菜、做饭收拾家务。
到了下午,等羊吃饱后,又要由东向西赶着羊群,顺着大沟原路返回,让羊在沟底再吃点青草,旁晚便将羊群赶回生产队,每天放牧往返到少要走三四十公里的路程。甚至入冬下雪之后,还要赶着羊群到村外的雪地里,让羊啃食点干草,以此解决生产队草料的不足。
听到这里,我被李老汉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常年为生产队放羊所感动,没想到放羊这活儿还这么苦,可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尤其是寒冬腊月,坐在宾馆酒楼里喝着美酒,吃着烤羊肉、涮羊肉的贵客们是否会想到牧羊人的艰辛?
我敬佩老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为他一个人长期在野外放牧的安全感到担心,禁不住地问道:
“大叔,你一人在外面放羊不危险吗?碰到狼怎么办?”
他哈哈大笑地对我说:“你娃太年轻了,看样子是没经验过多少世道吧!”
接着,他说他打小就放羊自由惯了,不愿受人约束,在外放羊一切都由自己安排,目的是图个自由自在。比如今天,哦(我)在蓝天下,荒野上骑头毛驴,赶着上百只绵羊在戈壁沙滩上放牧,游游荡荡,无忧无虑,还有忠心不二的“黑子”,跑来跑去地为哦放哨巡逻。饿了啃块干馕,渴了喝几口凉水,困了躺在沙丘上睡上一觉,高兴了放开嗓子再吼上几声“秦腔”。在这里老天是老大,哦(我)就是老二,哦(我)不犯人,人不犯哦(我),过的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生活虽说苦些,但是苦中也有乐,哦生来就命不好,又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能当个“羊官”也就不错了。
危险以前还是有过的,十年前这里还能遇见野骆驼、黄羊什么的,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