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章 少年求学 举步维艰(二)

更新时间2008…5…17 11:42:44  字数:2522

第二节

1954年7月,我初小毕业,因州东小学没有高小,我便转学到北关外大厦门里(太平北街)的咸宁小学上学。

当时我外公年过七十,身体瘦弱,行动有所不便,已无力再照顾我上学,我只好再次投靠亲戚,跟着我大姨奶一起生活。每周只能利用星期天休息时到汤王墓村去看望外公。

我大姨奶王氏姊妹三人,我奶奶排行老二,蚌埠的小姨奶排行老三。她原住在亳县北门口外的牛市街,老伴早年去世,有一子在蚌埠淮河上帮人跑船,因一次水上事故船毁人亡,撇下的儿媳又改嫁离她而去,家中只剩下我姨奶一人无依无靠的生活着,有时穷得没饭吃只好沿街讨些剩饭菜吃。母亲在世时,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带着我去看望姨奶,给她送上一点钱或粮食,再帮她干一点家务活。

自从我祖父去世后,姑母一家便回了河南温县,我舅爷在太平北街留下的几间旧草房也就无人居住了。后来我姨奶将她的两间房子卖掉,搬到了太平北街居住。我在咸宁小学上高小时,就和大姨奶一起在此生活。我们仅靠两间门面房每月收的两、三元房租生活,日子过的十分清苦,有时姐姐也会给我们一点经济上的帮助。我还经常利用假期到我外公那里帮他干点农活,收拾一些家务,从他那里拿回一点红薯、南瓜等杂粮以补充我们口粮的不足。

当时姨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她心地善良对人和蔼。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我末曾见过面的,早在抗战逃难中死去的奶奶的形象。她对我十分疼爱,常把粮站买回来不多的白面擀成面条给我吃,而她却用面汤泡点豆饼,或用红薯、杂粮来充饥。

每当这时,我们祖孙二人就要发生争执——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倍感凄楚!总要把一些面条挑到她的碗里。但姨奶却不允许,并对我说:“小孩子家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好的。我老太婆年岁已大,快要死的人了,吃了也没有什么用,只要有口吃的就行了,你快吃吧。”

姨奶对待自己过分刻薄的做法,让我心碎,每念至此都会令我凄然泪下……

亳县咸宁小学是一座关帝庙改成的学校,它位于涡河南岸的太平北街北端,与雕刻建造艺术非常高超的花戏楼相毗邻。

当年院内高大的殿堂已成为我们学生的教室,解放后破除迷信关老爷的泥塑金身也被校方“请到”了一个偏辟的门道里,但他仍神情贯注地坐看他的《春秋》,关平、周仓依然侍奉在他的左右。

1956年开春,是我高小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正在忙于学习。突然从亳县城南双沟区卫生所传来了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表姨,病故的消息,并通知我前去帮助料理后事。

我的表姨也是一个比较苦命的人,在她病死时还不超过四十岁。早先因家庭不和与丈夫离婚,带着她与我同岁的儿子季新生,从安徽界首县来到毫县,在县城关镇的卫生所里当一名妇产科医生,而她的儿子在1953年也来到亳县和我一起在州东小学读书,初小毕业后便被其父接到西安上学,而亳县就剩下了她一个人。后来,又调回到了亳县城南的双沟集区卫生所工作。

两年前,她曾给于过我帮助,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买来棉花和黑布给我做了一件新棉袄,至今还穿在我的身上。没想到刚刚过去两年,她竟然患上肠癌,乘坐人力三轮车去看病时,死在了由双沟集去阜阳地区医院的路上,最后只得中途返回,停尸在双沟集卫生所里,等候亲戚前来料理后事。

双沟集距县城五十多华里,当天中午过后我才赶那里。在区卫生所魏所长和几位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买了一口棺材将她入殓。而后又租了农村生产队的一辆四轮牛车,将其灵柩连夜运回城里。此次丧事一切费用都是从公家会给她的安葬费中支出,丧事办完已所剩无几。

在这个冬末春初,乍暧还寒的季节里,于当天傍晚六时,我和两个农民赶着两头老黄牛拉着一辆木制老式四轮车,上面放着灵柩“咕嘟……咕嘟”地驶出了双沟集。

当时,日头偏西,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天色渐暮。一群乌鸦在空中不停地聒噪着,绕着一片树林几起几落,陆续归巢。一阵西风骤起,林木萧瑟,掠过空旷荒凉尚未春耕的越冬土地上,卷起一些枯草、秋叶废纸和尘埃,飞旋着向远处飘去。

夜幕已经降临,在这人们将要睡觉的时候,我随着一辆拉着棺材的牛车,行进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车轮与车轴摩擦不时地发出“吱吜吱吜……”的响声,牛车慢得出奇,酷似蜗牛在地上爬行。

……此时天空昏暗,夜色茫茫,我的心情异常地沉重,倍感凄凉!

从早晨到晚上忙了一天,我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实在太累了。我半躺在用麦草铺垫着的车框上,用一根捆棺材的绳头,系住我的腰,靠着棺材,摇摇晃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牛车在行进,似乎耳边还在不时地响着车夫催赶老牛的吆喝声……

过了一阵子,我突然被惊醒,发现牛车被停放在路傍,两个赶车的车夫不见了踪影。我十分惊慌,感到情况不妙,用手摸了一下棺材还在,没有被人“背走”。我不明白这两个家伙为什么趁我睡着之际,弃我而去逃之夭夭呢?在这黑灯暗火,夜深人静的时候,将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和一个死人,以及两头不会说话只顾低头吃草的老牛撂在这荒郊野外之中?

他们毕竟是受顾于区卫生所来运送灵柩的,虽然夜间行车十分辛苦,但给的酬资也是十分丰厚——跑这一趟除掉生产队的租牛车费用,他们二人每人还能得到五元钱辛苦费,可以买一袋白面。现在为什么中途变卦,闹出这种恶作剧呢?

在这荒郊野外,一片漆黑,夜色蒙蒙的原野上,我独自一个守着一辆牛车,车上放着一口装着死人的棺材,四周瞎灯灭火,唯有车把上悬挂着一盏被冷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灯。周围一片漆黑,夜幕吞没了一切,在这方圆几里路的地方,既闻不到鸡鸣,也听不到狗吠,万簌无声,感觉不到一丝生机。此时正值子夜时分,冷霜纷降,寒气袭人,仿佛空气都被凝结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是在害怕的时候越要想起鬼怪的故事——以往听过的鬼怪故事,此时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什么厉鬼、恶鬼、冤鬼、无常鬼、野鬼等,仿佛在我的眼前不远的地方忽悠忽悠地在跳动……我顿时感到孤单恐慌,身上吓出了一身冷汗!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十三章 少年求学 举步维艰(三)

更新时间2008…5…17 11:43:15  字数:2893

第三节

“鬼不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创造,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它的影子,差不多与人一样重要,远远超出了人们崇拜的神仙。其实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神仙不易见到,而死人、棺材、墓穴、磷火平时则是不难目睹的。

死一个人就有一个死人,一具死尸,一副棺材,一个墓穴,一片磷火,一个鬼。自然鬼在人们生活中影响就大了。在我国每一个人都听说过几则鬼故事,似乎每一个人都跟鬼或多或少地打过交道。鬼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睡觉时它与你的灵魂玩耍,夜间行路时它不声不响地跟走路……在中国文化中的鬼常被泛化了,咒骂人用鬼,夸人出用鬼,对恶人以鬼相斥,对心肝宝贝也用鬼来昵称,鬼在人们的心目中实在是太奇妙有趣了。(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大全》)

人对鬼的感情丰富、复杂、怪诞,这种感情常常表现在人间生活中。对此,首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写的最为动人。在平时人们咒骂人用“恶鬼”、“丑鬼”、“挨刀鬼”说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夜不归宿,沾花惹草之人为“懒鬼”、“讨债鬼”、“游荡鬼”,对吸毒、好赌、嗜酒如命、荒淫无度的人而用“大烟鬼”、“赌鬼”、“酒鬼”、“色鬼”来抨击;使坏心眼、暗中谋划害人的人,叫“心中有鬼”,“心怀鬼胎”,“耍阴谋鬼计”;天气不好,人们骂“鬼天气”;人的运气不好别人会说他是“倒霉鬼”;当某人所喜欢的人猜中了的心思,他点点那人的脑门说:“鬼精灵”;对自己割舍不下的心上人,人们会善意地骂:“揪心鬼”,“牵魂鬼”,“索命鬼”……鬼这厮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只有鬼才知道。

然而,鬼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说是“二气之良能”,“阴阳之定理”一说:“人身之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