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家福家就住在学校后身的胡同里。起初,他告诉我们西口新近来了一个做小炸食的汉子。随卖随唱,并且会说顶有趣味的故事。天天在我们上笔算那堂他就由瓦岔胡同过去。我们都感到兴趣。于是,就留心起来。
那天的笔算班我们头各埋在书上,耳朵和心却伸出校墙外去了。当一个同学正背九九表时,墙外远远地送进来一阵清脆的歌声:
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
小炸食呀,炸得焦啊……
知道我们所盼望的人到了,大家就都兴奋起来——特别是当孙家福立在窗口装吐唾沫时,大家异样的神色害得正在背九九表的人顺嘴流出“七七五十六”来。(为保持课堂的严肃,老师在他手心上重重地打了五板。)
记住这个时辰以后,我们几个孩子决定趁这礼拜日在胡同口去等他。我除了每日应领那笔款项外,并且把年下起贮的泥扑满也偷偷地砸个粉碎,几个张望着的孩子立在瓦岔胡同口一棵椿树下等着。直等到厨子、少奶奶们一个个都提着菜篓子往家走了,才远远听到一阵嘹亮的歌声:
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
老太太吃了,寿数高啊……
“来了!”孙家福向大家打一个招呼,就领头向北跑去了。
在拐角处我们见到他了:一个高大魁伟的汉子,紫红脸膛,有着一副诙谐的表情,毛蓝裤竹标袄的中腰还扎着一根破旧的皮带,胸前系着一个小篮子。他把手向耳边一捎,头向天一仰,就又唱了起来。
“嗨,卖炸食的,站住!”孙家福用一个熟朋友的口气迎头截住了他。这汉子响亮地笑了起来,马上就蹲在靠近电线杆子的墙根下了。
“你们小哥儿几个可得多照顾啊!”他一面揭开篮子上盖的布罩一面说,那腔调恰象推水车的山东佬。
篮子里放着一个长方匣子,一格一格地放着各样吃食。有能拍成三四尺的长寿皮糖,有满身是白线的桔子糖球。匣子一端整齐地堆着一包包的小炸食,上面各打着一个四方的红印:“邓山东记”。
“卖炸食的,再给我唱一回《饽饽阵》好吗?”孙家福扯了他胳膊说。
“你们可得买啊!曲儿俺有的是。”
“你放心,准买。我先把一个铜子儿押在这儿。”说着,我就把一个滚热的铜子儿放在那纸包堆上。
“慢着,少爷!”他拾起那铜子,还给了我。“别乱搁。俺说着玩儿呢。唱个曲儿还过不着!别说一个,十个俺也中。”
他先唱的是《饽饽阵》,是用我们常吃的点心的名字编成一个阵势。随后,我买了一包小炸食,叫他唱一支逗乐儿的。他唱的是《丑妞儿出阁》。唱到“洗脸盆本是沙锅底儿,蟋蟀罐儿当作胰子盒”时,把我笑得差点倒在地上。每唱完一支,总有人买一点东西。并且还争着嚷:“先给我唱!”唱出来自然是大家听。
我们问他嗓子怎么那么好。
“这算啥!俺在兵营里头领过一营人唱军歌。那威风!”说到这儿,他叹息地摸一摸腰间的皮带。“不是大帅打了败仗,俺这时早当旅长啦。”提起心事了,于是他摇摇头,嘴里低哼着:
一愿军人志气强,人无志气铁无钢……
我数着他脸上的红疙瘩,看着他脖下那随着歌声一起一伏的圆卵,象雄鸡在打鸣。
歌听完了后,我们各人把买到的东西往袋里塞。孙家福指给他前面伸到蓝天里的那旗杆顶,告诉他那就是我们的学校。
“没错儿,明儿俺就去。”
这人不失信。第二天我们正上国文时,墙外送进一阵亲切的歌声。我们都知道这是唱给我们听的,就格外留心了:
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
学生吃了程度高哟!
中学毕业大学考呀,
欧美留洋创办学校!
听得连教员都噗哧笑了。
午学一下,我们一群就像蜂子似地扑到校门口,密密匝匝地围起他来。一下,糖和炸食全卖光了。他高兴地唱了两段梆子腔。
他说他得“扩充”了。小炸食太油腻。几天以后,他竟摆出一副用磁漆油得雪白的担子,玻璃盖底下是五颜六色的糖果。
从此,对我们来说,学校不再是那样可憎了,虽然老师板子的分量并未减轻。
“黄少爷,今儿又挨了几板儿?”他常握着我那藏起来的腕子温存地问。这时,如另一个同学替我回答,比方说,三板儿吧,他就会由玻璃格中捏出三颗小糖球硬塞到我红肿发烫的手心里,拍着我肩膀:“别委屈。俺这糖专治手疼。让老师管教好,将来吃一辈子糖,别像俺,光卖糖呀!”
他的热心肠是我们受到老师苦打后唯一的补偿。甚至我们中间自己有了纠纷时,也去麻烦他。他总是东点点头,西点点头,说:“都有理,都有理。不该动手啊!”
孙家福因为朝会上偷看《七侠五义》,斋务长罚他不准回家吃饭,空着肚子立正。这消息传到邓山东几耳里后,就交给我一包芙蓉糕。
“想法递给孙二少。真是,哪有饿着孩子的呢!”
“钱呢?”我问。
“什么话呢!”他怪我傻像。事实上我们都不欠他一个钱。“俺眼并没都长在钱上。朋友讲的是交情。过去!”他作了一个手势。
丙级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孙家福撑了弯斜的腿,立在冷冷的墙角,正噘着嘴揉着带黑圈儿的眼睛哪。
“家福!”我伏在窗上,低声叫他。待他睁开眼睛,我说了声:“接着!”就隔窗把他的午餐抛进去。我自己得意地回家去了。
下午第二堂,听差老安探进头来,说斋务长叫我。我心虚了。终于在同学臆测的眼光中,向正在怒视我的老师告了退。
走到斋务处门前,我的心就如战鼓似地怦怦敲了起来。偷偷在墙上把右手心磨了一磨,然后像囚犯似地走进去。
“你为什么偷送吃的给家福?”斋务长劈头就严厉地问。
“我——我——我没有啊!”
“说谎?说谎加三倍打。干脆照直实说,送没送?”这时,飕的一下他已由怀中抽出那二尺硬木的刑具来。
“点心哪儿来的?”
“他——不,买——买的。”
“你又说谎!”他用板子指我的鼻梁。吓得我倒退两步。“门房眼看你赊来,由窗口掷进去的。”
板子扬起时我本能地溃退了下来,直退到一个墙角。
那板子便追逐着我,雷也似地在半空中挥着。
第二天早晨邓山东儿叉着腰,撒着嘴说:“他娘的,撵俺走!官街官道,俺做的是生意,黄少爷,你尽管来!”
原来斋务长已不准他在门口摆摊了。
我把满肚想诉的委屈都咽了下去,什么也没说出来。
朝会时,斋务长报告以后学生不但不准买门口那人的糖,连和他过话也不准,否则要重罚。这命令镇不住多少人,特别是和邓山东儿有交情的绝不甘心。
上午第末堂,墙外又送进来熟悉的歌声:
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
天真子弟各处招呀。
揍人学校办得糟哇,
俺山东儿谁也不怕!
这最末一句唱得那么响亮,那么充满英雄气概,把个台上的老师气得发抖。我们虽然坐在校墙里头,心却飞向这个声音。
第二天早晨我到学校门口时,看见一簇人正围在邓山东儿担子那儿,个个老鼠似地低着头挑东西呢。瞧见我,他遥遥地直起了身子,探出头来招呼:“黄少爷来吧,新鲜的秋果。”
就仗着人多,我钻了进去。十几只手都伸到一个大笸箩里抓来抓去。把虫蚀的丢下,把又大又红的握到自己手里。正争闹着,我感到谁在背后打了我一下。我本能地回过身来,只见斋务长绷着一张铁青的脸立在眼前了。
“好大胆子!”他附着闪了一颗金牙的黄牙板说。
孩子们的小手都缩回到身边去,一个个默默地散开了。
“走,全到斋务处去!”斋务长说。
“我说,当老师的。”邓山东愣愣地追了上来,“买东西不犯法呀。你不能由俺摊上捉学生!”
“滚开!”斋务长气哼哼地说,“不滚开带你上区里去!”
“喝!”邓山东来回打量着我们这几个俘虏和鄙夷他的斋务长,气愤起来。“上区就上区,俺倒要瞧瞧你敢拿我怎样!”说着他挽了袖子,挑起担子,就跟了进来。
顿时,操场上一群玩皮球的孩子们把视线由皮球移到校门洞来了。
门房正要往外赶邓山东儿,却被斋务长拦住了。
朝会照例由一位教员立在台上对古圣贤的话发挥赞赏的议论,只是这天我并不是坐在后排椅子上玩把戏了。我们七个难友,(如今才数清楚了为秋果所迷惑住的人数。)——加上邓山东应该说是八个——靠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