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萧乾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看见他的龙睛鱼冻僵,他噘起嘴来了。“妈,你得赔我。你得给我买去!”于是,在被筒里,两只小脚鸭就捣蒜一般地踹蹬起来了,震得砖炕起了咚咚的响声。

妇人忙凑近炕沿,低声说;“乐子,乖,讲点儿理!是妈给冻的吗?妈要有这本事就不在这儿了。等妈求舅舅给你买去。谁教房里没有火——”刚说到这里,妇人咽住了。她意识到这话落在有火炉房里妯娌的耳里不受听。

然而孩子却接过来了:“要火炉,妈,夜里我冻醒了,睁着眼直打哆嗦……”

其实,这是一片谎言。妇人把棉被、夹被、裤袄,一切可以御寒的东西全给他盖上了。打哆嗦的却是那勾起八年辛酸的妇人。在黑暗里,倾听着孩子平匀舒坦的呼吸,她对生命默默地发着愣。

这时,妇人赶忙拢住孩子的头,青筋凸起的手在那秃葫芦周围抚摸起来了。

“孩子,要火炉,等你长大了,挣白钢炉子咱们暖。你爸爸从前就点那么一座白铜炉子,炉边上还烤着风干栗子,还睡个大肥猫呢。他晚上回来总不爱点灯,一个人坐在那里烤火,偶尔对火苗叹一口气。我给他送碗茶,他都不许我走近。你爸真是个怪人——”说到这里,母子两个都似乎浸沉在过去的日子里了。孩子这时咬了手指肚,却在推想过去的好日子。譬如上元佳节房檐下里里外外挂着多少灯:有沙子灯,走马灯,羊灯,还有冰灯。他小心窝里尽后悔生得太晚了些。

有一次他问过妇人:“妈,妈,你干么不早生我一阵?”

“你怨谁!你得怨你那个古怪爸爸。”妇人带点伤感又混着诙谐地告诉他,爸爸在三个弟兄中是长子。然而他自幼打算独身。二叔先娶的亲,然后三叔也成了双,只剩他自己。弟弟们在他面前是不能开口的,婚姻事更没人敢提。在他四十生辰那天,寿宴席上有个长辈亲戚就试着步怂恿他。他哪里肯!那天女客里面正有孩子的母亲。她随了家人来吃寿酒。还送来一台面捏的八仙过海呢。论体面,论风度,吴家二姑娘那天是颇出色的。那位好管闲事的长辈就当面偷偷指给他相看,问他意向。他摇头不肯,可是弟弟们看出这难得的机会,就暗暗给撮合起来,五月初七的寿日,九月里就娶过来了—一

妇人这时由椅子上捧来一抱小衣裳。

“起来吧,乖孩子。”那小光身子瑟缩着。妇人先扶他套上贴身小褂,然后是那件印了竹叶的棉祆。她一壁为他扣着纽绊,一壁叮咛他学乖,“给妈争气,对婶婶的妹妹弟弟要让些。听见了没有,这是他们的家——”

“妈,不对,”孩子撤起小嘴岔来。“妈,他们屋里挂的钟,摆的盆景不都是妈的嫁妆吗?”

“坏孩子,谁教你这么小气!那也碍着你的事。以后不准再胡扯。”妇人拍了拍那个小胸脯。“把这个放宽点,别鼠肚鸡肠的。你念完《六言杂字》了吗?”

“快了,妈你听:自古人生在世,俱秉五行阴阳……”孩子照着私塾里群唱的调子滔滔地背诵了起来,逗得妇人笑个不住。

“好,下月你该念《名贤集》了,《名贤集》里有一句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你懂不?”

孩子摇头。于是,妇人为他系着腰带,一壁为他讲说着。

这时,窗外有人在劈柴。随了干树权碰在石阶上沉重的声音,时有锵锵的金属击响和短促的用力声。

“姑娘,等我来劈吧!”妇人低声向外面说着。

没有回答,石阶上那沉重声音继续着。

孩子下了炕。八岁的年纪,身量可算不得高;黑黑的脸膛,浓重的眉毛,小圆脸蛋上挂满了没边的顽皮。他第一件事就奔到条案去看那冻裂了的金鱼缸,他噘起嘴来,非要妇人去告假,他说得在家给龙睛鱼出殡。

“这鬼孩子,刚才我的话你忘记了吗?你还告假。你跟书本怎那么没缘!你叫我寒了心。”妇人叠着被,自己咕哝着。

“不是,妈,不交学费,那臭老头子成天打得我好狠!——”

听到这个,妇人即刻惊愕地掉过头来。她扑到孩子身前,扶着孩子的肩头,好像在检验他的伤痕。这个私塾老师虽然还曾是她丈夫的属下,对他有过好处的,但彼一时,此一时了。明白炎凉世事的她,十足地了解孩子。她有些愁眉不展。她眼睛四下搜寻着。忽然她注视到房子的一角。那是炕上的一只木箱。她对自己点了头。

“孩子,告诉老师,明儿后儿,束修我准送过来。”

正说着,藏青布帘子冲开了一道缝,随着是一个矮小肥胖的女人捧着一盆热水进来了。

“姑娘,真难为你了。”妇人急忙接了过来。然后扯了孩子的耳朵说,“你敢不好好念书,瞧你这好姐姐,给你劈柴,给你烧火。全为的你这两只小窟窿多认点字。来,把袖子挽上。”

这矮胖姑娘用充满了希望的眼睛望着孩子。当她亲手烧的那盆热水洗净了孩子狼藉的脸时,她感到无上的欣悦了。这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是这家的三代功臣。和宗良同母,她是三叔的前妻遗下的孤女,曾经享受过好日子,临到破败,她甘愿地成为众人的奴仆。祖母的痨病是她服侍的,大伯伯死时她在床侧。她抹着泪,在棺材后面默默地发着愿:“大爷,大爷,您疼我一场,您放心,我准帮大妈扶养起您这条根。”

八年来,孩子的事她总同妇人抢着做。洗臭袜子,衲鞋底,黄昏里,还得坐在门墩上给孩子讲故事。

有一天,当她给孩子洗澡时,坐在澡盆里的乐子忽然好奇地问,“姐姐,你这么大姑娘给个男人洗澡,不害羞吗?”

正为他擦着小脊梁呢,猛然听到这话,她即刻把毛巾抛到盆里,奔回房里呜咽起来。直到妇人回家,问姑娘,她尽红脸;问孩子,他茫然不晓。只是从那以后,孩子洗澡她再也不管了。她把水烧好以后,便悄悄地走出房来。

孩子的脸洗完,就不究来源地去桌边摸那块滚热的烤白薯。然后,把一块印了老虎纹皮的黄色包袱铺的炕沿上,把昨晚温背过的《六言杂字》、《弟子规》,那本有图画的《孝经》和新买来的一本《上论语》——叠好、包上后还系了个蝴蝶扣。他背起书包要和妇人告别。妇人推他出房门。

“先去给婶婶作揖!”

于是,孩子立在房外拱着揖说:“婶婶,我上学去啦。”

连哼声也没有。

反过身来又对姐姐作了个大揖,哄得那胖姑娘高兴得快要流出泪。她一直把他和妇人送出门外,立在昨晚坐着讲《司马懿》故事的石阶上,用一腔虔诚,目送着母子手牵手的背影。

十六年前,这个古城论阔绰比不得今日。那时街道窄窄的,晴天是香炉,雨天是锅粥。然而粥也罢,炉也罢,却没有洋楼遮蔽北方澄蓝遐远的天空。短短的一程路,行人熙攘,店铺林立,也尽有看不完的景色。那时的铺户,都悬着极具象征意味的幌子。绒线铺前飘着一束赭黄麻绳,铜铺门前摆的是黄亮亮一片。乐子爱这些幌子。他小脑袋里随时都在追溯着这些与那铺子的关系。他想门前那束麻绳一定代表柜里管帐人的银白胡须。

孩子的手指是紧紧地握在妇人掌心里的。那便仿佛是秋千的顶梁,门的枢纽,不然就该是山喜鹊的脖链了。不这么样,谁敢担保他飞到什么地方去!腿脚并不会飞檐走壁如白眉毛徐老西,然而街上他看见活物就想追。曾经有一次被一个亲戚带出来玩耍,在一架脚踏车前面他要显显身手。于是,一个“箭步”,他嗖地由前轮横闯过去,为那车把拐倒了。害得那个赶路的人坐了半天巡警阁子,打铺保挂水印一堆手续。那个亲戚简直吓得没了魂,尽自说;“出门再不带这种猴子!”满城里找骨科,遍土地庙去烧香,折腾了总有一个多月。

以后呢,孩子的毛病并没有改。走在街上,那两只贪婪的眼睛还是什么都得看看。一家切面铺挂了红,那些闪亮发皱的金字即刻会吸引住他。如果逢到迎娶的行列,他就更不肯移动了。他眼巴巴地望着那团龙执事:宫灯,板扇,金锤,阔斧,还有那威风凛凛的吹鼓手。胖大的皮鼓后永是那么一顶鲜红璀璨的八人大轿,平稳如开屏孔雀似地压在后面。这时他会把“自古人生在世”忘得干干净净。整个的他都为那华贵的颜色和原始的节奏所占有了。如果妇人硬扯着他走,他会把指头挣脱出,飞奔到行列的跟前,看那喇叭手的嘴巴是如何吹成泡的。一桩他永不能明白的事:那红轿子里到底坐了一个怎样的“俏人家”?

有一回他可真遇到了一档子热闹。街心过着四五辆骡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