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相难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之上的敏锐与才能。

这件东西对在朝中任职不足五年的王琚来讲太重要了。如果他是个有心人的话;经过这次巡边得到的亲身经历与细心了解得到的情报;他在不久的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精于北方边事的专家;成为皇上的好助手。

当然;皇上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姚崇已经除去了一个可能在他大刀阔斧地整治朝政时掣肘的关键人物。他拿王琚这种我最亲信;而在眼前又无大作用的人开刀;是在试探我对他的支持是否是不遗余力。

姜皎由于曾替张说进言;以阻止姚崇进京;这会儿已经吓得脸色发白。

下一个目标会是谁?皇上一时猜不透姚崇的心思。但愿他能关照关照张说。

五、

大唐朝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明宫中书省内的政事堂。

大明宫建在宫城东北方地势高爽的龙首山上;是贞观八年太宗皇帝为了给太上皇养老专门修建的。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长安城原本倚靠龙首山而建;地势起伏不平;而皇上居住的宫城恰好建在清明渠与龙首渠经过的地势低洼的地方;夏季潮湿郁热;冬季寒冷非常。

太上皇禅位之后;原本并未放弃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所以他就暂时移居至宫城中的百福殿;皇上那时也从东宫迁出与太上皇同居在宫城内。太平公主死后;一切权力全部移交给了皇上;而太上皇却出人意料地没有迁往大明宫;而是让皇上迁了过去。这在皇上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但这种苦处皇上却无处可诉。

皇上每日常朝的地点也由宫城内的武德殿改在了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后面的宣政殿。

这对大臣们来讲是无所谓的事;而对宰相们却是件便利的事情。因为;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在大明宫;这让他们节省了许多奔波于路途的时间。

在大明宫西侧的建福门外;姚崇依例将他煊赫的仪从与精壮的卫队留在了下马桥外;独自一人坐上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皇上恩赐的步辇;由四名千牛卫的侍卫抬着进了大明宫。

姚崇没有让步辇径直向北去政事堂;而是向东来到了含元殿前。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左、右金吾杖院;东、西朝堂;向皇上进言、告御状的肺石、登闻鼓;还有姜皎他祖父监造的那两座精巧绝伦的钟楼和鼓楼。有变化的只是人;这里已经没有武太后一朝人人自危;朝臣由于失眠而面色青黄的恐怖气氛;也没有中宗皇帝以至于到太上皇当朝时人人都以为可以夤缘侥幸;只要胆大、有钱;高官便可唾手而得的浮躁。

不过;姚崇也敏锐地察觉到;朝堂前聚集的数百名衣紫、衣绯的大臣们如一群群漫无目的的蜉蝣;毫无生气。

姚崇暗道:皇上没有经验;不知道在目前混乱的局面下如何措手。但典守者难辞其责;当朝的宰相们让大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容忍。不过;我回来了。有我在;不愁没有你们的事干。当然;在这里面混饭吃的庸才们;我都会把你们赶出京城。

“姚老;请上坐。”在中书令张说率领下;众宰相对姚崇表示出热烈的欢迎。

“这怎么可以?”姚崇向众人叉手为礼;道:“朝廷体制所关;咱们谁也不要客气。依礼还是张相公上坐。”

政事堂里的规矩原本就有些奇怪。正常的情况下;应是由宰辅首领尚书令居于上坐;主持议事。但由于太宗皇帝曾任过尚书令;所以从二品的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长官;在官品上他们与中书令和侍中差着一级。为此;自高宗皇帝以来;宰辅议事一向由中书令领衔。

但是;这并不说明中书令权力最大;因为;在政事堂中;从四品的卫尉卿与正二品的中书令在议事时具有同等的发言权。在这个圈子中能够形成所谓宰臣领袖的因素不是官位;而是皇上对某人的亲近与信赖程度;再有就是处理政事的能力。所以;姚崇还没有跨进政事堂;就俨然有了宰臣首领的地位。

腊月的长安;天气甚寒。宰相们此时一向是将各自的坐具移至政事堂中间的地炉边上;团团围坐。这个时候;由于重臣们身体的接近;也是一年中宰臣间矛盾最少的时候。众人方才坐定;忽见厚重的木棉门帘一挑;进来一位面目清秀;身手便捷的宦官。此人宰相们全都识得;他是皇上的又一个亲近之人……高力士。此人在诛韦氏一役中;手刃了大名鼎鼎的上官宛儿。

“皇上有旨。”见众人跪倒在地。“传皇上口谕;姚崇兼中书令。中书、门下即刻写旨上来。”

“臣谢恩。”这一点也不出人意外;皇上不会让姚崇位居资历尚浅;而且比他年少十几岁的张说之下。

“姚相公;恭喜了。”高力士虽然年轻;但很会应酬。

“多谢;日后怕是还有让内相多辛苦的地方。”姚崇与高力士打过几次交道;彼此印像颇深。

“姚老言重了;小人该当效力。”

姚崇与高力士这番大有深意的应答很是让张说不舒服。以往张说对高力士没少应酬;但高力士却从来没有过这等恭敬神态。

这时;刘幽求一把拉住高力士的手臂;将他扯到一边;轻声道:“前几天西市上刚来了一伙波斯胡;那幻术变得当真是神乎其神。后天休沐咱哥俩去瞧瞧?”

高力士小心地瞟了一眼端坐在一旁展读公文的姚崇;又看了看低着头想心事的张说;口中道:“当然;皇上那里要是没有事情;我一定奉陪。”

高力士的声音比刘幽求要高得多;至少姚崇与张说能听得清清楚楚。

六、

腊月初;大唐改元为开元元年;皇上也谦逊地接受了群臣上表为皇上加的尊号:“开元神武皇帝”。朝中上下弥漫着一派毫无缘由的乐观气氛;心事沉重的大约只有两个人:皇上和姚崇。

皇上的心事是一种对任何人都无法讲的忧虑;就是他与太上皇;以及他的长兄宋王李成器之间的关系。皇上深知自己没有伯夷、叔齐那样的高洁;他喜爱皇帝这个宝座;更喜爱这无上的权力。虽然眼下这权力还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姚崇的担忧也同样与权力有关;但与私利无关。如今表面上看来他在政事堂中占据了领袖的地位;张说与刘幽求也没有与他一争高下的表示。但是;如果没有全体宰相的合作;姚崇再有本领;皇上对他的支持再多加几分;他的权力也只能表现在政事堂中;而不能贯彻至全国。

问题的关键是;刘幽求是扶保太上皇登基的大功臣;而张说与太上皇一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要把他们两个弄出政事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自己并不是没有给姚崇这样的机会;关键在于姚崇做还是不做。

对刘幽求容易处理一些;因为这个人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和经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事情的关键在于张说。驱逐张说出京;虽然会显得姚崇心胸狭窄;但对姚崇与皇上非常地重要。

这天傍晚;张说身着便装;乘着一辆被遮挡得密不透风的油壁车;悄悄地来到了皇上的长兄;宋王李成器的府上。

这个时候;长安四门的催行鼓敲得正紧;每个人都在急急地赶回自己居住的街坊;没有人会留意这样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自姚崇回京之后;张说与宋王见面总是采用这种小心翼翼的方式。

“太上皇怎么说?”张说深知自己的相位岌岌可危。

宋王李成器是个慢性子的人;虽只有三十五岁;行为举止却像个六十几岁的老人。等张说坐定;他才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羊脂玉笛;不紧不慢道:“太上皇让你等一等;看看姚崇的举措;再作打算。”

“其实;太上皇他老人家只要对皇上讲一声;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张说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也得等机会才行。再说;太上皇觉得;姚崇未必会向你下手。”宋王过了半晌方才答道。

他不可能不下手。张说明白;他是反对姚崇回京最力的人;这一点路人皆知。依姚崇一向的作风;如果单单罢免了他的相权已经是侥天之幸了;而张说绝不愿意放弃他奋斗多年终于赢得的这个尊崇的地位。

“宋王;您能不能为小臣在皇上面前说几句好话?”张说的语调近乎哀求。

宋王也许觉得脚有些冷了;他走下了雕花木榻;在脚上套了一双锦腰皮底的软靴;踱到炭火盆前。“皇上对我一直很好;这你知道。但同时你也应该知道;我是皇上的长兄。你精通史事;不会不了解;处在我的这个地位;绝对不能讲话;尤其是对政事。”

宋王的言下之意是;宋王自己便身处嫌疑之地;参与政事只能给他带来危险;至少也是自找没趣。

“所以;”宋王不紧不慢地接着道:“你这样三天两头地深夜来访;怕要引人讲本王的闲话。”这几日宋王也在思索他与张说的关系;两个人以往的关系虽然相当地亲密;但那是饮酒游乐的交情;而且多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