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非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

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

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

刖罪。”异日,与君游於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

又尝啗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

憎之变也。故有爱於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

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

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和氏第十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

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

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

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於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

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

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於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

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

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欲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

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

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於楚。商君教

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

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

於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

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

甚于秦、楚之欲,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

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

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

此之谓同舍。夫取舍合而相与逆者,未尝闻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夫

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

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故主必蔽于上,而臣

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之臣。

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

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今为臣尽力以致功,

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

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

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贞信之不可以

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积功劳而求安,是犹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

不几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也,愈

不几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无相比周,蔽主上、为奸私以适重人哉!”此

必不顾人主之义矣。其百官之吏,亦知方正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以清廉

事上而求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若以守法不朋党治官而求安,

是犹以足搔顶也,愈不几也。二者不可以得安,能无废法行私以适重人哉!”此

必不顾君上之法矣。故以私为重人者众,而以法事君者少矣。是以主孤於上而臣

成党於下,此田成之所以弑简公者也。

夫有术者之为人臣也,得效度数之言,上明主法,下困奸臣,以尊主安国者

也。是以度数之言得效于前,则赏罚必用於后矣。人主诚明於圣人之术,而不苟

於世欲之言,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

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

妄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百官之

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

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坠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安危之道若此

其明也,左右安能以虚言惑主,而百官安敢以贪渔下?是以臣得陈其忠而不弊,

下得守其职而不怨。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

从是观之,则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

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

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明

主知之,故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

而国已治矣。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不任其数,

而待目以为明,所见者少矣,非不弊之术也;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

寡矣,非不欺之道也。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使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

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

而聪明之势兴也。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古秦之俗,君臣废法而

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

作而利本事。当此之时,秦民习故欲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

犯新法。于是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故奸莫不得而被刑者众,

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不听,遂行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私奸者众

也,故民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此其所以然者,匿

罪之罚重,而告奸之赏厚也。此亦使天下必为己视听之道也。至治之法术已明矣,

而世学者弗知也。

且夫世之愚学,皆不知治乱之情;讘讠夹多诵先古之书,以乱当世之治;

智虑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妄非有术之士。听其言者危,用其计者乱,此亦愚之

至大而患之至甚者也。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

而实有异者也。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

而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

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

境不侵,群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愚人不

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

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

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知之者,同于义而于

欲;弗知之者,异于义而同于俗。天下知之者少,则义非矣。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溺於当世之言,而欲当严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