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
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此所以无辩之故也。乱世则不然,主上有令而民以文
学非之,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矫之,人主顾渐其法令而尊学者之智行,此世之所以
多文学也。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夫砥砺杀矢而以妄发,其端未尝不
中秋毫也;然而不可谓善射者,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
逢蒙不能必中者,有常也。故有常则羿、逢蒙以五寸的为巧,无常则以妄发之中
秋毫为拙。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
也。是以乱世之听言也,以难知为察,以博文为辩;其观行也,以离群为贤,以
犯上为抗。人主者说辩察之言,尊贤抗之行,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
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是以儒服带剑者众,而耕战之士寡;坚白无厚之词章,
而宪令之法息。故曰:“上不明则辩生焉。”
问田第四十二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令阳成义渠,
明将也,而措於毛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於州部,何哉?”田鸠曰:“此
无他故异物,主有度,上有术之故也。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
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於声词,眩乎辩说,不试於毛伯,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
亡国之患。由是观之,夫无毛伯之试,州部之关,岂明主之备哉!”
堂谿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
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於身而殆於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
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彊,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
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
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子曰:“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
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
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
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
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乡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
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定法第四十三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国?”应之曰:“是不可程
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於人,则是不可一
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
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於官府,
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
上,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对曰:“申不害,韩
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
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
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
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讬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
於上,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
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卻,故其国富
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
即位,秦法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甘茂以秦殉周。
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东攻齐,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乃成其
陶邑之封,应侯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穰之类也。
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主无术以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用
其资。故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於帝王者,法不勤饰於官,主无术於上之患
也。”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对曰:“申子未尽於
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
是不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
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
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
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
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
於法术,皆未尽善也。”
说疑第四十四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
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
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
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
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然使郎中日闻道於郎门之外,以至於境内日见法,
又非其难者也。
昔者有扈氏有失度,讙兜氏有孤男,三苗有成驹,桀有侯侈,纣有崇侯虎,
晋有优施,此六人者,亡国之臣也。言是如非,言非如是,内险以贼,其外小谨,
以徵其善,称道往古,使良事沮;善禅其主,以集精微,乱之以其所好,此夫郎
中左右之类者也。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而身危国亡者,得人
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故人主左右不可不慎也。为人主者诚明於臣之所言,
则别贤不肖如黑白矣。
若夫许由、续牙、晋伯阳、秦颠颉、卫侨如、狐不稽、重明、董不识、卞随、
务光、伯夷、叔齐,此十二人者,皆上见利不喜,下临难不恐,或与之天下而不
取,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
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
草木,或饥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当今之世,
将安用之?
若夫关龙逢、王子比干、随季梁、陈泄冶、楚申胥、吴子胥,此六人者,皆
疾争强谏以胜其君。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
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虽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如此臣者,
先古圣王皆不能忍也,当今之时,将安用之?
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
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
上逼君,下乱治,援外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唯圣王智主能
禁之,若夫昏乱之君,能见之乎?
若夫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朋、百里奚、蹇叔、舅
犯、赵衰、范蠡、大夫种、逢同、华登,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
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进善言、通道法而不敢矜其善,
有成功立事而不敢伐其劳,不难破家以便国,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泰山之
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主有明名广誉於国,而身不难受壑谷鬴洧之卑。
如此臣者,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藉於显明之主乎?此谓霸王之佐也。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
吴王孙蒀、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
义,进则揜蔽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