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非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谿,材

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

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

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

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主

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

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

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

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

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已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

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

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

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

也。

大体第二十九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

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

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

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

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

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

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

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故曰:古之牧天下

者,不使匠石极巧以败太山之体,不使贲、育尽威以伤万民之性。因道全法,君

子乐而大奸止。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

如此,故天下少不可。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

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

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顺,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

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

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

者,主之所用也。

【经一】参观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

“莫众而迷”。故齐人见河伯,与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竖牛之饿叔孙,

而江乙之说荆俗也。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而察一市

之患。

【经二】必罚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

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

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

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经三】赏誉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故

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句践知之,故式怒

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袴。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蚕,渔者之握鳣,

是以效之。

【经四】一听

一听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

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故公子汜议割河东,而应侯谋弛上党。

【经五】诡使

数见久待而不任,奸则鹿散。使人问他则不鬻私。是以庞敬还公大夫,而戴

欢诏视辒车,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论牛矢。

【经六】挟智

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其说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故

必南门而三乡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惧,卜皮使庶子,西门豹详遗辖。

【经七】倒言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欲为乱,

子之以白马,子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说一】

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于卫国。侏儒有见公者曰:“臣之梦践矣。”

公曰:“何梦?”对曰:“梦见灶,为见公也。”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

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对曰:“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烛

一国,一人不能拥也。故将见人主者梦见日。夫灶,一人炀焉,则后人无从见矣。

今或者一人有炀君者乎?则臣虽梦见灶,不亦可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

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

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

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一曰:晏婴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

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

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

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有间,大鱼动,因曰:“此河伯。”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

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

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

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

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

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

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也。”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

竖牛妒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

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

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

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

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妒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

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

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

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

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

“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

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江乙为魏王使荆,谓荆王曰:“臣入王之境内,闻王之国俗曰:‘君子不蔽

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则若白公之乱,得

无危乎?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卫嗣君重如耳,爱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