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非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也甚。故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治世之民,不与鬼神相害也。故曰: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

鬼也。民犯法令之谓民伤上,上刑戮民之谓上伤民。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

上下不行刑之谓上不伤人,故曰:“圣人亦不伤民。”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

鬼相伤,故曰:“两不相伤。”民不敢犯法,则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

业。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民蕃息而畜积盛。民蕃息而

畜积盛之谓有德。凡所谓祟者,魂魄去而精神乱,精神乱则无德。鬼不祟人则魂

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上盛畜积而鬼不乱其精神,

则德尽在于民矣。故曰:“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

民也。

有道之君,外无怨仇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夫外无怨仇于邻敌者,其

遇诸侯也外有礼义。内有德泽于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务本。遇诸侯有礼义,则役

希起;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今

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通淫

物,所积力唯田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故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人君者无道,则内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邻国。内暴虐,则民产绝;外侵欺,

则兵数起。民产绝,则畜生少;兵数起,则士卒尽。畜生少,则戎马乏;士卒尽,

则军危殆。戎马乏,则将马出;军危殆,则近臣役。马者,军之大用;郊者,言

其近也。今所以给军之具于将马近臣。故曰:“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矣。”

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

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

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奸起,则上侵弱君;祸至,则民人多伤。然

则可欲之类,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故曰:

“祸莫大于可欲。”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

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

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

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时活,今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故曰:“祸莫大于不

知足。”

故欲利甚于忧,忧则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则失度量;失度量则妄举

动,妄举动则祸害至;祸害至而疾婴内,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苦痛杂于肠

胃之间,则伤人也憯,憯则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于欲利。故曰:“咎莫憯于

欲利。”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

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

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天

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

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

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

与汤、武俱昌。以为近乎,游于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

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凡道

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

败,得之以成。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

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

之以成。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

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物可得道也。故定理

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

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

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

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

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

生焉。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其死也,十有三具者皆

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

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

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

亦十有三。”

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避

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

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

则风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处乡不节,憎爱

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

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

免于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

则无所用救害之备。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无害人之

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故曰:“陆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备以救害,

故曰:“入军不备甲兵。”远诸害,故曰:“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

无所容其刃。”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

焉。”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

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

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

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

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

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

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

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

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

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

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

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

“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则议必盖世,欲无

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

成事长。”

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故临

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故曰:“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夫能自全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