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汤达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接着他主动向她进攻。夜晚在花园里,他鼓起勇气悄悄抓住她的手。她把手缩回去,他又再次握住它。“他心里洋溢着幸福感,并不是因为他爱德·雷纳夫人,而是因为他的自尊心终子取得了胜利。” 
然而于连·索雷尔这个最初并无爱情的举动却引出了一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德·雷纳夫人这个单纯善良的女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把对于连的同情和怜悯发展成为爱情。而大胆进攻的得手,也诱出了于连真正的爱情。两个人尽管内心交织着犯罪感,还是堕入了疯狂的爱河。 
但是他们的私情被一个女仆知道了。市长的对手瓦尔诺写的一封匿名信,差点坏了他们的好事。在紧要关头德·雷纳夫人表现了女人的大智大勇,她授意于连伪造了第二封匿名信,终于打消了她丈夫的怀疑。然而他们的关系不能再维持下去了。 
于连·索雷尔离开市长家后,进了神学院学习。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和贵族一起统治平民。出身寒微的人要想发达,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加入教会。如果在四十岁上能混到主教的地位,每年就有十万法郎收入。 
一次极好的机会,于连的恩师把他推荐给大臣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在那里,他出色的才干,谨慎的作风赢得了主人的信任。他的职务和薪金得到提升,还获得了一枚荣誉勋章。但在那里,他也和主人家的女儿发生了关系。 
如果说于连爱上德·雷纳夫人,最开始是出于自卑引出的报复心,那么他的第二次爱情却是出自傲骨。玛蒂德是个高傲冷酷的女子,却被年轻教士与众不同的骨气吸引,开始对他生出热情。但是于连对她怀有戒心,生怕被地捉弄,迟迟不敢作出啊应。玛蒂德终于忍耐不住,派人给他送信,表示无条件爱他。 
“我这个乡下穷小子,居然有侯门千金来向我表示爱情。”于连看完信这样叫道;对于送上门来的买卖,他出于自尊也要收下来。“有了这封情书,我就和侯爵平起平坐了。”他甚至怜悯起侯爵来。第二天半夜,当他从长梯爬进玛蒂德卧房窗口时,他的不幸也就开始了。 
当高傲的侯爵从怀孕的女儿那里得知她和于连的私情时,先是气懵了,但为了爱女的缘故,老于世故的他立即将于连封为贵族,并安排他尽早结婚。只是既得利益集团怎会容许这样一个穷小子得势呢?由德·雷纳夫人的忏悔神父起草的一封信断送了于连的辉煌前程。于是他在星期天赶到教堂,向德·雷纳夫人开了两枪。 
于连在法庭上说:“诸位先生,我很荣幸并不属于你们那个阶级。在你们看来,我不过是一个反抗卑贱命运的乡下人而已。” 
“我不请求你们宽怒……即使我的罪并不重,我看到有些人也并不肯罢休,不肯因为我年轻而怜惜我。反倒要借我来杀一儆百,来惩罚妄图非分的年轻人,因为我们出生在下等人家……居然要混进有钱人引以为荣的上流社会里去。” 
于连可以说是以爱情为武器,向上层社会进攻的拿破仑。他射向德·雷纳夫人的两颗子弹其实是射向整个上层社会的。他在法庭上的这番演说,更是向上层社会挑战的檄文。 
对《红与黑》这部作品,一百多年来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深刻的《人间喜剧》;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残酷的丑陋的作品。巴尔扎克把它归为“幻灭派”作品,朱尔·雅南把于连看成一个魔鬼,把整部作品看成可怕的偏见。的确,这部描写一个卑下能干的主人公,描写一种阴暗与血腥的美的作品,在当时是审美情趣上的一种突破、丑陋的美属于新的诗学,于连这朵“恶之花”也为当时的人难以理解。但司汤达的可贵之处,是揭示了这种丑陋的社会根源。在于连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一种严密的逻辑性把贵族、富人、教士的无价值(虚荣、谎言、保守、自私)与受过教育,富有才干的下层青年的全面对抗,以及他摧毁性的自信对立起来,对于连来说,唯一的价值是在否定之中,是在暂时的战术性的虚伪之中。于连玩虚伪,为的是戳穿这种虚伪,保护自己免遭伤害。总之,于连的“恶”是社会造成的。就连于连这种人物也是社会造成的。罗什福尔(ROchefort)称“在一个确定的时期,所有年轻人多少都是于连·索雷尔。” 
司汤达在一八三0年革命前夕写出这部作品,表现了他惊人的历史洞察力和预感。司汤达在四十多年里经历了三次革命,并目睹了政权的多次更迭。他已经注意到,工业的诞生与发展,是引起社会变革的动力。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旧的秩序己被打乱,新的秩序尚待建立。社会在逼迫于连这些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而斗争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果然,一八三0年七月,就在《红与黑》付梓的时候,巴黎数十万下层人民走上街头,用浴血奋战来追求于连要用不太光彩的手段达到的目的。 
交响组曲的第三乐章是《红与白》。这是一首变奏曲,作品时而巴黎,时而外省,时而内阁,时而民间,用徐缓沉凝的节奏,低重浑响的乐音,把七月王朝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道德风气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一八三四年,司汤达的女友戈蒂埃夫人交给他一部描写一位中尉的爱情故事。司汤达看了之后,触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表现七月革命法国与巴黎轶事的念头,于是他费时几年,几断几续,几番推倒重来,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照司汤达最初的笔记,本应写三卷。但是写完二卷后,他就把手稿搁下了,也不知是在写作过程中改变了计划,还是别的原因,不过从已经完成的两卷来看,故事情节基本完整,算得上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 
一八二0年七月二十七日,巴黎市民英勇地筑起街垒,举行暴动,推翻了复辟贵族的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落到了金融贵族手中。作为暴动主力的共和派,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作为被推翻的封建贵族,则人还在,心不死。《红与白》就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政治活动,来展现法国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据说“红”象征主人公吕西安·娄凡的共和派身分,“白”则象征保王党,因为法国王室的标志是白色的百合花。 
与于连·索雷尔比起来,吕西安·娄凡就幸运多了。他是巴黎最富盛名的高等综合技术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只是因为共和主义的态度,被学校开除了。这个本质上也想像拿破仑一样轰轰烈烈做番事业的人,选择了军队作为步入社会的起点。他进了骑兵团当少尉,随军来到外省城市南锡驻防。 
可惜他生活在一个平庸而腐败的时代。军队生活丈叫他失望了。他的同事都是些粗鲁愚蠢的人,一个个自私贪婪,得了一点蝇头微利就沾沾自喜;而且军营里思想陈腐,密探充斥,到书店买一本书都被人打小报告。长官规定他只能与保守的上流社会交往。星斯天要会做弥撤。 
至于地方的风气,情形就更叫人汩丧。政府长官毫无权威,前朝遗老组成网络,暗中控制政局,连信件都要由他们检查,更不要说思想自由了。上流社会几乎是清一色的保王党。他们忠于已经下台的国王,憎恶新政府,尤其仇恨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趣味平庸,思想贫乏,喜欢在“三刻钟里不容争辩地谈论同一件事情。” 
在这种环境之中,唯一使吕西安觉得安慰的,是他与德·夏斯特莱夫人的恋情。吕西安两次骑马从这位夫人窗前走过,两次都坠马倒地,这种命运的偶然性扯出了一段最浪漫的情缘。吕西安·娄凡瞥见了窗帘后面偷窥的美女德·夏斯特莱夫人,从此便将她记在心上。而德·夏斯特莱夫人对这个英俊少年也是一见钟情。然而,外省的保守习惯,不同的政治倾向,以及德·夏斯特菜先生留下的巨额遗产,都成了阻挠他们亲近的障碍。他们越爱越不敢吐露真情,越爱越难以接近。两人恋爱的过程,是一种螺旋的发展,在经历了爱慕、希望、误会、怀疑之后,到来的不是“结晶”,而只是和好,然后又开始新一轮误会,怀疑……爱情其实是一种痛苦。情人彼此折磨。等到心伤透了,泪流够了,“结晶”才又大又亮。 
然而当地的贵族和耶稣会的教士却容不得他们恋爱。嫉妒心一旦加入了阶级仇恨,便变得格外疯狂。那美人本属于贵族营垒,况且还有令人垂涎的四十万妹妆。于是保王党头子德·普瓦利埃医生制造了一个阴谋,买通德·夏斯特莱太太家的仆人,导演了一场接生的假戏,使吕西安以为心上人与别人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