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莲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恨。如今也索罢了,这也是天数如此,非干我事。我明日上堂时,亲送妳出山罢。”莲岸拜谢而退。
次日,真如鸣钟击鼓,聚集僧众上堂说法,说了许多生死门路。到后来,独唤莲岸来说道:“莲岸,我知妳出不得家,因此送妳出山去,我有一封口帖儿与妳,若遇饥荒之时,可开来看。数年之后仍来见我。”莲岸深深拜谢,竟自出山。 
行了一日,到晚间遇着一个白须老者,把手一拱道:“莲岸小师,往那里去?”莲岸道:“我要下山,寻亲眷去。”老者道:“如此甚好,我同妳走。”原来那老者不是常人,是本山中积年得道的白猿。因他在真如庵中时常听法,故此认得莲岸。
是晚,莲岸同那老者行走不上二、三里路,见一草庵,老者便同莲岸在此草庵中歇宿。睡到半夜,外面一道火光透进庵来。莲岸惊起,依了这光,寻觅出去。见庵后一间石屋,两扇石门紧闭,那光就从石门里照出来。
莲岸欢喜,知此中必有异事,急急回庵,叫老者问道:“老师,后面石屋里是何宝贝放出光来?”老者道:“啊呀,这光被妳看见!也罢,我实对妳说。此中有一卷天书,是洞府仙曹留藏的,着老夫看守。经今五百余年,不曾出世,故此夜夜有光。”莲岸闻言大喜道:“这宝光今夜被我看见,老师何不传授弟子?”老者:“这书乃仙曹秘箓,不可轻易授人的。妳若要取,且看缘法如何。”遂同莲岸走到石屋。
莲岸双手把石门一推,竟推不开。老人教莲岸向石门拜了四拜,只见石门两扇同开。莲岸同老人走进去,内中有一块大石,老人道:“书在此中,妳自去取。”莲岸四旁抚摸,全无空隙,就问道:“书在石中,何从取出?”老人道:“妳向石头拜上四十九拜,若是有缘,便可得书。”莲岸遂虔诚拜过四十九拜。
忽听得石内一声震响,万道火光,直透半天。莲岸仔细一看,见大石分裂,露出一卷天书,光彩烨烨。莲岸取在手中,拜谢老人。老人道:“这书不可亵狎。”莲岸将藏在怀里,恰好天明。 
老人在庵中收拾饭,与莲岸吃饱。遂谢别老者,独自走了二里多路,看见旷野萧条,人民稀少。望见前面一株古槐村,十分高大,近前一看,见树旁一座关帝庙,匾上写“槐荫堂”三字,就走进去。只见败壁颓垣,荒草满地。走到庙后,见一老妇人,在锅中煮米粥。莲岸问道:“此处为何这等冷落?”老妇道:“原来你不知。近年山东一路,荒旱异常,路上饥死的不计其数。近日有一班饥民,成群结党,打劫为活,因此村里人都散了,只存我一孤老,不能行走,暂宿于此。不想天大造化,庙后有好些粟米,故此取来煮粥充饥。”莲岸此时饥了,就把他粥吃了两碗。见天色已晚,寻一间空房,宿了一夜。
次早起身,思想无计,就把怀中天书取出一看。见上面写着《石室相传秘本阴符白猿经》,中间尽是天文地理、阴阳变幻、战阵用兵之术。后面又写一行五个大字,乃是:“谨守槐荫堂”。内心想道:“这也奇怪,它教我住在此间,必定有好处。”遂安心住下。便把壁上的尘垢都抹净了,地下的污秽都扫净了,阶前的草木都斫下了。
正要尽兴收拾,不想走到后面一间侧屋里,心下吃了一吓。只见那侧屋两扇石板门关紧,他在窗洞内张了一张,里边甚是黑暗。到底莲岸胆大,竟把石门撺开,就走进里头。四边一看,真个可骇,但见破箱破桶内堆着的都是银子,不计其数。旁边屋里积的,有多少隔年陈物。这是什么缘故?难道饥荒之世四围都没有,那冷庙倒堆贮起来?不知这一年,那些强盗乘了饥荒,各处抢劫,都藏聚在此处。乡村中人民离散,哪个晓得。莲岸一时得了,大喜,仍旧把石门关好,放心居住庙中。 
看官定想,莲岸一个孤身女人,彼时这班强盗难道竟忘了这宗财物不成?万一回转来,不惟财物原是他的,并莲岸一身也难保。谁知,那年饥荒,官府安插小民,络绎而来。第一严禁的是强盗,日夜缉捕,捉到了,不问赃物便一棒打死,是时不知打死了多少。想是那一般强盗死多活少,所以槐荫堂内绝无人来盘诘。乡村人个个晓得是冷庙,各不提起,听凭莲岸享用。 
那莲岸得了此财,暗想道:“我少时,父亲也是个认真作家的,平日柴米充足,只道一生受用,岂料命运不济,家业罄空,使我自小飘散到这般地步。我如今虽是女流,也曾经历许多苦境,幸喜真如法师训诲,不是个懵懂之人。我今若要看守家财,就再生也用它不尽。不若生个法儿,把这项银子做一番好事,岂不是好。”当时立了主意。 
适遇山东一路,因饥荒之后百姓流离困苦,饥一顿饱一顿,顶风冒雨,不得安宁。又兼官府征粮甚急,没有一刻心安,因此,城中乡村,个个都染疟疾。一寒一热,都是疟鬼作祸。请医吃药,并无一个愈可。众人传说开来,尽道一桩奇事。当日莲岸闻知此话,忽然想起真如法师传下一个封口帖儿,教我饥荒时开看,今见此光景,何不寻出来看是如何。就将包袱内寻出,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藏经内抄出治疟灵符:
此符,将朱笔叠书此四字,每书一字,念咒一遍。书完又叠,书‘敕令’二字。“令”字下连向上三点,念“敕”! 
咒曰:赫赫阳阳,日出东方,神笔在手,驱除妖瘴。吾奉天帝急急如律令,敕!(连趯三点,第三点趯出尖头,重念此‘敕’字,如一喝。) 
此符,于日初出时向东方湳掌背心上,只不许一人知觉,疟疾立愈。 
莲岸看了大喜,想真如晓得未来,真是活佛。就取一幅纸写道:“槐荫堂女师莲岸,神治时行疟疾,概不受谢。” 
写毕,便将此纸粘在庙门外。过了两日,就有近村的人来求他。或是男人,或是妇人,或是孩子,俱来治疟。人想她施什么药,用什么针灸。谁知一件不用,只有一个灵符,立刻就好。不上数日,四方传说,求符的便挨挤庙门,打发不开。
人要请她家中去,她执意不肯。因此,庙中热闹。以后疟疾好的,或有送监盒谢她,或有送酒米谢她,或有送钱银谢她,她一毫不受,对众人说道:“我是泰山‘涌莲庵’活佛的徒弟,当初受本师戒律,专一赈济贫人。如今列位不但病好了,若是有家内困乏的,或是有欠粮莫措的,不妨来对我说,我一一资助。”众人听见这话,个个欢喜。
自此以后,来拜莲岸者日多一日。一半是治疟,一半是求助。莲岸一一打发得清清楚楚,并不烦人守候,把一个冷庙弄得如墟市一般。那时官府也有闻得的,怪她聚集人众,出示禁止。争奈小民俱是饥困余生,见了赈助的人,就如亲生父母,官府虽是禁缉,不过拿来打责,难道有好处与她的。譬如笼中之鸟,拘得她身,拘不得她心,所以莲岸的声名大著。
欲知后来,请看下回。
第二回 劫柳寨细柳谈兵
却说莲岸济人一事,远近闻名,俱称为女大师。不知她哪里来这银子,人来求她的,无有不给。
内中有两个光棍,一个叫强思文,一个叫杜二郎。他两个算计道:“闻得女大师莲岸专要周济贫人,她年纪又轻,丰姿又标致,难道没有风情的?不过借赈济为名,要选几个好男子做些风流事业也未可知。我两个人何不去求她,勾引得她上身,不要说银子用不尽,把这娇滴滴的女人夜间受用岂不快活。”
计议已定,就走到槐荫堂来,拜见莲岸。莲岸问道:“你两人有何事?”两人道:“在下原是好人家儿子,因年时荒歉,无室无家。知道大师仗义疏财救济贫乏,故此特来拜见,愿在大师门下效奔走之劳,图安身之策,求大师收用。”
莲岸见两人全无诚实气象,就道:“你两个既要住在此间,这也不妨,须要凡事小心。”两人道:“在下也识几个字,自然是谨慎的,不消吩咐。”莲岸道:“既是这等,你且在堂前住下。”当日就收用了。
你道,这两人一团歹意,为何莲岸不择好歹便收用他?不知,莲岸自受《白猿经》后,其待人接物,步步用着兵机。她想:“这两人气质好险,骤然来投,我若不收留,放他出去,他必坏我的名声。不如收在庙中,以后调度他。”那两人不察莲岸深心,只道是好意,满心欢喜。 
住了数日,不见差遣,无由亲近。再过两日,正值莲岸生辰,庙中斋佛求福。两人私计道:“我与你始初要如此,如此,故投身到这里。如今冷冷清清,没个门路。恰好明日是她生日.我们把衣服铺盖尽数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