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仁宇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0磅大石块的重炮弩。

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攻西夏时身故。他的帝国分作四部分:金帐汗国(Gold

enHorde)包括俄罗斯之大部疆域、莫斯科和基辅(Kiev)在内;波斯汗国所辖自

阿富汗边疆及于伊拉克边疆;另一汗国在两者之间而向东延伸,概括今日苏联中亚

地带与中国新疆,只有大可汗有权统辖以上三个汗国。他自己的领域北至蒙古沙漠

地带,南达中国海之海滨。当日这不过是一个憧憬中的远景,直到这世界上最伟大

的征服者死后50年,才成为事实。

根据成吉思汗的家法,大可汗由选举产生。忽必烈取得这地位并未经过这一程

序。他在公元1260年自称大可汗,在争夺名位时和他弟弟阿里不哥(Arik…Buga,元

人将此名译为阿里不哥有循儒家思想指斥其对兄长不忠顺之意)兵戎相见。获胜后,

他仍须对付中亚地区蒙古领袖所组织的联盟,他们是由从兄海都(Kaidu)率领,坚

称维持成吉思汗家法。迄至忽必烈在公元1294年逝世之日,两方冲突仍未停息。虽

说他本人征服南宋,可是也向西北用兵阻挡了游牧民族,使中国不受其蹂躏。只是

如此大可汗统领各汗国的权力也就名实俱亡了。在这方面忽必烈井不介意,他一心

专注于中国,企图垄断东亚。公元1271年,他在汉臣怂恿之下,创建了元朝。上章

已说及又八年,即1279年南宋的抵抗才全部摧毁,至此他才成为中国式天子。

远征日本

很多历史家一提到忽必烈,就想到他曾远征日本出师不利,因为这战役也产生

了日本“神风”的传说。元朝对日用兵两次。1274年的远征(当时南宋尚未完全灭

亡),朝鲜被用作跳板,联合舰队里利用了800艘大小船只,上载蒙古与朝鲜兵员2

5000人。在占领了沿岸几个小岛之后,他们在11月20日于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

军在完成防御工事之后等展援军的来临。当天战事胜负未决,是夜会风扫境;当蒙

古人决心后撤时秩序大乱,据朝鲜方面的纪录所载,淹没于海中者达13000人。

公元1281年的远征已在南宋覆亡之后,兵力增大数倍。北方的进攻部队有蒙古

和朝鲜部队40000人,船只900艘,仍循第一次路线前进;南方军由宋降将范文虎率

领,有大小船只3500艘,载兵10万,由浙江舟山岛起航。规模之大,是当时历史上

所仅有,这纪录直到最后才被打破。

也和第一次远征一样,沿海的岛屿,不费力地占领,部队在博多湾登陆成功。

只是在两次战役之间,日本人已在海滩一带构筑了一线石墙,阻碍蒙古骑兵的行动,

于是远征军少有进展。战斗自6月持续到7月,仍无决定性的突破。8月间又有台风来

临,船舶覆没数百艘。海陆军将领连范文虎在内率领巨舰逃脱,淹没的军士难以计

数。陆上残存部队则被日军在滩头拘捕集体斩首。今日国多湾的“元冠冢”即显示

了“神风”的裁判。朝鲜方面称,损失数在参加者半数以上而略强,中国与蒙古的

死亡人数无纪录。日本方面的记载指出:蒙古轻骑兵不能发生力量,而中国军则装

备低劣,士气消沉。

日本人两次将忽必烈的来使斩首,又两次使其远征惨败,忽必烈极度的愤怒,

于是准备第三次远征,维持其声望。各项准备在二次失败之后不久开始进行,造船

的工作及于全中国沿海,北至朝鲜半岛,中经渤海湾及今日中国之东北,商船也被

征用,供应物品则大量地屯集,海上水手全被召募,甚至海盗囚犯也被宥免而予以

官职以便往日本戴罪图功。公元1285年由长江下游运往朝鲜之米100万石,表示大军

的出动在即,可是1286年初,一道出人意表之外的语令,将所有的准备全部放弃。

《元史》称“帝以日本孤远岛夷,重困民力,罢征日本,召阿八赤赴阙,仍散所顾

民船。”虽说所称符合情理,可是如此声张又自承以前之错误和目下弱点,忽必烈

发出这种指令时不能没有道义上的勇气。

蒙古武功的极致

从历史的眼光看来,蒙古人的挫败证明了在现代科技发展之前,极难使一陆上

强国同时也成为海上强国。要维持一个大舰队又要承当其损失,使付出之代价过于

庞大。因为海上冒险要强迫大量人民往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反的方向进出。当准备第

三次远征时,忽必烈已感到绥靖安南和缅甸的棘手。公元1293年他再派兵渡海攻爪

哇,也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远征军虽然登陆成功却在土人反攻时,受挫折死伤惨

重。这样看来在忽必烈的晚年,这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陆上强国已到了它发展扩充

的极限。

中国人常说蒙古人在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理天下,这种批评有事

实的根据。可是要是说成吉思汗之子孙完全忽略经理上的问题,则与情况相左了。

比如说忽必烈就花费一生不少的时间。研究如何管理他辖下跨地极为广泛的大帝国。

他不仅受地缘政治的限制,也被当时代的情形拘束,以前各朝代留下来的碎片,无

法接收过来作为一个整体新秩序的零件。而他当时的间题又不容他好整以暇地创造

新系统,使它有持久的功效。

忽必烈晚年逐渐与中国儒臣疏远也是事实,此间有几个原因:宋朝覆亡之后遗

臣不降元,不时仍有谣传光复的情事;蒙古人阵容中也发生彼此勾心斗角的状态,

即可汗本人也要向臣下解释他所下的决心是出自本意,并未受中国人的摇布。除此

之外我们更要体会到蒙古之征服,确是以力伏人;而后面仍有地缘政治的问题,无

法仅以军事方案解决。

蒙古的统治

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除了保持着他们的军事精神与军事组织之外,

他们无法维持种族的面目。可是他们强悍的马术和日常生活的粗扩状态互为一体,

一有都有。所以在元军之中,他们构成一种优秀部队,在多种战役之中,发生决定

性的影响。其他非蒙古的游牧民族又为一系统,他们的部队称为“探马赤”,通常

发生第二层的功用。华北经过几百年契丹及女真人统治之后,其人民带混合性格,

虽说不能与蒙古军匹敌,但却较南宋人民坚强,元朝也将他们征集服役,在平服南

宋时发生了效用。蒙古人称之为“汉人”的,其实包括朝鲜人和其他各色人种。最

后南宋投降的军队井未解散,而依原建制收编在元军之内。元朝井且命令属于“军

籍”的户口通过遗传世代都属军籍,这样一来也就俨如社会上带遗传性的等级

(caste)了。

忽必烈本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征象,他只希望造成一种通过诸族之间的统治,

而不使蒙古人因人数过少而吃亏。可是他统治的期间未曾设法创造一种以文墨为主

中国式的文官官僚制度,他也未曾主持过一次文官考试。在他的教育系统内,蒙古

文的字母至少与汉字均等。而几无例外的,元政府里各单位的首长总是蒙古人。

元主对儒家学者以空洞的名目左右辩论深感厌倦,但他坚持各级官僚务必熟悉

文牍,可见得他注重技术上的细节,本人也身体力行。这样的着眼不仅只在忽必烈

在任期间如此,以后的继承人也同样注重。粗率看来,和以前各朝比较,这着眼应

当是一种主要的改革,同时蒙古人提出这样的改革也算得合于情理,因为他们的战

胜取功全凭武力,并没有任何道义上的成分在。

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便忽略了儒家政府潜在的基本原理。中国官僚政府诚然牵

累多而功效少,有时尚且有马虎塞责,又有以伪善作口头禅的倾向,可是它必须应

付成千上万的农民(他们是纳税人),所以政府必须清廉。传统中国对本人谦逊对

人礼让的作风,足使很多争端无法启齿,且社会体制基于血缘关系构成,又有法律

支撑,就用不着法理学上很多高深奥妙的原理,而牵涉到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了。

政府授权于各家族,让他们教训管束自己的子弟,于是衙门减轻了本身的任务;各

官僚在诗歌和哲学上才力充沛,也明知道他们的工作无须全部确凿切实,即司法也

离不开相对的成分。由于他们不对各地区特殊的情形认真,所以他们总是可以用最

低度的共通因素作为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