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祈祷。朝隐乃曲申悦媚,以身为牺牲,请代上所苦。及将康复,赐绢彩百匹、

金银器十事。俄转麟台少监。易之伏诛,坐徙岭外。寻召还。先天中,复为秘书

少监。又坐事贬为通州别驾,卒官。

朝隐修《三教珠英》时,成均祭酒李峤与张昌宗为修书使,尽收天下文词之

士为学士,预其列者,有王无竞、李适、尹元凯,并知名于时。自余有事迹者,

各见其本传。

王无竞者,字仲烈。其先琅邪人,因官徙居东莱,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

侃,棣州司马。

无竞有文学,初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秘书省正字,

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旧例,每日更直于殿前。正班

时,宰相宗楚客、杨再思常离班偶语,无竞前曰:“朝礼至敬,公等大臣,不宜

轻易以慢恒典。”楚客等大怒,转无竞为太子舍人。神龙初,坐诃诋权幸,出为

苏州司马。及张易之等败,以尝交往,再贬岭外,卒于广州,年五十四。

李适者,雍州万年人。景龙中,为中书舍人,俄转工部侍郎。睿宗时,天台

道士司马承祯被征至京师。及还,适赠诗,序其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

之士,无不属和,凡三百余人。徐彦伯编而叙之,谓之《白云记》,颇传于代。

寻卒。

尹元凯者,瀛州乐寿人。初为磁州司仓,坐事免,乃栖迟山林,不求仕进,

垂三十年。与张说、卢藏用特相友善,征拜右补阙。卒于并州司马。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

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

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勣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

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

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

勣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

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

人媟黩,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

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

斯则大圣名贤,嫉之已久。良以妇人为乐,必务冶容,哇姣动心,蛊惑丧志,上

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

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岂所以追启、诵之徽烈,袭尧、舜之英风者哉!

至若监抚余闲,宴私多豫,后庭妓乐,古或有之,非以风人,为弊犹隐。至于所

司教习,章示群僚,慢伎淫声,实亏睿化。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

《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

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

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

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明年,有事于南郊,有司立议,唯祭昊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祇之位。曾奏议:

“请于南郊方丘,设皇地祇及从祀等坐,则礼惟稽古,义得缘情。”睿宗令宰相

及礼官详议,竟依曾所奏。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

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

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

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子至。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禄山之乱,从上皇幸蜀。时肃宗即位于灵武,

上皇遣至为传位册文。上皇览之,叹曰:“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

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

至伏于御前,呜咽感涕。

宝庆二年,为尚书左丞。时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

史,试其所通之学,送名于省;省试每经问义十条、对策三道,取其通否。诏令

左右丞、诸司侍郎、大夫、中丞、给、舍等参议,议者多与绾同。至议曰:

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

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行也;由词以观行,则及词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

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春秋》,则游、夏不能措一辞,不亦明乎!间

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而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

“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

乎?是以上失其源,下袭其流,乘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

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子由是出焉。臣弑其君,子

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渐者何?儒道不举,取士之失也。

夫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系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尝不出于

士乎?今取士,试之小道,不以远者大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导之差

也。所以禄山一呼,四海震荡;思明再乱,十年不复。向使礼让之道弘,仁义之

风著,则忠臣孝子,比屋可封,逆节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摇也。

且夏有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汤之法弃,

而周始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弊,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

皆考实行,故能风俗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用三代之

政,弘四科之举,终彼四百,岂非学行道扇,化行于乡里哉!自魏至隋,仅四百

载,窃号僣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速颠,享国咸促。

国家革魏、晋、隋、梁之弊,承夏、殷、周、汉之业,四隩既宅,九州攸

同,覆帱生育,德合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道,从乱代取人之术!此公卿大夫

之辱也。

今西京有太学,州县有小学,兵革一动,生徒流离,儒臣师氏,禄廪无由,

贡士不称行实,胄子何尝讲习。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第,谓弘奖劝,不其谬欤!只

足以长浮薄之风,启侥幸之路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通儒硕

生,间居其职。十道大郡,量置太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置生徒,依

乎故事,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阇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利。

议者然之。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人,望且依旧。

贾至所议,来年允之。

广德二年,转礼部侍郎。是岁,至以时艰岁歉,举人赴省者,奏请两都试举

人,自至始也。永泰元年,加集贤院待制。大历初,改兵部侍郎。五年,转京兆

尹、兼御史大夫,卒。

许景先,常州义兴人,后徙家洛阳。少举进士,授夏阳尉。神龙初,东都起

圣善寺报慈阁。景先诣阙献《大像阁赋》,词甚美丽,擢拜左拾遗。累迁给事中。

开元初,每年赐射,节级赐物,属年俭,甚费府库。景先奏曰:

近臣三九之辰,频赐宴射,已著格令,犹降纶言。但古制不存,礼章多阙,

官员累倍,帑藏未充,水旱相仍,继之师旅。既不足以观德,又未足以威边;耗

国损人,且为不急。夫古之天子,以射选诸侯,以射饰礼乐,以射观容志,故有

《驺虞》、《狸首》之奏,《采蘩》、《采苹》之乐。天子则以备官为节,诸侯

则以时会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皆审志固行,德美事成,

阴阳克和,暴乱不作。故诸侯贡士,亦试于射宫;容体有亏,则绌其地。是诸侯

君臣皆尽志于射,射之礼也大矣哉!今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