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粤若宣父,天资睿哲;经纶齐、鲁之内,揖让洙、泗之间;综理遗文,弘宣旧制。

四科之教,历代不刊;三千之文,风流无歇。

惟兹二圣,道著群生,守祀不修,明褒尚阙。朕君临区宇,兴化崇儒,永言

先达,情深绍嗣。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

其后,具以名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土。是以学者慕向,儒教聿兴。

至三年,太宗讨平东夏,海内无事,乃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

学之士,下诏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

阁下。

及即位,又于正殿之左,置弘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

思廉等,各以本官兼署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

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召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馆学士。

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

先师。大征天下儒士,以为学官。数幸国学,令祭酒、博士讲论。毕,赐以束帛。

学生能通一大经已上,咸得署吏。又于国学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太学、四门博

士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合置博士、学生,以备艺文,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玄武

门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有能通经者,听之贡举。是时四方儒士,多

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

弟请入于国学之内。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

未之有也。

太宗又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

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

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

十四年,诏曰:“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

张讥,隋何妥、刘炫等,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其疏,宜

加优异,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名奏闻,当加引擢。”

二十一年,又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

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等二十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

褒崇。自今有事太学,可与颜子俱配享孔子庙堂。”其尊重儒道如此。

高宗嗣位,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于是醇醲日去,毕竞日彰,犹

火销膏而莫之觉也。及则天称制,以权道临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其国子祭

酒,多授诸王及驸马都尉,准贞观旧事。祭酒孔颖达等赴上日,皆讲《五经》题。

至是,诸王与驸马赴上,唯判祥瑞按三道而已。至于博士、助教,唯有学官之名,

多非儒雅之实。是时复将亲祠明堂及南郊,又拜洛,封嵩岳,将取弘文国子生充

齐郎行事,皆令出身放选,前后不可胜数。因是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唯苟希侥

幸。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矣。

玄宗在东宫,亲幸太学,大开讲论,学官生徒,各赐束帛。及即位,数诏州

县及百官荐举经通之士。又置集贤院,招集学者校选,募儒士及博涉著实之流。

以为《儒学篇》。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陈司空孝嗣玄孙,其先自东海徙家焉。父彻,梁秘书

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

休,鬻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时有大

儒沈重讲于太学,听者常千余人。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

速?”答曰:“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

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十余反,重甚叹服之。

文远方正纯厚,有儒者风。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

太学博士。诏令往并州,为汉王谅讲《孝经》、《礼记》。及谅反,除名。大业

初,礼部侍郎许善心举文远与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遂擢授文远国

子博士,恺等并为太学博士。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之《礼》、鲁达之

《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

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听者忘倦。

后越王侗署为国子祭酒。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执。密令

文远南面坐,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

授将军。时经兴替,倏焉已久。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

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将军之德也,老夫之幸也!既荷兹厚礼,安不

尽言乎!但未审将军意耳!欲为伊、霍继绝扶倾,虽迟暮,犹愿尽力;若为莽、

卓乘危迫险,则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密顿首曰:“昨奉朝命,垂拜上公,冀

竭庸虚,匡奉国难。所以未朝见者,不测城内人情。且欲先征化及,报复冤耻,

立功赎罪,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此密之本意,惟先生教之。”文远曰:“将军

名臣之子,累显忠节,前受误于玄感,遂乃暂坠家声。行迷未远,而回车复路,

终于忠孝,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密又顿首曰:“敬闻命矣,

请奉以周旋。”

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已杀元文都等,权兵专制。密又问计于文远,答曰:

“王世充亦门人也,颇得识之。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

军前计为不谐矣,非破王世充,不可朝觐。”密曰:“尝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

之事,今筹大计,殊有明略。”

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

“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能受郦生之揖;

王公,小人也,有杀故人之义。相时而动,岂不然欤!”后王世充僣号,复以为

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

方占对,皆莫能屈。封东莞县男。年七十四,卒官。撰《左传音》三卷、《义疏》

六十卷。孙有功,自有传。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大建中,太子征四方

名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

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

归乡里。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

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授国子助教。王世充

僣号,封其子为汉王,署德明为师,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礼。德明耻之,因服巴

豆散,卧东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对之遗痢,竟不与语。遂移病于成皋,

杜绝人事。

王世充平,太宗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

士。后高祖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

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高祖善之,

赐帛五十匹。

贞观初,拜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

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行于世。太宗后尝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

赐其家束帛二百段。

子敦信,龙朔中官至左侍极,同东西台三品。

曹宪,扬州江都人也。仕隋为秘书学士。每聚徒教授,诸生数百人。当时公

卿已下,亦多从之受业。宪又精诸家文字之书,自汉代杜林、卫宏之后,古文泯

绝,由宪,此学复兴。

大业中,炀帝令与诸学者撰《桂苑珠丛》一百卷,时人称其该博。宪又训注

张揖所撰《博雅》,分为十卷,炀帝令藏于秘阁。

贞观中,扬州长史李袭誉表荐之,太宗征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仕,乃遣

使就家拜朝散大夫,学者荣之。

太宗又尝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