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隋制。)三师,训导之官,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
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谓之三公,并正一品。魏、晋至北齐,三公置
府僚。隋初亦置府僚,寻省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唐因之。武德初,太宗为之,
其后亲王拜三公,皆不视事,祭祀则摄者行也。)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
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大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
奉俎,司空扫除。
尚书都省(龙朔二年,改为中台,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神龙初复。)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六尚书,各分领四司。)
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
仪刑端揆。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
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
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匡,光宅元年,改为文昌
左右相,开元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天宝元年,复为左右仆射。)掌统理六官,
纲纪庶务,以贰令之职。自不置令,仆射总判省事。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
左右丞各一员。(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龙朔改为左右肃机,
咸亨复,永昌元年,升为从三品也,如意元年,复四品也。)左丞掌管辖诸司,
纠正省内,勾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若右丞阙,则并行之。右
丞管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若左阙,右丞兼知其事。御史有纠劾不当,兼得
弹之。
左右司郎中各一员。(并从五品上。隋置,武德初省。贞观初,复置。龙朔
二年,改为左右丞务,咸亨复也。)左司郎中,副左丞所管诸司事,省署钞目,
勘稽失,知省内宿直之事。若右司郎中阙,则并行之。左右司员外郎各一员。
(天后永昌元年,置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神龙初省,后复置。)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各掌副十有二司之事,以举正稽违,省署符目焉。
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百僚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迨
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天子曰制,曰敕,曰册。皇太子
曰令。亲王、公主曰教。尚书省下于州,州下县,县下乡,皆曰符也。)凡下之
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辞、牒。(表上于天子。其近臣亦
为状。笺、启上皇太子,然于其长亦为之。非公文所施,有品已上公文,皆曰牒。
庶人言曰辞也。)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关,谓关通其事;
刺,谓刺举之;移,谓移其事于他司。移则通判之官皆连署也。)凡内外百司所
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钞之。若急
速者,不出其日。若诸州计奏达于京师,量事之大小与多少,以为之节。凡京师
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遣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
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
无差,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终纳诸库。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
报废直簿,转以为次。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有事则直官省之。
其务繁,不在此例。凡天下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率以岁终为断。京师
诸司,皆以四月一日纳于都省。其天下诸州,则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审之。
连署封印,附计帐,使纳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诸司令史对覆。若有隐
漏不同,皆附于考课焉。
主事六人,(从九品上。)令史十八人,书令史三十六人,亭长六人,掌固
十四人。(凡令史掌案文簿,亭长、掌固检校省门户仓库厅事陈设之事也。)
吏部尚书一员,(正三品。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为天
官尚书,神龙复为吏部尚书也。)侍郎二员。(正四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尚
书六曹,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并正四品。国家定令,诸曹侍郎降为正
四品下,唯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龙朔改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复。总章元年,吏
部、兵部各增置侍郎一员也。)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
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总其职务,而
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凡选授之制,每岁集于孟冬。
去王城五百里之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下旬。尚书、侍郎,分
为三铨。(尚书为尚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也。)凡择人以四才,校功
以三实。(四才,谓身、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三实,谓德行、才用、
劳效,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
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然后据其官资,量其注拟。(五品已上,
以名上中书门下,听制授其官。六品已下,量资任定。其才职颇高,可擢为拾遣、
补阙、监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书门下,听敕授。)其有历职清要,考第颇深者,
得隔品授之,不然即否。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资官。凡注官,若官资未相当,
及以为非便者,听至三注。凡伎术之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甲。凡同司联事勾
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凡皇亲诸亲及军功,兼注员外郎。凡注拟,必先
具官阶团甲,送门下以闻。(注官,阶高拟卑曰“行”,阶卑拟高曰“守”。三
铨注拟讫,皆当铨团甲,过左右仆射。若中铨、东铨,则过尚书讫,乃上门下省。
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然后进甲以闻,听旨授而施行焉。若左右仆射
门下批官不当者,别改注,亦有重执而上者也。)凡大选,终于季春之月,(若
选人有身在军旅,则军中试书判,封送吏部。亦有春中下解而后集,谓之春选。
若优劳人,有敕则有处分及即与官者,并听非时选,一百日内注拟之。)所以定
九流之品格,补万方之阙政,官人之道备焉。
郎中二员,(并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并隋曹改也。)员
外郎二员。(并从六品上。)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
人。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阶品。凡叙阶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
至九品,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并于吏部当番上下。(其应当
番四十五日。若都省须人送符,诸司须人者,并兵部、吏部散官上。经两番已上,
听简入选。不第者,依番名不过五六也。)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
有以勋庸,有以资荫,有以秀孝,有以劳考,有除免而复叙者,皆循法以申之,
无或枉冒。凡应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别制而进之,不然则否。凡文武百僚之班序,
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凡京司有常参官、(谓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已上供
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
尽名供奉官。)诸司长官、清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每日以六品已上清
官两人,待制于衙。(供奉官、宿卫官不在此例。)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职
相当,不应进让。凡职事官应觐省及移疾,不得过程。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
力未衰,亦听厘务。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及风疾、
使酒,皆不得入仕。凡内外官有清白著闻,应以名荐,则中书门下改授,五品已
上,量加升进,六品已下,有付吏部即量等第迁转。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
改日稍优之。六品已下,秩满听选,不在放限。其岭南、黔中,三年一置选补使,
号为南选。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员。凡诸司置直,皆有定数。(诸司诸色有品直
官。)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行李之命。簿书景迹,功赏殿最,具员皆与员
外郎分掌之。郎中一人掌小铨,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
谓之流外铨,亦谓之小选。其校试铨注,与流内铨略同。其吏部、兵部、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