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年,复为泗州,旧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五十,口二万六千九百二十。领宿豫、
涟水、徐城、虹、下邳。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
百五十九。今领县三:临淮、涟水、徐城。其虹县割隶宿州,宿预、下邳隶徐州。
临淮、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熟淮口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移
治郭下
涟水隋县。武德四年,置涟州,仍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
金城县,以县属泗州。总章元年,改为楚州。咸亨五年,还属泗州
徐城汉徐县。隋为徐城县,属泗州,治于大徐城。开元二十五年,移就临
淮县。
海州中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
海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阳、沐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九县。六年,
改新乐为祝其。七年,以东楚州属扬府,又以沂州来属。八年,废环州及龙沮、
祝其、曲阳、厚丘、利城六县,仍以废环州之东海来属。九年,废涟州。贞观元
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以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复为海州。旧领县四:
朐山、东海、沐阳、怀仁,户八千九百九十九,口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三。天宝,
户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九,口十八万四千九。在京师东二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一
千七百五十四里。
朐山郭下。汉朐县,后加“山”字
东海汉赣榆县。武德四年,置环州,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八
年,废环州,仍废青山等三县入东海县,隶海州。县治郁州,四面环海
沐阳汉厚丘县。后魏改沐阳
怀仁后魏置。
兖州上都督府隋鲁郡。武德五年,平徐圆朗,置兖州,领任城、瑕丘、平
陆、龚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元年,省曲阜县。其年,又省东泰州,以
博城县来属。八年,复置曲阜县。十四年,置都督府,管兖、泰、沂三州。十七
年,以废戴州之金乡、方舆来属。长安四年,置莱芜县。天宝元年,改兖州为鲁
郡。乾元元年,复为兖州。旧领县八,户九千三百六十六,口一万五千四百二十
八。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八千九百八十七,口五十八万六百八。中都割属郓州。
在京师东一千八百四十三里,去东都一千七十里。
瑕丘郭下。宋置兖州于鲁瑕邑故治,隋因置瑕丘县
曲阜隋县。贞观元年省,八年复置
乾封隋博城县。武德五年,于县置东泰州,领博城、梁父、嬴、肥城、岱
六县,贞观元年,罢东泰州,省梁父、嬴二县入博城。仍以博城属兖州,兼省肥
城。乾封元年,高宗封泰山,改为乾封县。总章元年,复为博城。神龙元年,又
为乾封
泗水汉卞县。隋分汶阳县于卞县古城置泗水县
邹古邾国,鲁穆公改为邹
任城汉县。北齐于县置高平郡。隋废,县属兖州
龚丘北齐平原县,隋改为龚丘
金乡后汉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金州,领方舆、金乡二县。五年,改金州
为戴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金乡、方舆属兖州,以单父、楚丘属宋州,成武
属曹州,钜野属郓州
鱼台汉方舆县。隋属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入兖州。宝应元年,
改为鱼台,以城北有鲁公观鱼台
莱芜汉县,晋废。后魏于古城置嬴县。贞观初,废入博城县。长安四年,
于废嬴县置莱芜县。元和十五年,并入乾封县,寻却置,属兖州。
徐州上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
鄫、沂、仁六州。徐州领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阳七县。贞观元年,
废诸阳县入符离。二年,省鄫、邳二州,仍以谯州来属。七年,以沂州属海州
都督。八年,废仁州入谯州。其徐州都督,管徐、泗、谯三州。十七年,罢都督
府。以废谯州之蕲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徐州为彭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徐州。
旧领县六,户八千一百六十二,口四万五千五百三十七。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五
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在京师东二千六百里,至东都一千二
百五十七里。
彭城汉彭城郡治也
萧汉县。隋为龙城县,寻改为萧
丰汉县。北齐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
沛汉县,隋废。武德复置
滕县古滕国,隋置县
宿迁晋宿预县,元魏于县置徐州。州移彭城县,隶泗州,宝应元年,以犯
代宗讳,改“预”为“迁”,仍隶徐州
下邳汉下邳郡。元魏置东徐州,周改邳州,隋废。武德四年,复邳州,领
下邳、郯、良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邳州,仍省郯、良城二县,以下邳属泗州。
元和中,复属徐州。
宿州上徐州之符离县也。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仍割徐
州之蕲、泗州之虹。九年,又割亳州之临涣等三县属宿州。大和三年,徐泗观察
使崔群奏罢宿州,四县各归本属。至七年敕,宜准元和四年正月敕,复置宿州于
埇桥,在徐之南界汴水上,当舟车之要。其旧割四县,仍旧来躭。州新置,元
和已来,未计户口。
符离汉县。隋治朝解城。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元和四年正月,置宿州,
仍为上州
虹汉县。隋曰夏丘县,武德四年,属仁州。其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属
仁州。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废仁州,以虹县属泗州,移治夏丘故城。元
和四年,割属宿州
蕲汉县。后魏加“城”,曰蕲城县。隋去“城”字,属北谯州。贞观十七
年,废谯州,属徐州。旧治谷城,显庆元年,移于今所。元和四年,割属宿州也
临涣隋旧。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大和元年,割属宿州。
沂州中汉东海郡之琅邪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
颛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六年,省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入临沂。
贞观元年,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
新泰、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邪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
户四千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
千七百三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临沂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承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
置兰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
州。
费汉县。春秋时费国。
新泰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
县属沂州。
沂水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水。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
沂水、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水、新泰属沂州。
密州中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
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
县四,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
口十四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
九里。
诸城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入废高密郡城,因改为诸城
辅唐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
改为辅唐
高密、汉县。隋末大乱,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
密、胶西两县,移就故夷安城。城,旧高密县也。仍废胶西县
莒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齐州上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
源阳、临邑五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东泰、谭、淄、济六州。贞观元
年,废都督府及谭州,省源阳县。又以废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来
属。七年,又置都督府,管齐、青、淄、莱、密五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
五载,为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旧领县八,户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三,口
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一。天宝,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
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