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时式荐,不间于毁主;百代靡迁,匪惟于始庙。所谓变以合礼,动而得中,严
配之典克崇,肃雍之美兹在。又兄弟继及,古有明文。今中宗神主,犹居别处,
详求故实,当宁不安,移就正庙,用章大典。仍创立九室,宜令所司择日启告移
迁。”
十一年春,玄宗还京师,下制曰:“崇建宗庙,礼之大者;聿追孝飨,德莫
至焉。今宗以立尊,亲无迁序,永惟严配,致用蠲洁,栋宇式崇,祼奠斯授。顾
兹薄德,获承禋祀,不躬不亲,曷展诚敬?宜用八月十九日祗见九室。”于是追
尊宣皇帝为献祖,复列于正室,光皇帝为懿祖,并还中宗神主于太庙。及将亲祔,
会雨而止。乃令所司行事。其京师中宗旧庙,便毁拆之。东都旧庙,始移孝敬神
主祔焉。其从善里孝敬旧庙,亦令毁拆。二十一年,玄宗又特令迁肃明皇后神主
祔于睿宗之室,仍以旧仪坤庙为肃明观。
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仪使颜真卿以元皇帝代数已远,准礼合
祧,请迁于西夹室。其奏议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
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典之
明证也。七庙之外,则曰:“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故历代儒者,制迭毁之
礼,皆亲尽宜毁。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
所承;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代祖元皇帝,地
非开统,亲在七庙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礼合祧迁。或议者以
祖宗之名,难于迭毁。昔汉朝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前汉十二帝,为祖宗者四
而已。至后汉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光武已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
莫不建也。安帝信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自建武以来无毁
者,因以陵号称宗。至桓帝失德,尚有宗号。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
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余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毁之。是知祖有功,
宗有德,存至公之义,非其人不居,盖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已来,则此道衰
矣。魏明帝自称烈祖,论者以为逆自称祖宗。故近代此名悉为庙号,未有子孙践
祚而不祖宗先王者。以此明之,则不得独据两字而为不合祧迁之证。假令传祚百
代,岂可上崇百代以为孝乎?请依三昭三穆之义,永为通典。
宝应二年,升祔玄宗、肃宗,则献祖、懿祖已从迭毁。伏以代宗睿文孝皇帝
卒哭而祔,则合上迁一室。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当祧,至禘祫之时,然
后享祀。
于是祧元皇帝于西夹室,祔代宗神主焉。
永贞元年十一月,德宗神主将祔,礼仪使杜黄裳与礼官王泾等请迁高宗神主
于西夹室。其议曰:“自汉、魏已降,沿革不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
之名也。自东汉、魏、晋,迄于陈、隋,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光武已下,
皆有祖宗之号。故至于迭毁亲尽,礼亦迭迁,国家九庙之尊,皆法周制。伏以太
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
所承,德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乱,垂统立极,德同周武王也。周人
郊后稷而祖文王、宗武王,圣唐郊景皇帝、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不迁之典。高
宗皇帝今在三昭三穆之外,谓之亲尽,新主入庙,礼合迭迁,藏于从西第一夹室,
每至禘祫之月,合食如常。”于是祧高宗神主于西夹室,祔德宗神主焉。
元和元年七月,顺宗神主将祔,有司疑于迁毁,太常博士王泾建议曰:
礼经“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也。惟三代行之。汉、魏已降,虽曰
祖宗,亲尽则迁,无功亦毁,不得行古之道也。昔夏后氏十五代,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十七代,祖契而宗汤。周人三十六王,以后稷为太祖,祖文王而宗武王。圣
唐德厚流广,远法殷、周,奉景皇帝为太祖,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百代不迁之
典。故代宗升祔,迁代祖也;德宗升祔,迁高宗也。今顺宗升祔,中宗在三昭三
穆之外,谓之亲尽,迁于太庙夹室,礼则然矣。
或谏者以则天太后革命,中宗复而兴之,不在迁藏之例,臣窃未谕也。昔者
高宗晏驾,中宗奉遗诏,自储副而陟元后。则天太后临朝,废为卢陵王。圣历元
年,太后诏复立为皇太子。属太后圣寿延长,御下日久,奸臣擅命,紊其纪度。
敬晖、桓彦范等五臣,俱唐旧臣,匡辅王室,翊中宗而承大统。此乃子继父业,
是中宗得之而且失之;母授子位,是中宗失之而复得之。二十年间,再为皇太子,
复践皇帝位,失之在己,得之在己,可谓革命中兴之义殊也。又以周、汉之例推
之,幽王为犬戎所灭,平王东迁,周不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一也。汉吕
后专权,产、禄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帝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二
也。霍光辅宣帝,再盛基业,而不以宣帝为不迁之庙,其例三也。伏以中宗孝和
皇帝,于圣上为六代伯祖,尊非正统,庙亦亲尽。爰及周、汉故事,是与中兴功
德之主不同,奉迁夹室,固无疑也。
是月二十四日,礼仪使杜黄裳奏曰:“顺宗皇帝神主已升祔太庙,告祧之后,
即合递迁。中宗皇帝神主,今在三昭三穆之外,准礼合迁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
每至禘祫之日,合食如常。”于是祧中宗神主于西夹室,祔顺宗神主焉。
有司先是以山陵将毕,议迁庙之礼。有司以中宗为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之
位。宰臣召史官蒋武问之,武对曰:“中宗以弘道元年于高宗柩前即位,时春秋
已壮矣。及母后篡夺,神器潜移。其后赖张柬之等同谋,国祚再复。此盖同于反
正,恐不得号为中兴之君。凡非我失之,自我复之,谓之中兴,汉光武、晋元帝
是也。自我失之,因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于惠、安二帝事同,即
不可为不迁之主也。”有司又云:“五王有再安社稷之功,今若迁中宗庙,则五
王永绝配享之例。”武曰:凡配享功臣,每至禘祫年方合食太庙,居常即无享礼。
今迁中宗神主,而禘祫之年,毁庙之主并陈于太庙,此同五王配食,与前时如一
也。”有司不能答。
十五年四月,礼部侍郎李建奏上大行皇帝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
先是,河南节度使李夷简上议曰:“王者祖有功,宗有德。大行皇帝戡翦寇逆,
累有武功,庙号合称祖。陛下正当决在宸断,无信龌龊书生也。”遂诏下公卿与
礼官议其可否。太常博士王彦威奏议:“大行庙号,不宜称祖,宜称宗。”从之。
其月,礼部奏:“准贞观故事,迁庙之主,藏于夹室西壁南北三间。第一间代祖
室,第二间高宗室,第三间中宗室。伏以山陵日近,睿宗皇帝祧迁有期,夹室西
壁三室外,无置室处。准《江都集礼》:‘古者迁庙之主,藏于太室北壁之中。’
今请于夹室北壁,以西为上,置睿宗皇帝神主石室。”制从之。
长庆四年正月,礼仪使奏:“谨按《周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
祖之庙而七。’《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有一国者祭五代。’则知天
子上祭七庙,典籍通规。祖功宗德,不在其数。国朝九庙之制,法周之文。太祖
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义同周之后稷。高祖神尧皇帝,创业经始,代隋
为唐,义同周之文王。太宗文皇帝,神武应期,造有区夏,义同周之武王。其下
三昭三穆,谓之亲庙,四时常飨,自如礼文。今以新主入庙,玄宗明皇帝在三昭
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虽有功德,礼合祧迁,禘祫之岁,则从合食。”制从之。
开成五年,礼仪使奏:“谨按天子七庙,祖功宗德,不在其中。国朝制度,
太庙九室。伏以太祖景皇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有功之主,百代
不迁。今文宗元圣昭献皇帝升祔有时,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是亲尽之祖,礼合祧迁,
每至禘祫,合食如常。”从之。
会昌元年六月,制曰:“朕近因载诞之日,展承颜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