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故世谓之东陵瓜。是以阮籍《咏怀诗》曰: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
拒阡陌,子母相钩带。指谓此门也。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
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
端门,北对长乐宫。第二门本名安门,亦曰鼎路门,王莽更名光礼门,显乐亭。
北对武库。第三门本名平门,王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一曰西安门,北对未央
宫。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王莽更名万秋门,意年亭,亦曰光华门也,又
曰便门。第二门本名直门,王莽更名直道门、端路亭,故龙楼门也。张晏曰:门
楼有铜龙。《三辅黄图》曰:长安西出第二门即此门也。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
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谊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又曰光
门。亦曰突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本名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曰:
横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门在渭北。孟康曰:在
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
徐厉军于此,备匈奴。又有通门、亥门也。第二门,本名洛门,又曰朝门,王莽
更名建子门、广世亭,一曰高门。苏林曰:高门,长安城北门也。一曰厨门,其
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故名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第三门本名杜门,亦
曰利城门,王莽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其外有客舍,故名曰客舍门,又曰洛门也。
凡此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入,为往来之
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汉成帝之为太子,元帝尝急召之。太子出龙楼门,
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方乃得度。上怪迟,问其故,以状对。上悦乃著令,
令太子得绝驰道也。渭水东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东口,东迳河池陂北,亦
曰女观陂。又东合泬水,亦曰漕渠。又东迳长安县南,东迳明堂南,旧引水为辟
雍处,在鼎路门东南七里。其制上圆下方,九宫十二堂,四响五室。堂北三百步,
有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立。渠南有汉故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罢雍五畤。始祀
皇天上帝于长安南郊。应劭曰:天郊在长安南,即此也。故渠之北有白亭、博望
苑,汉武帝为太子立,使通贵客,从所好也。太子巫蛊事发,斫杜门东出。史良
娣死,葬于苑北,宣帝以为戾园,以倡优千人乐思后园庙,故亦曰千乡。故渠又
东而北屈,迳青门外,与泬水枝渠会。渠上承泬水于章门西。飞渠引水入城。东
为仓池,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汉兵起,王莽死于此台。又东迳未央宫北。
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馀里,头临渭水,
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
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
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
章、白虎、凤皇、朱雀、鹓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北即
桂宫也,周十馀里,内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迳通。故张
衡《西京赋》曰:钩陈之外,阁道穹窿属长乐与明光,迳北通于桂宫。故渠出二
宫之间,谓之明渠也。又东历武库北。旧樗里子葬于此,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
母弟也,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居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
里子。云:我百岁后,是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疾以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东。
至汉,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直其墓。秦人唁曰:力则任鄙,智则
樗里。是也。明渠又东迳汉高祖长乐宫北,本秦之长乐宫也,周二十里。殿前列
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
是池为酒池,非也。故渠北有汉京兆尹司马文预碑。故渠又东出城,分为二渠,
即《汉书》所谓王渠者也。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矣。晋灼曰:渠名
也,在城东覆盎门外。一水迳杨桥下,即青门桥也。侧城北,迳邓艾祠西,而北
注渭,今无水。其一水,右入昆明故渠,东迳奉明县广城乡之广明苑南。史皇孙
及王夫人葬于郭北,宣帝迁苑南,卜以为悼园,益园民千六百家,立奉明县以奉
二园。园在东都门。昌邑王贺自霸御法驾,郎中令龚遂骖乘,至广明东都门,是
也。故渠东北迳汉太尉夏侯婴冢西。葬日,柩马悲鸣,轻车网进,下得石椁,铭
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冢在城东八里,饮马桥南四里,故时人谓之马
冢。故渠又北,分为二渠,一水东迳虎圈南,而东入霸,一水北合渭,今无水。
△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
水出蓝田县南蓝田谷。所谓多玉者也。西北有铜谷水,次东有辋谷水,二水合而
西注,又西流入泥水。泥水出蓝田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谷水合。
石门谷水东即铜谷水也。泥水又西迳峣关北,历峣柳城,东西有二城,魏置青泥
军于城内,世亦谓之青泥城也。秦二世三年,汉祖入自武关,攻秦,赵高遣将距
于峣关者也。《土地记》曰:蓝田县南有峣关,地名峣柳,道通荆州。《晋地道
记》曰:关当上洛县西北。泥水又西北流入霸。霸水又北历蓝田川迳蓝田县北,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盖子向之故邑也。川有汉临江
王荣冢。景帝以罪征之,将行,祖于江陵北门,车轴折。父老泣曰:吾王不反矣!
荣至,中尉郅都急切责王,王年少,恐而自杀。葬于是川。有燕数万,衔土置冢
上,百姓矜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
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汉文帝尝
欲从霸陵上,西驰下峻坂。袁盎揽辔于此处。上曰:将军怯也?盎曰:臣闻千金
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圣人不乘危。今驰不测,如马惊车败,
柰高庙何?上乃止。霸水又北,长水注之。水出杜县白鹿原,其水西北流谓之荆
溪。溪水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东有
苦谷,二水合而东北流,迳风凉原西。《开山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阜,名
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阴,雍州之福地。即是原也。其水傍溪北注,原上有汉武
帝祠。其水右合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
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历风凉原东,又北与西川会,原为二水之会,
乱流北迳宣帝许后陵东北,去杜陵十里。斯川于是有狗枷之名。川东亦曰白鹿原
也。上有狗枷堡,《三秦记》曰:丽山西有白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
天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厥目焉。川水北迳杜陵东,元帝初
元元年,葬宣帝杜陵,北去长安五十里。陵之西北有杜县故城。秦武公十一年县
之。汉宣帝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王莽之饶安也。其
水又北注荆溪,荆溪水又北入霸县,又有温泉入焉。水发自原下,入荆溪水,乱
流注于霸,俗谓之浐水,非也。《史记·封禅书》,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
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史记》云:霸、浐、长水也,虽
不在祠典,以近咸阳秦、汉、都,泾、渭、长水,尽得比大川之礼。昔文帝居霸
陵,北临厕,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走邯郸道也。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
而歌,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文帝曰:善!拜廷尉。韦昭曰:高岸夹水为厕。今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