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岩堂
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俗人不悟其仙者,
乃谓之神鬼。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
其怀道宗玄之士,皮冠净发之徒,亦往栖托焉。故《秦州记》曰:河峡崖傍有二
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
藏古书五卷,亮,南安人也。下封有水,导自是山,溪水南注河,谓之唐述水。
河水又东得野亭南,又东北流历研川,谓之研川水。又东北注于河,谓之野城口。
河水又东历凤林北。凤林,山名也,五峦俱峙。耆彦云:昔有凤乌飞游五峰,故
山有斯目矣。《秦州记》曰:枹罕原北有凤林川,川中则黄河东流也。河水又东,
与漓水合,水导源塞外羌中。故《地理志》曰:其水出西塞外,东北流,历野虏
中迳消铜城西。又东北迳列河城东,考《地说》无目,盖出自戎方矣。左合列水。
水出西北溪,东北流,迳列城北,右入漓水,城居二水之会也。漓水又北,迳可
石孤城西,西戎之名也。又东北,左合黑城溪水。水出西北山下,东南流迳黑城
南。又东南,枝水左出焉。又东南,入漓水。漓水又东北,迳榆城东,榆城溪水
注之。水出素和细越西北山下,东南流,迳细越川,夷俗乡名也,又东南出狄周
峡,东南右合黑城溪之枝津。津水上承溪水,东北迳黑城东,东北注之榆溪。又
东南,迳榆城南,东北注漓水。漓水又东北,迳石门口。山高险绝,对岸若门,
故峡得阙名矣,疑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帝元狩三年,骠骑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
谓是山之关塞也。应劭《汉书音义》曰:皋兰在陇西白石县,塞外,河名也。孟
康曰:山关名也。今是山去河不远,故论者疑目河山之间矣。漓水又东北,皋兰
山水自山左右翼注漓水。漓水又东,白石川水注之,水出县西北山下,东南流,
枝津东注焉。白石川水,又南迳白石城西,而注漓水。漓水又东迳白石县故城南。
王莽更曰顺砾。阚骃曰:白石县在狄道西北二百八十五里,漓水迳其北。今漓水
迳其南,而不出其北也。漓水又东,迳白石山北,应劭曰:白石山在东。罗溪水
注之。水出西南山下,东入漓水。漓水又东,左合罕幵南溪之,水出罕幵西,东
南流迳罕幵南,注之。《十三州志》曰:广大阪在枹罕西北,罕幵在焉。昔慕容
吐谷浑自燕历阴山西驰,而创居于此。漓水又东,迳枹罕县故城南。应劭曰:故
罕羌侯邑也。《十三州志》曰:枹罕县在郡西二百一十里漓水在城南门前东过也。
漓水又东北,故城川水注之。水有二源:南源出西南山下,东北流,迳金纽大岭
北,又东北,迳一故城南,又东北,与北水会。北源自西南迳故城北,右入南水,
乱流东北,注漓水。漓水又东北,左合白石川之枝津水,上承白石川,东迳白石
城北,又东绝罕幵溪,又东迳枹罕城南,又东入漓水。漓水又东北出峡,北流注
于河。《地理志》曰:漓水出白石县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河水又迳左南城南。
《十三州志》曰: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者也,津亦取名焉。大河又东,
迳赤岸北即河夹岸也。《秦州记》曰:枹罕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义熙中,乞
佛于此河上作飞桥,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河水又东,洮水注之。《地理志》
曰:水出塞外羌中。《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台山,山南即垫
江源,山东则洮水源。《山海经》曰:白水出蜀。郭景纯《注》云:从临洮之西
倾山,东南流入汉,而至垫江。故段国以为垫江水也。洮水同出一山,故知嵹
台,西倾之异名也。洮水东北流,迳吐谷浑中。吐谷浑者,始是东燕慕容之枝庶,
因氏其字,以为首类之种号也,故谓之野虏。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地草遍
是龙须,而无樵柴。洮水又东北流,迳洮阳曾城北。《沙州记》曰:嵹城东
北三百里有曾城,城临洮水者也。建初二年,羌攻南部都尉于临洮,上遣行车骑
将军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救之,诸羌退聚洮阳,即此城也。洮水又东迳洪和山南,
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迳迷和城北,羌名也。又东迳甘枳亭,历望曲,在临洮西
南,去龙桑城二百里。洮水又东,迳临洮县故城北。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
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洮水又东北流,屈而迳索西城西,建初二年,马防、
耿恭从五溪,祥谷,出索西,与羌战,破之,筑索西城,徙陇西南部都尉居
之。俗名赤水城,亦曰临洮东城也。《沙州记》曰:从东洮至西洮一百二十里者
也。洮水又屈而北,迳龙桑城西,而西北流。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
桑,开通旧路者也。俗名龙城。洮水又西迳步和亭东,步和川水注之。水出西山
下,东北流出山,迳步和亭北,东北注洮水。洮水又北出门峡,历求厥川,蕈川
水注之,水出桑岚西溪,东流历桑岚川,又东迳蕈川北,东入洮水。洮水又北历
峡,迳偏桥,出夷始梁,右合蕈垲川水。水东南出石底横下,北历蕈垲川,西北
注洮水。洮水又东北,迳桑城东又北会蓝川水,水源出求厥川西北溪,东北流迳
蓝川,历水池城北,东入洮水。洮水又北,迳外羌城西,又北迳和博城东,城在
山内,左合和博川水。水出城西南山下,东北迳和博城南,东北注于洮水。洮水
北迳安故县故城西。《地理志》陇西之属县也。《十三州志》曰:县在郡南四十
七里。盖延转击狄道、安故,五溪反羌,大破之,即此也。洮水又北迳降狄道故
城西。阚骃曰:今日武始也。洮水在城西北下,又北,陇水注之,即《山海经》
所谓滥水也。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
故杨雄称响若坻颓,是也。又西北,历白石山下。《地理志》曰:降狄道东有白
石山。滥水又西北,迳武街城南。又西北迳降狄道故城东。《百官表》曰:县有
蛮夷谓之道,公主所食曰邑。应劭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
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坻在其东,故曰陇西也。《神仙
传》曰:封君达,陇西人,服炼水银,年百岁,视之如年三十许,骑青牛,故号
青牛道士。王莽更郡县之名,郡曰厌戎,县曰操虏也。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
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
洮水右合二水。左会大夏川水,水出西山,二源合舍而乱流,迳金柳城南。《十
三州志》曰:大夏县西有故金柳城,去县四十里,本都尉治。又东北迳大夏县故
城南。《地理志》王莽之顺夏。《晋书地道记》曰:县有禹庙,禹所出也。又东
北出山,注于洮水。洮水又北,翼带三水,乱流北入河。《地理志》曰:洮水北
至枹罕,东入河,是也。
△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
金城郡治也,汉昭帝始元六年置。王莽之西海也。莽又更允吾为修远县。河
水迳其南,不在其北。南有湟水,出塞外,东迳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盐池
北,故阚骃曰:其西即湟水之源也。《地理志》曰:湟水所出也。湟水又东南流,
迳龙夷城,故西零之地也。《十三州志》曰:城在临羌新县西三百一十里,王莽
纳西零之献,以为西海郡,治此城。湟水又东南,迳卑禾羌海北,有盐池,阚骃
曰: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世谓之青海,东去西平二百五十里,湟水东流,迳湟
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十三州志》曰:西平、张掖之间,大月氏之别,小
月氏之国。范晔《后汉书》曰:湟中月氏胡者,其王为匈奴所杀,余种分散,西
逾葱岭,其弱者南入山,从羌居止,故受小月氏之名也。《后汉·西羌传》曰:
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以奴隶亡入三河,羌怪为神,推以为豪。河、湟之间,
多禽兽,以射猎为事,遂见敬信,依者甚众。其曾孙忍,因留湟中,为湟中羌也。
湟水又东,右控四水,导源四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