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
即是水也。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迳南皮县故城南,又东迳乐亭北,《地理志》
之临乐县故城也,王莽更名乐亭。《晋书地道志》、《太康地记》,乐陵国有新
乐县,即此城矣。又东迳新乡城北,即《地理志》高乐故城也,王莽更之曰为乡
矣。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无棣沟又东迳乐陵郡北。
又东屈而北出,又东转,迳苑乡故城南,又东南,迳高城县故城南,与枝渎
合。渎上承无棣沟,南迳乐陵郡西,又东南,迳千童县故城东。《史记·建元以
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故重也,一作千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河间献王子刘阴
为侯国。应劭曰:汉灵帝改曰饶安也。魏沧州治。枝渎又南东屈,东北注无棣沟。
无棣沟又东北,迳一故城北,世谓之功城也。又东北,迳盐山东北入海。《春秋
·僖公四年》,齐、楚之盟于召陵也,管仲曰:昔召康公锡命先君太公履,北至
于无棣。盖四履之所也。京相г唬壕伤滴揲υ诹晌鞴轮裣亍6挡尾睿粗
定。然管仲以责楚,无棣在此,方之为近。既世传以久,且以闻见书之。清河又
东北,迳南皮县故城西。《十三州志》曰: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也。王莽
之迎河亭。《史记·惠景侯者年表》云:汉文帝后七年中,封孝文后兄子彭祖为
侯国。建安中,魏武擒袁谭于此城也。
清河又北,迳北皮城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故谓之合城也。
《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
△又东北,过浮阳县西。
清河东北流,浮水故渎出焉。按《史记》,赵之南界,有浮水出焉。浮水在
南,而此有浮阳之称者,盖浮水出入津流,同逆混并,清漳二渎,河之旧道,浮
水故迹,又自斯别,是县有浮阳之名也。首受清河于县界,东北迳高城县之苑乡
城北,又东迳章武县之故城南。汉文帝后七年,封孝文后弟窦广国为侯国。王莽
更名桓章。晋太始中,立章武郡,治此。浮水故渎,又东迳箧山北。《魏土地记》
曰: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长七里。浮渎又东北,迳柳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
四年,封齐孝王子刘阳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高城县东北五十里有柳亭,
故县也,世谓之辟亭,非也。浮渎又东北,迳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应劭
曰:浮阳,浮水所出,入海,潮汐往来日再。今沟无复有水也。
清河又北,分为二渎,枝分东出,又谓之浮渎。清河又北,迳浮阳县故城西,
王莽之浮城也。建武十五年,更封骁骑将军平乡侯刘歆为侯国。魏浮阳郡治。又
东北,滹沱别渎注焉,谓之合口也。
△又东北,过濊邑北。
濊水出焉。
△又东北,过乡邑南。
清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迳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
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
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东注于海。清河又东北,迳纻姑邑南,俗谓之新城,非也。
△又东北,过穷河邑南。
清河又东北,迳穷河邑南,俗谓之三女城,非也。东北至泉周县,北入滹沱
水。《经》曰:笥沟东南至泉周县,与清河合,自下为派河尾也。又东,泉周渠
出焉。
△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
清河又东,迳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赵记》云:石勒使王述煮盐
于角飞,即城异名矣。《魏土地记》曰:高城县东北一百里,北尽漂榆东临巨海,
民咸煮海水,藉盐为业。即此城也。清河自是入于海。
○荡水
△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
荡水出县西石尚山,东流,迳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晋伐成都王颖,
败帝于是水之南,卢綝《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颖,战败,时举辇司马八
人,辇犹在肩上,军人竞就杀举辇者,乘舆顿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惟侍中
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
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此则稽延祖殒命
之所。
△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羑水出荡阴西北韩大牛泉。《地理志》曰:县之西山,羑水所出也。羑水又
东,迳韩附壁北,又东,流迳羑城北,故羑里也。《史记音义》曰:牖里在荡阴
县。《广雅》称:狱,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皆圜土。昔殷纣
纳崇侯虎之言,囚西伯于此。散宜生、南宫括见文王,乃演《易》,用明否、泰
始终之义焉。羑城北水积成渊,方一十馀步,深一丈馀,东至内黄,与防水会。
水出西山马头涧,东迳防城北,卢谌《征艰赋》所为越防者也。其水东南流,注
于羑水,又东历黄泽入荡水。《地理志》曰:羑水至内黄入荡者也。
荡水又东,与长沙沟水合,其水导源黑山北谷。东流迳晋鄙故垒北,谓之晋
鄙城,名之为魏将城。昔魏公子无忌矫夺晋鄙军于是处,故班叔皮《游居赋》曰:
过荡阴而吊晋鄙,责公子之不臣者也。其水又东,谓之宜师沟。又东,迳荡阴县
南,又东,迳枉人山东北至内黄县,右入荡水,亦谓之黄雀沟。是水,秋夏则泛,
春冬则耗。
荡水又东,迳内黄城南,陈留有外黄,故称内也。东注白沟。
○洹水
△洹水出上党泫氏县。
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
△东过隆虑县北。
县北有隆虑山,昔帛仲理之所游神也,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封周灶
为侯国。应劭曰:殇帝名曰隆,故改从林也。县有黄水,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
北崖。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带,带即山之第三级也,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
直泻岩下,状若鸡翘,故谓之鸡翘洪,盖亦天台、赤城之流也。其水东流至谷口,
潜入地下,东北一十里,复出,名柳渚,渚周四五里,是黄水重源再发也。东流,
苇泉水注之,水出林虑山北泽中。东南流与双泉合,水出鲁般门东,下流,入苇
泉水。苇泉水又东南流,注黄水,谓之陵阳水。又东,入于洹水也。
△又东北出山,过邺县南。
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昔者项羽与章邯盟于此地矣。洹水又东,枝津出焉。东北流,迳邺城南,谓之新
河。又东,分为二水。北水北迳东明观下,昔慕容隽梦石虎齿其臂,寤而恶之,
购求其尸,而莫之知。后宫嬖妾言虎葬东明观下,于是掘焉,下度三泉,得其棺,
剖棺出尸,尸僵不腐。隽骂之曰:死胡安敢梦生天子也!使御史中尉阳约数其罪
而鞭之。此盖虎始葬处也。又北迳建春门,石梁不高大,治石工密。旧桥首夹建
两石柱,螭矩趺勒甚佳。乘舆南幸,以其作制华妙,致之于平城。东侧西屈,北
对射堂。渌水平潭,碧林侧浦,可游憩矣。其水际其西,迳魏武玄武故苑。苑旧
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其水
西流注于漳。南水东北迳女亭城北,又东北迳高陵城南,东绝坰沟,又东迳鸬鹚
陂,北与台陂水合。陂东西三十里,南北……注白沟。坰沟上承洹水,北绝新河,
北迳高陵城东,又北迳斥丘县故城西。县南角有斥丘,盖因丘以氏县。故乾侯矣,
《春秋经》书昭公二十八年,公如晋次于乾侯也。汉高帝六年,封唐厉为侯国,
王莽之利丘矣。又屈迳其城北,东北流注于白沟。
洹水自邺,东迳安阳县故城北。徐广《晋纪》曰:石遵自李城北入,斩张豺
于安阳,是也。《魏土地记》曰:邺城南四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者
也。
洹水又东,至长乐县,左则坰沟出焉。洹水又东,迳长乐县故城南。按《晋
书·地理志》曰,魏郡有长乐县也。
△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
洹水迳内黄县北,东流注于白沟,世谓之洹口也。许慎《说文》、吕忱《字
林》并云:洹水出晋、鲁之间。昔声伯梦涉洹水,或与己琼瑰而食之,泣而又为
琼瑰,盈其怀矣。从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