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经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卫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左右。卫女思归,指以为喻,淇水左右,盖举水

所入为左右也。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东南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地理

志》曰:淇水出共,东至黎阳入河。《沟洫志》曰:遮害亭西一十八里至淇水口

是也。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

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是以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

也。自后遂废,魏熙平中复通之。故渠历枋城北,东出,今渎破故堨。其堰悉

铁柱,木石参用。其故渎南迳枋城西。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注清水,水流上下,

更相通注,河清水盛,北入故渠,自此始矣。一水东流,迳枋城南,东与菀口合。

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自石堰东注菀城西,屈迳其城南,又东南流历土军

东北,得旧石浢,故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惟通并为二水。一水西注淇水,

谓之天井沟。一水迳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溉

田七十馀顷。二陂所结,即台阴野矣菀水东南入淇水。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邱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立石

堰遏水,令更东北注。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其功也。故苏氏曰:决宿胥

之口,魏无虚、顿丘。即指是渎也。

淇水又东北流,谓之白沟,迳雍榆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叔孙豹

救晋,次于雍榆者也。淇水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东北迳帝喾冢西,

世谓之顿邱台,非也。《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者也。

又北迳白祀山东,历广阳里,迳颛顼冢西,俗谓之殷王陵,非也。《帝王世纪》

曰:颛顼葬东郡顿丘城南,广阳里大冢者是也。

淇水又东屈而西转,迳顿丘北。故阚骃云:顿丘在淇水南。《尔雅》曰:山

一成谓之顿丘。《释名》谓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诗》所谓送子涉

淇,至于顿丘者也。魏徙九原、西河、土军诸胡,置土军于丘侧,故其名亦曰土

军也。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古文尚书》以为观地矣,盖太康弟五君之号曰五

观者也。《竹书纪年》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皇览》曰:顿丘者,城门名

顿丘道。世谓之殷,皆非也,盖因丘而为名,故曰顿丘矣。淇水东北,迳枉人山

东,牵城西。《春秋·定公十四年》,公会齐侯于牵者也。杜预曰:黎阳东北有

牵城,即此城矣。淇水又东北,迳石柱冈,东北注矣。

△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

淇水又东北,迳并阳城西,世谓之辟阳城,非也。即《郡国志》所谓内黄县

有并阳聚者也。白沟又北,左合荡水,又东北流,迳内黄县故城南。县右对黄泽,

《郡国志》曰:县有黄泽者也。《地理风俗记》曰:陈留有外黄,故加内。《史

记》曰:赵廉颇伐魏,取黄。即此县。

△屈从县东北与洹水合。

白沟自县北迳戏阳城东,世谓之羛阳聚。《春秋左传·昭公九年》,晋

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戏阳,是也。白沟又北,迳高城亭东,洹水从西南来注之。

又北迳问亭东,即魏县界也。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之别都也。城内有武侯

台,王莽之魏城亭也。左与新河合,洹水枝流也。白沟又东北,迳铜马城西,盖

光武征铜马所筑也,故城得其名矣。

白沟又东北,迳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谓之利漕口。自下清漳、白

沟、淇河,咸得通称也。

△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西。

白沟水又东北,迳赵城西,又北阿难河出焉,盖魏将阿难所导,以利衡渎,

遂有阿难之称矣。

白沟又东北,迳空陵城西,又北迳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城十五里,县即

《春秋》所谓冠氏也,魏阳平郡治也。淇水又屈迳其县北。

又东北,迳平恩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县故馆陶之别乡也,汉宣帝

地节三年置,以封后父许伯为侯国。《地理志》,王莽之延平县矣。

淇水又东迳清渊县故城西,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故县有清渊之名矣,世谓

之鱼池城,非也。

淇水又东北迳榆杨城北。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

世谓之清渊城,非也。

△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

清河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和帝永元五年,封皇太子万年为王国。田融言,

赵立建兴郡于城内,置临清县于水东,自赵石始也。清河之右,有李云墓。云字

行祖,甘陵人。好学,善阴阳,举李廉,迁白马令。中常侍单超等立掖庭民女亳

氏为后,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云上书,移副三府曰:孔子云,帝者,谛也。

今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帝怒,下狱,杀之。后冀州刺史贾琮使

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俗犹谓之李氏石柱。

清河又东北,迳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桥。《英雄记》曰:公孙

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黄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

绍将曲义破瓒于界城桥,斩瓒冀州刺史严纲,又破瓒殿兵于桥上,即此梁也。世

谓之鬲城桥,盖传呼失实矣。

清河又东北迳信乡西。《地理风俗记》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

清河又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应劭曰:甘陵西北五十里有信成亭,故县也。赵置

水东县于此城,故亦曰水东城。

清河又东北,迳清阳县故城西,汉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景帝中三年封皇子

乘为王国,王莽之河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鲜于冀为清河太守,作公廨,

未就而亡。后守赵高计功用二百万,五官黄秉、功曹刘适言四百万钱。于是冀乃

鬼见,白日道从入府,与高及秉等对共计校,定为适、秉所割匿。冀乃书表自理。

其略言:高贵不尚节,亩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机,婢妾其性,媚世求显,

偷窃银艾,鄙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胜鬼言,谨因千里驿闻,

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状闻,

诏下还冀西河田宅,妻子焉,兼为差代,以旌幽中之讼。汉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

为甘陵王国,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

△又东北过东武城县西。

清河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曰: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

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治也。

清河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西。《史记》,赵公子胜号平原君,以解邯郸

之功,受封于此。定襄有武城,故加东矣。清河又东北,迳复阳县故城西。汉高

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乐岁。《地理风俗记》曰:东武城

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也。世名之曰槛城,非也。

清河又东北流,迳枣强县故城东。《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云:汉

武帝元朔三年,封广川惠王子晏为侯国也。应劭《地理风俗记》曰:东武城西北

五十里,有枣强城,故县也。

△又北过广川县东。

清河北迳广川县故城南。阚骃曰: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水侧有羌

垒,姚氏之故居也,今广川县治。清河又东北,迳历县故城南。《地理志》,信

都之属县也,王莽更名曰历宁也。应劭曰:广川县西北三十里,有历城亭,故县

也。今亭在县东如北,水济尚谓之为历口渡也。

△又东过修县南,又东北过东光县西。

清河又东北,左与张甲屯、绛故渎合。阻深堤高障,无复有水矣。又迳修县

故城南,屈迳其城东。修音条。王莽更名之曰治修。《郡国志》曰:故属信都。

清河又东北,左与横漳枝津故渎合。又东北迳修国故城东,汉文帝封周亚夫

为侯国,故世谓之北修城也。清河又东北,迳邸阁城东。城临侧清河,晋修县治。

城内有县长鲁国孔明碑。

清河又东,至东光县西南,迳胡苏亭。《地理志》,东光有胡苏亭者也。世

谓之羌城,非也。

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又迳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初平二年,

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