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河阴矣。河水左会濝水出垣县王屋西山濝溪,夹山东南流,迳故城东,即
濝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濝关、天井关,击赤眉别挍,
皆降之。献帝自陕,北渡安邑,东出濝关,即是关也。濝水西屈迳关城南,
历轵关南,迳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又东流注于河。《经》书清水,非也,
是乃濝水耳。
△又东至邓。
洛阳西北四十二里,故邓乡矣。
卷五
○河水五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
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
侯。是会也,晋侯召襄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狩地。服虔、贾逵曰:河阳,温也。班固《汉书·
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晋太康地道记》、《十三州志》:河
阳,别县,非温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涓为侯国,王莽之河亭也。《十三州志》
曰:治河上,河,孟津河也。郭缘生《述征记》曰:践土,今冶坂城,是名异
《春秋》焉,非也。今河北见者,河阳城故县也,在冶坂西北,盖晋之温地,故
群儒有温之论矣。《魏土地记》曰:冶坂城旧名汉祖渡,城险固,南临孟津河。
河水右迳临平亭北。《帝王世纪》曰:光武葬临平亭南,西望平阴者也。河水又
东迳洛阳县北。河之南岸有一碑,北面题云:洛阳北界,津水二渚分属之也。上
旧有河平侯祠,祠前有碑,今不知所在。郭颁《世语》曰:晋文王之世,大鱼见
孟津,长数百步,高五丈,头在南岸,尾在中渚河平侯祠。即斯祠也。河水又东,
迳平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济北贞王子刘遂为侯国,王莽之所谓治平矣。
俗谓之小平也。有高祖讲武场。河北侧岸有二城相对,置北中郎府,徙诸徒隶府
户并羽林、虎贲领队防之。河水南对首阳山,《春秋》所谓首戴也。夷齐之歌,
所矣曰登彼西山。上有夷齐之庙,前有二碑,并是后汉河南尹广陵陈导、雒阳令
徐循与处士平苏腾、南阳何进等立,事见其碑。又有周公庙。魏氏起玄武观于芒
垂。张景阳《玄武观赋》所谓高楼特起,竦跱岧峣,直亭亭以孤立,延千里之
清飙也。朝廷又置冰室于斯阜,室内有冰井。《春秋左传》曰:日在北陆而藏冰。
常以十二月采冰于河津之隘,峡石之阿,北阴之中。即《邠诗》:二之日凿冰冲
冲矣。而内于井室,所谓纳于凌阴者也。河南有钩陈垒。世传武王伐纣,八百诸
侯所会处,《尚书》所谓不期同时也。紫微有钩陈之宿,主斗讼兵阵,故遁甲攻
取之法,以所攻神与钩陈并气,下制所临之辰,则秩禽敌,是以垒资其名矣。河
水于斯,有盟津之目。《论衡》曰:武王伐纣,升舟,阳侯波起,疾风逆流,武
王操黄钺而麾之,风波毕除。中流,白鱼入于舟,燌以告天,与八百诸侯,咸
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书》所谓东至于
孟津者也。又曰富平津,《晋阳秋》曰: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所谓造舟为梁也。
又谓之曰陶河,魏尚书仆射杜畿以帝幸许,试楼船,覆于陶河,谓此也。昔禹治
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及
子朝篡位,与敬王战,乃取周之宝玉沈河以祈福。后二日,津人得之于河上,将
卖之,则变而为石。及敬王位定,得玉者献之,复为玉也。河水又东,湨水入
焉。《山海经》曰:和山,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
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阳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是于萯山之阳,出入
有光。《吕氏春秋》曰: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遇大风雨,迷惑入于民室。
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即东首阳山也。盖是山之殊目矣。今于首阳东山,无水
以应之,当是今古世悬,川域改状矣。昔帝尧修坛河洛,择良议沈,率舜等升于
首山,而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相谓《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也。
五老乃翻为流星而升于昴,即于此也。又东,泲水注焉。
△又东,过巩县北。
河水于此,有五社渡,为五社津。建武元年,朱鲔遣持节使者贾强、讨难将
军苏茂,将三万人,从五社津渡,攻温。冯异遣校尉与寇恂合击之,大败,追至
河上,生擒万余人,投河而死者数千人。县北有山,临河,谓之崟{山原}邱,其
下有穴,谓之巩穴,言潜通淮浦,北达于河。直穴有渚,谓之鲔渚。成公子安
《大河赋》曰:鳣、鲤、王鲔,暮春来游。《周礼》:春荐鲔。然非时及佗处则
无。故河自鲔穴已上,又兼鲔称。《吕氏春秋》称:武王伐纣至鲔水,纣使胶鬲
候周师。即是处也。
△洛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洛水于巩县东迳洛汭,北对琅邪渚,入于河,谓之洛口矣。自县西来,而北
流注河,清浊异流,皦焉殊别。应读楹痈场吩唬鹤柿榇ㄖ谠矗隼ヂ刂
邱,涉津洛之峻泉,播九道于中州者也。
△又东过成皋县北,济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自洛口又东,左迳平皋县南。又东,迳怀县南,济水故道之所入,与成
皋分河。河水右迳黄马坂北,谓之黄马关。孙登之去杨骏,作书与洛中故人处也。
河水又东,迳旋门坂北,今成皋西大坂者也。升陟此坂而东趣成皋也。曹大家
《东征赋》曰: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门者也。河水又东,迳成皋大伾山
下,《尔雅》曰:山一成谓之伾。许慎、吕忱等并以为丘一成也。孔安国以为
再成曰伾,亦或以为地名。非也。《尚书·禹贡》曰:过洛汭至大伾者也。
郑康成曰:地肱也。沇出伾际矣。在河内修武、武德之界。济沇之水与荧
播泽出入自此,然则大伾即是山矣。伾北即《经》所谓济水从北来注之者也。
今泲水自温县入河,不于此也。所入者奉沟水耳,即济沇之故渎矣。成皋县之
故城在伾上,萦带伾阜,绝岸峻周,高四十许丈,城张翕崄,崎而不平。
《春秋传》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即东虢也。鲁襄公二年七月,晋成公与
诸侯会于戚,遂城虎牢以逼郑,求平也。盖修故耳。《穆天子传》曰:天子射鸟
猎兽于郑圃,命虞人掠林,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擒虎
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
以为关,汉乃县之。城西北隅有小城,周三里,北面列观,临河,苕苕孤上。景
明中,言之寿春,路值兹邑,升眺清远,势尽川陆,羁途游至,有伤深情。河水
南对玉门,昔汉祖与腾公潜出,济于是处也。门东对临河,泽岸有土穴,魏攻宋
司州刺史毛德祖于虎牢,战经二百日,不克。城惟一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
不容防捍,潜作地道取井。余顷因公至彼,故往寻之,其穴处犹存。河水又东,
合汜水。水南出浮戏山,世谓之曰方山也。北流合东关水。水出蒿渚之山,泉发
于层阜之上,一源两枝,分流泻注,世谓之石泉水也。东流为索水,西注为东关
水。西北流,杨兰水注之。水出非山,西北流,注于东关水。又西北,蒲水入焉。
水自东浦西流,与东关水合,而乱流注于汜。汜水又北,右合石城水。水出石城
山,其山复涧重岭,欹叠若城。山顶泉流,瀑布悬泻,下有滥泉,东流泄注。边
有数十石畦,畦有数野蔬。岩侧石窟数口,隐迹存焉,而不知谁所经始也。又东
北流,注于汜水。汜水又北,合鄤水。水西出娄山,至冬则煖,故世谓之温
泉。东北流,迳田鄤谷,谓之田鄤溪水,东流注于汜水。汜水又北,迳虎牢
城东。汉破司马欣、曹咎于是水之上。汜水又北流,注于河,《征艰赋》所谓步
汜口之芳草,吊周襄之鄙馆者也。余按昔儒之论,周襄所居在颍川襄城县,是乃
城名,非为水目。原夫致谬之由,俱以汜、郑为名故也,是为爽矣。又按郭缘生
《述征记》、刘澄之《永初记》,并言高祖即帝位于是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