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经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取置邺宫,苻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

中,于是金狄灭。余以为鸿河巨渎,故应不为细梗踬湍,长津硕浪,无宜以微物屯

流。斯水之所以涛波者,盖《史记·魏世家》所云,魏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

壅河所致耳。献帝东迁,日夕潜渡,坠坑争舟,舟指可掬,亦是处矣。

△又东过大阳县南。

交涧水出吴山,东南流入河。河水又东,路涧水亦出吴山,东迳大阳城西,

西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迳大阳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曰:晋献公十有九

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献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地理

志》曰:北虢也,有天子庙。王莽更名勤田。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城在大河

之阳也。河水又东,沙涧水注之。水北出虞山,东南迳传岩,历传说隐室前,俗

名之为圣人窟。孔安国《传》:传说隐于虞、虢之间,即此处也。传岩东北十余

里,即巅軨坂也,《春秋左传》所谓入自巅軨者也。有东西绝涧,左右幽空,

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为軨桥也。傅说佣隐,止息于此,

高宗求梦得之是矣。桥之东北有虞原,原上道东有虞城,尧妻舜以嫔于虞者也。

周武王以封太伯后虞仲于此,是为虞公。《晋太康地记》所谓北虞也。城东有山,

世谓之五家冢,冢上有虞公庙。《春秋穀梁传》曰:晋献公将伐虢。荀息曰:君

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枣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曰:是取中府置

外府也。公从之。及取虢,灭虞,乃牵马操璧,璧则犹故,马齿长矣。即宫之奇

所谓虞、虢其犹辅车相依,唇亡则齿寒,虢亡则虞亦亡矣。其城北对长坂二十许

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战国策》曰:昔骐骥驾盐东,

上于虞坂,迁延负辕而不能进。此盖其困处也。桥之东北出溪中,有小水,西南

流注沙涧,乱流迳大阳城东,河北郡治也。涧水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左合积

石、土柱二溪,并北发大阳之山,南流入于河。是山也,亦通谓之为薄山矣。故

《穆天子传》曰:天子自盬己丑,南登于薄山窴軨之隥,乃宿于虞,是也。

△又东过砥柱间。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

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

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东也。《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

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

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

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亦或作江沅字者也。若因地而为名,则宜

在蜀及长沙。案《春秋》,此二土并景公之所不至,古冶子亦无因而骋其勇矣。

刘向叙《晏子春秋》,称古冶子曰:吾尝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

是时也,从而杀之,视之乃鼋也。不言江沅矣。又考《史迁记·齐世家》云:景

公十二年,公见晋平公,十八年,复见晋昭公。旌轩所指,路直斯津,从鼋砥柱,

事或在兹。又云观者以为河伯,贤于江沅之证,河伯本非江神,又河可知也。河

之右则崤水注之。水出河南盘崤山,西北流,水上有梁,俗谓之鸭桥也。历涧东

北流,与石崤水合。水出石崤山。山有二陵,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北陵,文王

所避风雨矣。言山径委深,峰阜交荫,故可以避风雨也。秦将袭郑,蹇叔致谏而

公辞焉。蹇叔哭子曰:吾见其出,不见其入。晋人御师必于崤矣,余收尔骨焉。

孟明果覆秦师于此。崤水又北,左合西水,乱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千崤之水注

焉。水南导于千崤之山,其水北流,缠络二道。汉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

南路之险,故更开北道。自后行旅,率多从之。今山侧附路,有石铭云:晋太康

三年,宏农太守梁柳,修复旧道。太崤以东,西崤以西,明非一崤也。西有二石,

又南五六十步,临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盖隐斯山也。其水北流注于河。河

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千霄。郑玄案《地说》,河水东流,贯

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按:

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一百二十里,

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

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

所患。汉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砥柱隘,可镌广之。上乃令焉镌之,

裁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水益湍怒,害甚平日。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督沙

丘部,监运谏议大夫寇慈,帅工五千人,岁常修治,以平河阻。晋泰始三年正月,

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赵国都匠中郎将河东乐世,帅众五千余人,修治河滩,事见

《五户祠铭》。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湣尾ㄉ型停捌渖讨凼谴危什货

蹰难济,故有众峡诸滩之言。五户,滩名也。有神祠,通谓之五户将军,亦不知

所以也。

△又东过平阴县北,清水从西北来注之。

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岭,世亦谓之清营山,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

关防也。清水历其南,东流迳皋落城北。服虔曰:赤翟之都也。世谓之倚亳城,

盖读声近,传因失实也。《春秋左传》所谓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者也。

与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清水又东迳清廉城南,又东南流,

右会南溪水,水出南山而东注清水,又东,合乾枣涧水。水出石人岭下,南流,

俗谓之扶苏水。又南历奸苗北,马头山,亦曰白水原,西南迳垣县故城北,《史

记》,魏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即是县也。其水西南流注清水,水色白浊,

初会清流,乃有玄素之异也。清水又东南,迳阳壶城东,即垣县之壶丘亭,晋迁

宋五大夫所居也。清水又东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与教水合。水出垣县北教山,

南迳辅山。山高三十许里,上有泉源,不测其深。山顶周圆五六里,少草木。

《山海经》曰:孟门东南有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

即平山也。其水南流,历鼓钟上峡,悬洪五丈,飞流注壑,夹岸深高,壁立直上,

轻崖秀举,百有余丈。峰次青松岩悬赪石,于中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

若图绣矣。水广一十许步,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涧西北出,一百六十许

里,山岫回岨,纔通马步。今闻喜县东北谷口,犹有乾河里故沟存焉,今无复

有水。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城西阜

下有大泉,西流注涧,与教水合,伏入石下,南至下峡。《山海经》曰:鼓钟之

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即是山也。其水重源又发,南至西马头山,东截坡下,

又伏流南十余里复出,又谓之伏流水,南入于河。《山海经》曰:教山,教水出

焉,而南流注于河。是水冬乾夏流,实惟乾河也。今世人犹谓之为乾涧矣。河水

又与畛水合。水出新安县青要山,今谓之疆山。其水北流,入于河。《山海经》

曰:青要之山,畛水出焉,即是水也。河水又东,正回之水入焉。水出騩山,

疆山东阜也。东流,俗谓之疆川水,与石瓜畴川合。水出西北石涧中,东南流,

注于疆水。疆水又东迳疆治铁官东,东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合庸庸之水。水

出河南垣县宜苏山,俗谓之长泉水。《山海经》曰:水多黄贝,伊、洛门也。其

水北流,分为二水,一水北入河,一水又东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迳平阴县北。

《地理风俗记》曰:河南平阴县,故晋阴地,阴戎之所居。又曰:在平城之南,

故曰平阴也。三老董公说高祖处。陆机所谓皤皤董叟,谟我平阴者也。魏文帝改

曰河阴矣。河水左会濝水出垣县王屋西山濝溪,夹山东南流,迳故城东,即

濝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