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君甚喜。又问臣乡贯姓名,知臣妻缢死,急差鬼引妻相会。又查簿说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寿,便差鬼送我还魂。臣在前走,妻在后来,不知妻投何所。但听得阎君云借唐王御妹李玉英尸还魂,臣不知是甚地方,未能去寻。唐王听刘全话与御妹相同,借尸还魂之事可信,即敕公主出来认看。那公主一把扯刘全,道:“丈夫怎不等我?”那刘全不敢相认。唐王即将御妹妆奁嫁资赏赐刘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夫妻阶前谢恩不题。
却说尉迟公访得相良,是个穷汉,卖水为活。尉迟公将金银送上他门,相良怕受。尉迟公道;“我也访得你斋僧布舍,尽其所有,就买办金银纸锭,烧寄阴司库内积下的钱钞。我太宗皇帝立借字一纸,在幽冥地府里借了你一库金银,今照教送还与你。”相良辞不敢受。尉迟公只得具本启奏。太宗见本,命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词,名敕建相国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调,神前石上刻着“尉迟公监造”,工完回奏,太宗甚喜。却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榜行天下,一月之期,有道高僧尽皆至朝。唐王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上表谏止,唐王不听,遂着萧瑀、魏征、张道源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主坛开建道场。三臣领旨,于众僧中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此人是谁?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法,押归阴山,后得观音保救,送归东土。当朝总管殷开山小姐,投胎未生之前,先遭恶党刘洪,惊散父亲陈光蕊,欲犯小姐。正值金蝉降生,洪欲除根,急令淹死。小姐再三哀告,将儿入匣抛江,流至金山寺,大石挡住,僧人听见匣内有声,收来开匣,抱入寺去,迁安和尚养成。自幼持斋把素,因此号为江流儿,法名唤做陈玄奘,幸得常供母食,脱身修行不题。
却说三臣选得陈玄奘,引入御前。太宗闻名甚喜,道:“果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赐作天下大阐都僧官之职。”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罗帽一顶,教他前赴化生寺,选定吉日良辰,开演经法。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大小名僧,共计一千二百名。选到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至期赴会拈香听讲。不知其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诗曰:
万古江山见变更,历来数代败和成。
周秦汉晋多奇事,谁似唐王死复生。
唐三藏起程往西天
贞观十三年己巳九月初三卯时,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出离金銮宝殿,径来寺里参神,俱各拈香。又见法师引众僧罗拜。法师献上祭孤榜文,与太宗看。榜曰:
太宗皇帝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揖。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河大罪。仗此良因,邀请清都绎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樊笼。
太宗看了大喜,君臣回朝不题。
却说观音领了如来佛旨,到东土寻访取经善人,难得有德行者。忽闻大宗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坛上的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高僧,又是他原佛送投胎的长老,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锦襴异宝袈裟、九环锡杖出卖。行不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遇宰相萧瑀朝回。那菩萨当街拿着袈裟,迎着宰相。宰相看见光艳,问那袈裟要价几何。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定要卖他七千两;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结个善缘。”萧瑀知他是个好人,即下马以礼相见。言曰:“我太宗皇帝十分好善,同我去卖。”萧瑀同菩萨入见唐王,奏曰:“臣出东华门,偶遇二僧卖袈裟锡仗,臣思法师可着此服,故领僧人来见。”太宗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内中有一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这两件宝贝赐他受下。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咤合掌而言曰:“既有德行,情愿送他。”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萧瑀扯住,道:“朕照依原价奉偿,切不可推避。”菩萨道:“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唐王见他苦辞,随命光禄寺大排素宴,菩萨坚辞不受,飘然而去,依旧望东海而来隐避不题。词曰: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烟,前后街坊寂静。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丹养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播满天下,文官武将,宫妃国戚,黎庶人民,无论大小,俱来寺听讲。菩萨与木咤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他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只见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经》,又宣一会劝修功果。这菩萨近前,指着宝台厉声高叫道:“你只会谈小乘教化,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跳下台来:“弟子失敬,不知师父如何讲?愿闻其详。”忽有司香官急奏唐王,就令擒来。只见二将擒了二人来见唐王。唐王道:“汝既来此处,该吃斋便了。’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超不得生,度不得亡。”太宗正色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西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大宗大喜,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咤,飞上高台,遂蹈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唐朝君臣朝天礼拜,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霎时不见金光。太宗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修善果。”太宗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未了,法师道:“贫僧不才,愿与陛下求取真经。”太宗道:“法师不怕险途遥,朕情愿与你结为兄弟。”玄奘感谢,誓曰:“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再不回国,永坠地狱。”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次早,太宗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时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出行吉日。”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太宗大喜,即宣上殿,付了通关文牒,送个紫金钵盂,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牵白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起程。”玄奘谢恩。唐王排驾,与众官送至关外。太宗与御弟曰:“我知你出家人无号,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为号作三藏。”玄奘又谢出关。不知此去何如,且听下回分解。诗曰:
唐王设会度亡灵,感动菩萨说原因。
指引玄奘参圣佛,名号三藏就起程。
唐三藏被难得救
却说三藏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去住。次日,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玄奘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愿佛慈悲,早见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说罢,回方丈进斋。斋毕,那从者整顿鞍马,促赴行程。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增。三藏望西前进。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州县官吏接进城中安歇。
一日,又到河州卫,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官兵与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上西方见佛,接至福原寺安歇。安排晚斋已毕,吩咐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及鸡方鸣一唤,从者出离边界。
这长老心忙,太起早了,只好四更天气,三人连马,履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近见一岭,崎岖难走,又恐错了路径。正疑思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跌落坑坎。三藏、从者竦惧,闻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只见狂风滚滚,推出大伙妖邪,将三藏、从者捉了上去。唬得三藏、从者魂飞魄散。魔王寅将军喝令:“绑了。”众妖得令,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个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三藏看见,前走的一条黑奴,后跟的一条胖汉,走入里面。魔王接进叙罢,各坐谈笑。只见从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送上门来的。”处士笑云:“可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尽用,食二留一可也。”魔王即呼左右,把二从者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