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在群众中,不但有很多”土专家“,而且也出现了许多”能人“。当工作需要
时,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就可以操纵抽水机和其他机械。最近大量增加的抽水机,
有许多就是他们操纵的。我们现在虽然也用了许多传统的简便工具,作了许多小型
的水利设施,但主要还是靠这些比较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较大的水利设施来进行抗
旱斗争的。
这一席话,十分确切地表明了三面红旗的伟大力量,托出了三面红旗的灿烂光
辉。这力量、这光辉是如此强大,如此激动人心,使一切来自海外的对它的诬蔑和
烟,更加显得极。丑恶和无耻。这力量、这光辉却使人民群众感到无比欢欣、无比
温暖。他们说:“解放前抗旱靠草龙(当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用草扎成小龙放人江
河,用以求雨),初级合作社时代抗旱靠水龙(指水车),现在抗旱靠铁龙(指抽
水机)。”这几句话,生动地作了新旧社会的对比,也说了农民对三面红旗无限感
奋的心情。
啊,多么强大的物质力量!是的,这样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是党和毛主席的领
导,三面红旗在这个地区准备下了的。现在在大旱的面前,在斗争当中,群众的革
命精神力量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原有的和新增加的物质技术力量也一下子迸发出
来了。
这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到底怎样才能进发出来呢?还需有坚强的具体领导。
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地委和县委的同志们决心很大,他们在惊人的困
难面前毫不妥协,毫不动摇。第二,各级干部以身作则,脱鞋下田,与群众共同劳
动。全专区每天参加劳动的干部有一万人以上。各个县委已经执行半天工作半天劳
动或一天工作一天劳动的制度。这样,便帮助了群众,鼓舞了群众,使这次抗旱斗
争成为群众自觉自愿的伟大战斗行动。
此刻,这里的抗旱斗争还在火热地进行着,最后的战果还待清查;然而胜利的
局面已经可以预见。在如此严重的大旱中,有大半的稻田已经肯定可以获取丰收,
有不少的稻田也可能保住;而人民群众在此中受到的教育和锻炼更是无法估量的。
请看吧,天宝公社有一位老人,在观察了这里的抗旱斗争之后,在看了抽水机抽水
之后,在看了堵江工程之后,竟抑制不住自己的饱经风霜而不灭的热情,一遍、两
遍、十遍、百遍、千遍地到处写下了这样五个标语: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人
民政府万岁!干部万岁!老百姓万岁!(六月八日于漳州)
自求解放
自求解放我们主张群众自求解放,但是要有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把共产党
的政策交给群众,变为群众斗争的武器。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因此,发动群众与执行政策是分不开
的。
只要政策、不要群众的想法是错误的,“群众就是一切”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要群众自觉地执行政策,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强迫命令。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十月革命后,成千上万的农民进了莫斯科,由于他们对
沙皇的恨太深,坚决要烧掉沙皇住过的房子。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列宁,列宁指示要向农民进行教育。但第一次教育,农民不
听,第二次还不听,第三次仍然不听。
最后列宁亲自出来。列宁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以前,让我讲几句话可以
不可以?农民说:可以。
列宁问道:沙皇的房子谁造的?农民答:我们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答:
好。
列宁再问:那末要不要烧呢?
农民觉得列宁的道理讲得对,同意不烧房子。
在这里,列宁没有下命令,或是强迫他们不准他们烧房子,而是说服教育,讲
清道理。结果如何呢?结果房子保存了,而农民的认识还从这件具体事实中提高了
一步。
一九五○年
原载《思想杂谈》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4月版
火柴颂
火柴颂“一擦就着,一吹就灭,像根火柴”,有人这么讥讽。
我要说,火柴自有火柴的用处。
它自己灭了,却把别人点燃,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万万
倍,乃至无数倍的熊熊大火!
鲁迅说,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
何妨照抄一句:社会主义的熊熊大火可贵,点燃这熊熊大火的火柴更可贵。
愿意做培养天才泥土的人,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纯粹
的人、真正的人。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
一九五九年
选自《马铁丁杂文逊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夏
夏夏日的时光没有一丝沉寂,
苍蝇营营,咀嚼着同类的尸体;
太阳笑着一张发狂的面孔,
到处都流荡着炽热的气息。
这炽热是万物的熔炉,
像冶金般地烧毁你粉色的梦;
山坳、旷野、渲染了片片的碧绿,
世界像已勃然地觉醒。
趁这时你应当洗刷你的旧恨,
让积久的忍耐化作熊熊怒火;
请鼓动你本能的力气,
放开一个天大的花朵!
山中
山中一
我要下去啦——
这儿不是战士长久住居的地方,
我要下去啦——
我的思想的翼翅不能在这儿飞翔,
我要下去啦——
在这儿呆久了,我的心将不免忧伤,
我要下去啦——
简直来不及收拾我一小卷行装。……
二
冷漠、寂静、安详,
一切都似乎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那轻捷的蝴蝶般的落叶
跌在地上,竟也发出惊心的巨响,
秋风像撒野的妇人的手
急剧地敲打着寺院的红墙,
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
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三
而我,曾是一个道地的山民,
多少个年头呵在山中驰奔。
就是那一场又一场的急雨呀,
刷去了我生命的青春;
那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树丛里,
也隐藏过我这颗暴跳的心。
可是我一次也没有
听过这样的风声,看过这样的流云……
四
在那些严峻的日子里,
每个山头都在炮火中颤动。
而那无数个颤动着的山头上,
日夜都驻扎着我们的百万雄兵。
而每个精壮精壮的兵士,
都有长枪在手、怒火在胸,
那闪着逼人的光辉的枪刺呵,
每一支都刺进郁结着雾气的天空。
五
我也是这些兵士中的一个呀,
我的心总是和他们的心息息相通。
行军时,我们走着同一的步伐,
宿营了,我们做着相似的好梦,
一个伙伴在身旁倒下了,
我们的喉咙里响起复仇的歌声,
一个新兵入伍了,
我们很快就把他引进战斗的人生。
六
现在,那样的日子早已过去,
这个山区也不再是那个山区。
我住的是一个已故资本家留下的别墅,
在我手中的是一支迟滞的笔,
我的枪呢,我的枪呢,
不知在哪一座仓库里烂成枯枝,
我的马呢,我的马呢,
怕早在哪一个合作社里拉上了犁。
七
是我眷恋那残忍的战斗吗?
不,在战争中我每天都盼望着胜利。
是我不喜欢这和平的国土吗?
不,我喜欢,我爱,我感激。
是我讨厌这山中的景色吗?
不,初来的时候我也有很好的兴致。
只是我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
我曾经而且今天还是一个战士。
八
我的习性还没有多少变移,
沸腾的生活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爱在那繁杂的事务中冲撞,
为公共利益的争吵也使我入迷,
我爱在那激动的会议里发言,
就是在嘈杂的人群中也能生产诗。
而那机器轰隆着的工地和扬着尘土的田野呀,
我的心没有一天不向你们飞驰……
九
我要下去啦——
树叶呀我不能让你载着金色的时光轻轻跌落!
我要下去啦——
秋风呀你不要这样把我折磨!
我要下去啦——
小河呀我要同你一起走向喧闹的生活!
我要下去啦——
人们需要我像作战般地工作!
1956年8月初稿
11月9日改成
深深的山谷
深深的山谷沉沉的冬夜,风在狂吹,
星星蜷缩着,在严寒中微睡。
炉火上的水壶打着鼾声,
蒸汽在玻璃窗上涂抹花卉。
两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