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迷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狱私有化问题、医疗保障、枪支管制、反恐战争、新保守主义以及非法移民问题等。莱维还考察了美国人对肥胖的看法、对自然的感情和美国人所特有的博物馆情结。

关于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在莱维看来,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是发自内心的。他注意到美国人对国旗的痴迷:无处不在的美国国旗,不能弄脏,不能复制,不能用于文身,不能掉在地上,不能倒挂,不能亵渎,不能焚烧。如果它太旧了,如果它不能再飘扬了,那你必须把它烧掉,而不是扔掉或卷成一团。“这面象征美国的旗帜,曾遭到野蛮人的玷污和攻击,但它永远骄傲地迎风飘扬。”莱维还注意到了飘扬在妓院入口处的美国国旗和钉在床头的自由女神像,它们在妓院像在美国商界、知识界和军界等其他地方一样受到尊崇——妓女首先是爱国者。

第8节:译 序(2)

关于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这是任何一位美国问题观察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宗教渗透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伊利诺伊州南巴灵顿的威洛克里克社区教堂,莱维聆听《被科学和学者证明了的上帝》作者李·斯特罗贝尔与会众之间关于上帝存在的对话。这座不拘泥于某一教派的基督教堂,每周吸引了1。75万人来这里做礼拜,在全美各地拥有1万个附属教堂。在科罗拉多河流域上空,莱维听笃信“造物主义”的英俊而且时髦的年轻直升机飞行员解释大峡谷的形成。在达拉斯,他见到了为逃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放荡文化的侵蚀而移居于此的前《纽约邮报》记者、虔诚的天主教教徒罗德·德雷赫。后者曾于2002年在《国家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父之罪》的文章,将发生在美国一所天主教堂的恋童癖丑闻公之于世。在盐湖城,莱维参观了摩门教堂创立的家庭历史图书馆。摩门教教徒走遍世界,收集并保存了数世纪以来人们的结婚证、出生证、死亡证等资料。莱维承认,在美国,“宗教力量的秘诀在于,它摆脱了位于欧洲神学核心的距离感、超凡感和拒人千里之外。”他得出结论,宗教没有使美国成为一个狂热的国度。“在美国,宗教不是民主的坟墓,而是民主的摇篮。”

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考察美国的监狱制度是当年托克维尔美国之行的初衷。除了重游托维克维尔当年考察过的赖克斯岛上戒备森严的纽约监狱、旧金山湾附近著名的阿尔卡特拉斯监狱的废墟、内华达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死刑犯区以及宾夕法尼亚教友派收容所这5座监狱外,莱维还访问了羁押反恐战争中被俘人员的古巴关塔那摩监狱。莱维比较了欧美监狱理念的不同。在他看来,欧洲人曾就监狱是否应当用来监视、惩罚、改造或矫正的问题进行过长期而激烈的争论,人们不仅关注罪行的严重程度和相应的惩罚,而且考虑犯人获释后重返社会的机会;而在美国,监狱被当做麻风病部落、垃圾填埋场,美国人的关切似乎在于两个世界的隔绝和极端的排斥,“这种关切、这种执意,这里大概所有议题都牵扯到保险跟放心,每时每刻,隔离被成功地进行,两个世界的确被分开。”

关于美国医疗保健制度。在明尼苏达州的罗切斯特,莱维走访了海明威曾两次就诊的梅奥诊所。这家创建于1863年的私人诊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集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体系。梅奥诊所一向以自力更生为傲,很少向联邦或州政府寻求资助。诊所的医生恪守职业道德,“他们治愈病人的愿望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样强烈”。就在美国人抱怨医疗保障制度千疮百孔、医疗经费不足和有些医生因担心受到误诊的起诉而裹足不前的时候,梅奥诊所的医生们把“空前的精力”投入“科学实践”,向疾病宣战。在莱维看来,梅奥诊所是一个奇迹,他发自肺腑地写道:“梅奥诊所万岁!它诊室里的医生万岁!它的自助哲学和非营利目标万岁!它追求的卓越文化和成功的实践万岁!它睿智的研究者万岁!”



美国之行留给托克维尔的,是“美国的民主”,而留给莱维的却是“美国的迷惘”。这种“迷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莱维的迷惘,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人的迷惘。

莱维对当今美国社会中的人或事有着诸多迷惘与困惑。

迷惘一:关于美国左翼。在欧洲,莱维一向被视为具有反叛精神的法国左翼知识分子。正如他在本书前言中所说,他是在20世纪60年代走入哲学殿堂的那一代人,那时在法国思想界最时髦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一书影响下,法国出现了一批“新哲学家”,对主导法国知识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性反思。莱维便是其中的一位。“9·11”恐怖袭击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当道,并深刻影响了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此次旅美途中,莱维采访了新保守主义阵营中几位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前美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鹰派人物理查德·珀尔,新保守主义“教父”欧文·克里斯托尔之子比尔·克里斯托尔。新保守主义阵营中围绕如何应对美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的深邃思考和激烈辩论,给莱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新保守主义者的问题不是像欧洲人所想的那样,缺少道德中心或愤世嫉俗。与此相反,它是一种过分的道德,它是神秘主义超越政治的胜利。他们是一些不充分介入具体政治的高贵的性情中人。”

第9节:译 序(3)

使莱维感到失望的是,在美国左派阵营,在民主党阵营,什么都没有发生。莱维访问美国时,正值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他采访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听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慷慨激昂地演讲,拜访了克里、戈尔竞选班子中的一些人,访问了劳联-产联总部,参加了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大选后民主党召开的一系列就汲取败选教训、为2008年大选布局的联席会议。莱维发现,同保守主义阵营里有关意识形态、美国实力及国际地位的激烈争辩与活跃思考相比,美国民主党人的所思所行几乎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他们提不出任何新的纲领,“60岁的‘年轻’民主党人,他们的论据可以追溯到如果不是肯尼迪年代,至少也是使比尔·克林顿当选的中间派浪潮。”另一方面,钱是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当莱维问那些试图重振民主党意识形态的积极分子如何应对右派特别是新保守主义者挑战的时候,“他们的共同点只是谈……钱”。

迷惘二:卡特里娜飓风。正当莱维的美国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爵士乐之都”新奥尔良,造成上千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00多亿美元,新奥尔良市海平面以下的地区几乎全部被淹。电视上播出了飓风过后的新奥尔良市:残垣断壁,污水横流,上万名灾民聚集在体育馆及周围地区,许久无法撤离,他们绝大多数是黑人或穷人。因食物、药品和饮用水匮乏,一些灾民在众目睽睽下死去。人们无法相信此情此景发生在一个拥有近万架军用直升机、无数架民用直升机,并且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美国。诚然,灾难期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公民自救互助行动:一位退休警察自费包了两架飞机为困在屋顶上的人提供援助;演员们或淌水或蜷伏在船上,把食物和衣服带给那些被困的老人;教会发起了全国性的募捐活动;当地学校、医院和居民张开双臂拥抱那些蜂拥而入的逃难者。莱维不禁发问: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美国政府在哪里?难道这就是保守主义者所孜孜以求的小政府?在莱维看来,卡特里娜飓风是反“9·11”的,因为“9·11”恐怖袭击中的受害者不分种族与贫富贵贱,而飓风吹袭后的新奥尔良市,在污水与瓦砾堆中挣扎的尽是黑人和穷人。

迷惘三:关于反恐战争。莱维没有采访到布什总统本人,在与美国电影明星、反战人士莎朗·斯通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布什及美国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在莎朗·斯通看来,布什总统就像一个“被迫当兵”的大男孩儿,也许他本人并不想当总统,是他的父母亲、他的妻子,想让他当总统。莱维的困惑在于,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而下台,克林顿总统因在莱温斯基案中说谎几乎遭到弹劾,但布什总统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明显说谎,美国媒体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