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的迷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凯鲁亚克,如果说《在路上》是贯穿我整个旅程的一本有用的、秘密的导游手册,是因为我想像他那样,不紧不慢地从陆地上穿越美国,沿着有四条行车道的纽带,这些地面上的生命线,融合沥青的语言——在沙漠中则是火的语言。这就是美国的道路。选择这些乍看起来长得不见尽头的道路有着全方位的优势,对一个作家来说,这些很快被证明是决定性的。

第6节:代序  在路上(6)

这是一个做白日梦的机会。

这是一次步伐和耐心的锻炼。

这样是进入一种恍惚状态的方式,热爱开高速的人知道,对昏昏欲睡的警惕使人们对所有那些没想到的、突然出现的事物更能接受。

当飞机缩短了时间和距离,当飞机把你迅速降落到一个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地方,当火车——用普鲁斯特的话说,一个“神奇的”交通工具——似乎用魔力,毫不费力或几乎没有任何逐渐的变化,载着你,从巴黎到佛罗伦萨或其他地方,这趟旅行,这次长时间、考验耐力的驱车旅行,这次在地面上的跋涉,展现给你空间中也是时间中的所有建筑构造,使旅行者去体验一种受时空限制的模式,仅此就可以使旅行者接受地貌和人类的有限。

或者,通过把距离和重力的感觉还给旅行者;通过增加从前不可思议的辽阔感;通过寻找不断藏匿的边疆,而当他接近那里时,它却变得更加遥远;通过不断交替的沙漠、山峦、有人居住及荒废的平原、大城市、临时性的村庄,更多的沙漠,印第安人保留地和公园;最后,通过无情地利用对自由的渴望,在大多数现代的旅行方式中,这种自由仅仅残留在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记忆中——驾车旅行还有额外的好处,它提供有关美国伟大的建国神话的一种回忆、一种浓缩:被许诺和被拒绝的土地、逃亡路线、微光浮现的地平线、太平洋屏障、美国梦——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次找到(即使是蛛丝马迹)美国成年礼的机会,几个世纪以来,对每位美国人来说,这个成年礼都是一种发现。

最后,选择柏油路而不是飞机及乘飞机的念头。乘车,沿着“神路上的一条白线”(凯鲁亚克语),“驶向一个不存在的目的地”,一路上蜷曲着身体,不为过去的汽车旅馆已变成借宿的超市而气馁,也不为那些经常是处在两台连锁销售机中间的装饰花哨的门面气馁,它们是想要给冷漠无情的空间重新注入一点真实的人性。乘车继续前进。这难道不是唯一适合作家旅行的方式:漫步,闲逛,随便去某个地方同时又什么地方也不是,彷徨,尝试,让机会与你嬉戏,随机应变?

实际上,没为旅行做很多后勤准备。

除了在动身前瞥了一眼大致的日程——我甚至不能肯定我一直认真按它行事——没有多少组织;几乎没有预先策划;没有太多从远处事先安排好的、预先定下的约会;如果有,它们是一个开头,而不是结尾;一个入口,而不是完成;一个驯服那块土地的把戏,然后把自己迷失在其中。

一天,一张不知名面孔的惊奇。

另一天,城市郊区化“迅速吞噬”的景观。

又一天,一个意外: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故;一个托克维尔式的警察表明,唉,美国公路也已经成为“不准停靠”的愚蠢禁令扎堆的地方;一个陈词滥调恼人的新用法;一个日常生活场景,看起来正常或低于正常——一个被古斯塔夫·福楼拜称为“日常垃圾”的可怜又可笑的乡村集会。

另外,与诸多人的会面:一位反犹的印第安首领;一个孩子气的政治煽动家,碰巧又是美国总统;一个将来可能成为总统的人;一位说起话来像政治家的好莱坞影星;一位错把自己当成印第安人的作家;一个吹单簧管的电影人;一位在酒吧用低沉嗓音唱着她被诅咒生活中的黑色太阳的女招待;一位企业大亨;一个新奥尔良的穷苦白人;一位预言洪水将至的路易斯安那的记者;一位福音教的狂热分子;一位摩门教严格的、有知识的上层人士——所有这些人都是人间也是美国喜剧的主要演员;这里总上演着一场多彩多姿、夸张的大型表演——一场看起来永不谢幕的演出。

然后,还有其他:一无所有;一种感觉;西雅图第一座摩天大楼的顶端,像一盏漂浮在粉色天空的灯;萨凡纳友好的精神;圣迭戈一位梦幻般的年轻性感姑娘;洛杉矶灯光无尽的新高速公路;在死谷镇一个乡下妓院的谈话;淘金者的幽灵;摸不着、几乎找不到却又更富悲剧感的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的足迹;新奥尔良的一个爵士音符;佛罗里达的一场风暴;一个好的、愉快的终身伴侣;一位泣声回忆民权运动的伯明翰牧师;孟菲斯一座教堂里直冲房顶的喧嚣歌声;一项没有完成的判决;一个没有破解的密码。所有这些不可思议的或恶意的虚无,有时,我试图用文字捕捉住这些幸福的时刻,在我看来,这成了此次旅行的额外奖赏。

是道路带来了交通,还是正相反?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利奥波德·布卢姆问道。无论如何,是道路成就了这本书。道路造就了方法,继而启发创作了这幅匪夷所思的美国肖像画。

第7节:译 序(1)

译序

1831年,法国政治思想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了为期9个多月的考察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这部举世公认的学术名著。170多年过去了,这部经久不衰的著作不仅成为世人了解美国的经典读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看法。

2004年,应美国《大西洋月刊》的邀请,法国作家贝尔纳-亨利·莱维沿着托克维尔的足迹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美国的迷惘》一书是莱维此次美国之行的结晶。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共七章,生动地记叙了作者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部分共四章,主要是作者对当前美国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些思考。



正如莱维在开篇所言,尽管自己是托克维尔的崇拜者,尽管沿着托克维尔的足迹重新感受美国,但《美国的迷惘》一书既不是对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这部伟大著作的回应,也不是它的补充或扩展。

托克维尔是法国政治思想家,《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莱维是现今活跃在欧美文坛的哲学家、记者、活动家和电影制作人。他的多部作品畅销欧美,包括《带着人脸的野蛮》和《谁杀了丹尼尔·珀尔》等。他执导的电影,包括纪录片《波斯尼亚》和《萨拉热窝死亡的一天》。莱维还是一位富有批评精神的法国左岸知识分子,以“BHL”(贝尔纳-亨利·莱维的全名缩写)享誉欧美文坛。同《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美国的迷惘》更像是一本航海日志或旅行札记。

莱维用了1年的时间,驱车1。5万多英里(间或乘飞机短途旅行),重访托克维尔当年走访过的地方。与托克维尔先看后写的方式不同,莱维边看边写,读者跟着他的车轮,领略风情万种的美国社会。前方一望无尽的高速公路,车窗外飘忽不定、转眼即逝的万千景象,使人联想起美国作家凯鲁亚克描写“垮掉的一代”的里程碑式小说《在路上》。

莱维从当年托克维尔上岸的罗德岛纽波特启程,一路向西,然后向南,再向东,最后北上回到出发点:从纽约赖克斯岛监狱到底特律的穆斯林社区,从艾奥瓦的阿米什人居住地到开阔的西雅图,从达拉斯的枪支博览会到爵士乐的故乡新奥尔良,从古巴关塔那摩监狱返回到美国的诞生地,科德角的普罗温斯敦——1620年,载着102名清教徒的“五月花号”轮船,经过两个多月的远涉重洋,在这里靠了岸。

一路上,莱维采访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从狱警、死囚到牧师,从作家诺曼·梅勒到民主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从电影明星莎朗·斯通到新保守主义者、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从青楼妓女到前第一夫人、现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从“历史终结”论者弗朗西斯·福山到“文明冲突”论者塞缪尔·亨廷顿。在访谈与观察的基础上,莱维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当今美国社会色彩斑斓的画卷。

莱维在书中考察了当前美国社会中的一些核心问题: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监狱制度及监狱私有化问题、医疗保障、枪支管制、反恐战争、新保守主义以及非法移民问题等。莱维还考察了美国人对肥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