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并得人,自然纲维备举,亦当矫正趋竞,岂惟息其稽滞哉!”疏奏。寻以洎为
尚书左丞。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
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
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於事何如?”魏徵对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
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
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俊乂在官,则庶绩其
凝,无为而化矣。故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
凯翼巍巍之功,周、召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惟生之於
曩代,而独无於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
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於八荒之表,涂遥万
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怀君之
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会参、
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逄、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
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
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
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
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揜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
不劝而自勉矣。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
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
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
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
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
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
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曰,安官食禄,不务公事,与代浮沉,
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
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
也。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
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
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
谗臣也。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
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於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
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於境内,闻於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
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
此人臣之术也。”《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
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然则臣之情伪,
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
及乎?安敢不尽力乎?
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馀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
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
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及於刑。所恶虽无辜,不免於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
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
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
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然后取其实,不尚其华,处其厚,
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若徒爱美锦,而不为民择官。有至公之
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
忠良,则虽夙夜不怠,劳神苦思,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书奏,甚嘉纳之。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在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户部尚书。房玄龄是时留守京
城。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但云
‘李纬大好髭须’,更无他语。”由是改授洛州刺史。
卷三 封建第八(凡二章)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
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
“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
“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
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
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於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
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
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
汉之贾、泽,并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已之亲
属。”於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馀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
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
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
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駮世封
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思闻理定之规,以弘
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馀促之殊,邦家有理乱之异。遐观载
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於郡国。周氏以鉴夏、
殷之长久,遵皇王之并建,维城磐石,深根固本,虽王纲弛废,而枝干相持,故
使逆节不生,宗祀不绝。秦氏背师古之训,弃先王之道,践华恃险,罢侯置守,
子弟无尺土之邑,兆庶罕共治之忧,故一夫号呼而七庙隳圮。
臣以为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玄,册名帝录,缔构遇兴王之运,
殷忧属启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高徒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亦不能
去也。若其狱讼不归,菁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非止情
存揖让,守之亦不可焉!以放勋、重华之德,尚不能克昌厥后。是知祚之长短,
必在於天时,政或兴衰,有关於人事。隆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
极,而文、武之器尚存,斯龟鼎之祚,已悬定於杳冥也。至使南征不返,东迁避
逼,禋祀阙如,郊畿不守,此乃陵夷之渐,有累於封建焉。暴秦运距闰馀,数终
百六。受命之主,德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启、诵。借使李斯、王绾之辈盛
开四履,将闾、子婴之徒俱启千乘,岂能逆帝子之勃兴,抗龙颜之基命者也!
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
淳,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