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
涵弟的音乐爱好,并没有干扰他的学习,他尤其喜欢外语。一九二三年秋,我在美国沙
穰疗养院的时候,就常得到他用英文写的长信。病友们都奇怪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用
英文写信?”我笑说:“是他要练习外文并要我改正的缘故。”
其实他的英文在书写上比我流利得多。
一九二六年我回国来,第二年他就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学“公路”,回国后一
直在交通部门工作。他的爱人杨建华,是我舅父杨子敬先生的女儿。他们的婚姻是我的舅舅
亲口向我母亲提的,说是:“姑做婆,赛活佛。”照现在的说法,近亲结婚,生的孩子一定
痴呆,可是他们生了五个女儿,却是一个赛似一个地聪明伶俐。(涵弟是长子,所以从我们
都离家后,他就一直和我父亲住在一起。)至今我还藏着她们五姐妹环绕着父亲的一张相
片。她们的名字都取的是花名,因为在华妹怀着第一个孩子时,我父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一
个老人递给他一张条子,上面写着“文郎俯看菊陶仙”,因此我的大侄女就叫宗菊。“宗”
字本来是我们大家庭里男孩子的排行,但我父亲说男女应该一样。后来我的一个堂弟得了一
个儿子,就把“陶”字要走了,我的第二个侄女,只好叫宗仙。以后接着又来了宗莲和宗
菱,也都是父亲给起的名字。当华妹又怀了第五胎的时候,她们四个姐妹聚在一起祷告,希
望妈妈不要生个男儿,怕有了弟弟,就不疼她们了。宗梅生后,华妹倒是有点失望,父亲却
特为宗梅办了一桌满月酒席,这是她姐姐们所没有的,表示他特别高兴。因此她们总是高兴
地说:“爷爷特别喜欢女孩子,我们也要特别争气才行!”
一九三七年,我和文藻刚从欧洲回来,“七七”事变就发生了。我们在燕京大学又呆了
一年,就到后方云南去了。我们走的那一天,父亲在母亲遗像前烧了一炷香,保佑我们一路
平安。那时杰弟在南京,楫弟在香港,只有涵弟一人到车站送我们,他仍旧是泪汪汪地,一
语不发,和当年我赴美留学时一样,他没有和杰、楫一道到车站送我,只在家里窗内泪汪汪
地看着我走。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对伤离惜别的悲痛的眼睛!
我们离开北京时,倒是把文藻的母亲带到上海,让她和文藻的妹妹一家住在一起。那时
我们对云南生活知道的不多;更不敢也不能拖着父亲和涵弟一家人去到后方,当时也没想到
抗战会抗得那么长,谁知道匆匆一别遂成永诀呢?!
一九四○年,我在云南的呈贡山上,得到涵弟报告父亲逝世的一封信,我打开信还没有
看完,一口血就涌上来了!
不敢说的……谁也想不到他走的那样快……大人说:“伊哥住址是呈贡三台山,你能记
得吗?”我含泪点首……晨十时德国医陈义大夫又来打针,大人喘仍不止,稍止后即告我:
“将我的病况,用快函寄上海再转香港和呈贡,他们三人都不知道我病重了……”这时大人
面色苍白,汗流如雨,又说:“我要找你妈去!”……大人表示要上床睡,我知道是那两针
吗啡之力,一时房中安静,窗外一滴一滴的雨声,似乎在催着正在与生命挣扎的老父,不料
到了早晨八时四十五分,就停了气息……我的血也冷了,不知是梦境?是幻境?最后责任心
压倒了一切,死的死了,活的人还得活着干……
他的第二封信,就附来一张父亲灵堂的相片,以及他请人代拟的文藻吊我父亲的挽联:
本是生离,竟成死别,深闺何以慰哀思
信里还说“听说你身体也不好,时常吐血,我非常不安……弟近来亦常发热出汗,疲弱
不堪,但不敢多请假,因请假多了,公司将取消食粮配给……华妹一定要为我订牛奶,劝我
吃鸡蛋,但是耗费太大,不得不将我的提琴托人出售,因为家里已没有可卖之物……一切均
亏得华妹操心,这个家真亏她维持下去……孩子们都好,都知吃苦,也都肯用功读书,堪以
告慰,但愿有一天苦尽甜来……”
这是涵弟给我的末一封信了。父亲是一九四○年八月四日八时四十五分逝世的。涵弟在
敌后的一个公司里又挨了四年,我也总找不到一个职业使他可以到后方来。他贫病交加,于
一九四四年也逝世了!他最爱的也是最聪明的女儿宗莲,就改了名字和同学们逃到解放区
去,其他的仍守着母亲,过着极其艰难的日子……
我的这个最聪明最尽责、性情最沉默、感情最脆弱的弟弟,就这样在敌后劳苦抑郁地了
此一生!
关于能把三个弟弟写在一起的事:就是他们从小喜欢上房玩。北京中剪子巷家里,紧挨
着东厢房有一棵枣树,他们就从树上爬到房上,到了北房屋脊后面的一个旮旯里,藏了许多
他们自制的玩艺儿,如小铅船之类。房东祈老头儿来了,看见他们上房,就笑着嚷:“你们
又上房了,将来修房的钱,就跟你们要!”
还有就是他们同一些同学,跟一位打拳的老师学武术,置办一些刀枪剑戟,一阵乱打,
以及带着小狗骑车到北海泅水、划船,这些事我当然都没有参加。
其实我在《关于女人》那一本书里,虽然说的是我的三位弟妇,却已经把我的三个弟弟
的性情、爱好等等都已经描写过了。不过《关于女人》是写在一九四三年,对于大弟只写了
他恋爱、婚姻一段,对于二弟、三弟就写得多一些。
二弟为杰从小是和我在一床睡的。那时父亲带着大弟,母亲带着小弟,我就带着他。弟
弟们比我们睡得早,在里床每人一个被窝桶,晚饭后不久,就钻进去睡了。为杰和一般的第
二个孩子一样,总是很“乖”的。他在三个弟兄里,又是比较“笨”的。我记得在他上小学
时,每天早起我一边梳头,一边听他背《孟子》,什么“泄泄犹沓沓也”,我不知道这是
《孟子》中的哪一章?哪一节?也许还是“注释”,但他呜咽着反复背诵的这一句书,至今
还在我耳边震响着。
他的功课总是不太好,到了开初中毕业式那天,照例是要穿一件新的蓝布大褂的,母亲
还不敢先给他做,结果他还是毕业了。可是到了高中,他一下子就蹿上来了,成了个高材
生。一九二六年秋他考上了燕京大学,正巧我也回国在那里教课,因为他参加了许多课外活
动,我们接触的机会很多。
有一次男生们演话剧“咖啡店之一夜”,那时男女生还没有合演,为杰就担任了女服务
员这一角色。他穿的是我的一套黑绸衣裙,头上扎个带褶的白纱巾,系上白围裙,台下同学
们都笑说他像我。那年冬天男女同学在未名湖上化装溜冰,他仍是穿那一套衣裳,手里捧着
纸做的杯盘,在冰上旋舞。
一九二九年我同文藻结婚后,我们有了家了,他就常到家里吃饭,他很能吃,也不挑
食。一九三○年秋我怀上了吴平,害口,差不多有七个月吃不下东西。父亲从城里送来的新
鲜的蔬菜水果,几乎都是他吃了。甚至在一九三一年二月我生吴平那一天,我从产房出来,
看见他在病房等着我,房里桌上有一杯给产妇吃的冰淇淋,我实在太累了,吃不下,冲他一
努嘴,他就捧起杯来,脸朝着墙,一口气吃下了!
他在燕大念的是化学,他的学士和硕士的论文,都是跟天津碱厂的总工程师侯德榜博士
写的。侯先生很赏识他,又介绍他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化学博士,毕业时还得了金钥匙
奖。回国后就在永利制碱公司工作。解放后又跟侯先生到了化工部。一九五一年我们从日本
回到北京,见面的时候就多了。
我是农历闰八月十日生的,他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十,因此每到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一
日,他们就买一个大蛋糕来,我们两家人一起庆祝,我现在还存着我们两人一同切蛋糕的相
片。
一九八五年九月文藻逝世后,他得到消息,一进门还没得及说话,就伏在书桌上,大哭
不止,我倒含着泪去劝他。他晚年身体不好,常犯气喘病,家里暖气不够热时,就往往在堂
屋里生上火炉。一九八六年初,他病重进了医院,他的爱人李文玲还瞒着我,直到他一月十
二日逝世几天以后,我才得到这不幸的消息。化工部他的同事们为他准备了一个纪念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