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帮”打倒了,老师和家长都敢于抓你们的功课了,你们自己也知道刻苦用功了。
但是几年的积欠,在几个月几天之间,要把它补上,究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我真怕你
们因为拼命补课备考,睡不好觉也吃不下饭,把身体搞垮了。何况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对
你们提出“三好”学生的希望,头一条就是“身体好”呢。
但是期终考试过去了,暑假来了,是不是可以暂时歇一歇力,喘一口气,把暑期作业放
一放,先痛快地玩上几天,等到秋季上学之前再赶着补上呢?我觉得这也是不科学不切合实
际的想法。
亲爱的小朋友,今年的六月十二日,我们中国科学文化界的巨人、郭沫若老爷爷和我们
永别了。他在今年三月留给了我们一篇光彩夺目的文章,题目是《科学的春天》,我想许多
小朋友都已经读过。有的小朋友也许还会背诵吧。在这篇文章里,他郑重地提出:“我祝愿
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
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赶”而又“超”。郭老爷爷又说:“赶超,关键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小朋友,关于时间的可贵,时光流逝之迅
速,恐怕你们不像我们老年人体会得那样深刻!我常想,我已是将八十岁的人了,就拿八十
年整段的时间来算一算,就有二万九千多个日夜(29,200日夜),就有七十多万个小
时(700,800小时),就有四千两百多万分钟(42,048,000分钟),就有
二十五亿多秒钟(2,522,880,000秒钟),在这八十年之中,我浪费了多少的
年、月、日、时、分、秒呵!我若是在学习和工作上努力地争分夺秒的话,我该可以多做多
少工作呵。一想起来,我是多么难过,多么后悔呵!
那么,我是不是说小朋友们除了八小时的睡眠和吃饭的时间以外,都必须用于学习和复
习功课呢?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我们要夺取时间,就必须善于使用我们用以夺取时间的武
器,那就是我们的脑子,脑子这个最宝贵的武器,不用就要生锈,多用就更灵活,过度就会
损伤。生锈或者损伤,它就不能锐利地去替我们冲锋陷阵、攀高攻关!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脑子能够合理地工作和合理地休息,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地安排时
间。头脑这件东西,和小朋友一样,是十分活泼好动的,除了睡觉之外,它是不肯休息的
(其实在我们睡觉的时间里,它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童话一样的梦境……),但它在重复地
做同样的工作,做得太久的时候,它就不耐烦而疲劳起来了。我有一位小朋友,是个“三
好”学生。有一次我问他怎样能做到“三好”,他笑着说:“问题就在于合理安排时间。具
体地说,我严格遵守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九时以前一定睡觉,早上六时以前一定起床,铺
床叠被,洗脸漱口以后,做早操或跑步,在早饭后上学前,我就做比较繁难的作业,比如算
术。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上课时,我坚持专心听讲,专心做笔
记,这样比下课后再去问老师或问同学就省事得多。午饭后,上课前,我一定按时睡午觉,
这样,头脑得到了休息,下午上课就有精神。下课回家,我就做作业,但我决不使自己做到
头昏眼花。我感到头脑疲劳了,我就给它换一种工作,比如说作文作不下去了,我就起来看
看一些青少年读物和报纸,或做些户外游戏,比如说打球、跑步、或做些家务劳动,比如说
打饭抹桌,涮盘洗碗,倒垃圾……”他说到这里,笑了,说:
“其实现在我的同学们也都是这样安排时间的,各人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时间表就也不
完全一样,但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们都努力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使我们的每一分
每一秒都用在向‘三好’进军的事情上面。我们觉得学会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时间,就是提高
科学文化水平的开始!”
今天,我回忆着他讲的这些话,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也没有说什么“雄心
壮志”,比如说到了本世纪之末他要做什么“家”等等,但他却有一股扎扎实实,利用每一
分每一秒的时间,苦干加巧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二十一世纪,来实现他所要完成的新
时期的总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他是在“时刻准备着”!
让我们都向他学习吧,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你们的朋友冰心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儿童时代》1978年9月第6期。)致茹志鹃①
志鹃同志:
得你信如见故人,不胜喜慰。这次文联大会你没有来,我正引以为憾,我本来是要到福
建去,路经上海的,结果因此会也未去成!
你在我面前说“总之,老矣!”不觉得脸红吗?我也有关节炎,也有冠心病,血压高到
110~220(但是我的病也许没有你那么厉害),我不但做了外婆,而且做了“内
婆”,孙男女内外共有五个之多(四男一女十二岁——六岁半),星期日就是我“安内攘
外”的一天,即谢绝客人,一切朋友我都请他们不在星期天来。此外我要镇压这一群“小土
匪”!——总之,凡事都要一分为二,病有它的好处,使人少作无益的活动,孩子多了,使
人的心思也活泼一些!
你们编的《上海文艺》真是不错,不是我当面夸奖,《上海文艺》上的文章既深刻又活
泼,看出了你们的努力!我有①茹志鹃,女作家。1925年9月13日生于上海,祖籍浙
江杭州。1943年参加新四军,在军区文工团工作。195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1
955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文艺月报》编辑,小说散文组组长。1958年
发表成名作《百合花》。1960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相继出版了作品集《高高的白杨
树》、《静静的产院》。“文革”后,创作了《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短
篇。还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
空一定给你们写,现在各地要文章的信不少,但我没有什么生活,假如你不嫌我讲些小
事的话,我有题目时,就给你寄去。
上海我的朋友不少,在北京也见到了许多,但因为我住在郊外,人家也不容易来,我又
很少出去,不过下次我若到上海,一定给你个电话,你若来时,一定给我个信,我进城来看
你。
菡子们都好吗?见到她们时,代我问好,并说我身体很好。
祝你好!下次不许说“老”了,说得我怪难过的!冰心七、廿七
(此信系周达宝同志征集)致季尘①
鞝尘同志:
来信敬悉。我的散文,实在没有可取之处,勉强选上三篇,供你们参考。(一)《小桔
灯》(二)《樱花和友谊》
(以上均见新出的《小桔灯》集内164页、191页。)
(三)《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请参照北京人民出版社《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本26页,因为课本上用的和《人民文学》上的都有错字。)匆匆即颂撰安谢冰心八,十
二,七八
(此信系对季尘同志编《散文特写选》(1949—1979)时,征询意见的答
复。)
①季尘,1928年生,江苏无锡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新闻学校。长期担任《工
人日报》编辑,1977年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现代文学编辑室诗歌散文组副组长。
三寄小读者通讯四
亲爱的小朋友:
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我常常收到小朋友们的来信,问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我真觉
得一时无从说起,而且每一个小朋友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也不能一一作答。我想来想去,只
能从我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实践说起。
首先,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事,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
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