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经常照顾这几个孩子,才放心地回厂去。
“我接到电话跑来的时候,孩子们已在街坊的爱抚之中了。在办事处的会议上,我们决
定除了不收房租水电费之外,还由国家给孩子免费上学,医药费、文具也由国家供给,此外
每月还给他们生活费。我同他们同院的田淑英还有其他的街坊们商议,怎样帮助孩子们安排
生活。”说到这里,他的眼角上露出一丝忍不住的笑意,“这些一直在父母照顾下的一群孩
子,的确是不懂得怎样过日子的。他们领到月费,头两个月是不到月底就用亏了。周同山还
拿一笔存款,买了一些不必要的摆设,像书柜、挂图和留声机等等。同院的田大婶气得说了
他一顿。我们和街坊上的人们,也不断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
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周同山那时还在中学上学,他突然负起一家生活,感到手忙脚
乱。他认为照拂弟妹的担子重,不如退学去找工作。
我就劝他:你已经读到初中二年,丢下多么可惜。你的父母当初想读书还念不成呢!拿
我自己来说,我到北京学徒以前,只上过四年半的学,那时日本军队还占领了我的故乡——
束鹿,我们只能在坟地里上课,拿土地当石板,连钢笔都没有见过。今天,你的条件这样
好,不好好念下去,将来后悔起来也就晚了。这样,他才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初中毕业后,
他考上了变电站作工人,本来是分配他到一个东郊的工厂,我们和这厂的工会主席商谈了一
下,大家认为东郊离他家太远,往返不便,就把他调到城里的另一个工厂,还派给他一位出
席过全国群英会的五好劳模师傅。他现在每天可以回家,同弟妹们在一起,工作也很起劲,
又加入了团学习小组,正在申请加入青年团。最小的弟弟同义,也送进附近的东厅幼儿园,
周末才回来。这样。四个兄姐更能专心学习了。”说到这里,他又笑了,“可是,也有接不
回来的时候,因为幼儿园里的别的孩子的父母们,来接自己孩子的时候,常常把小同义也接
走了。比如上星期就有一位工厂里的医务人员王桂兰,把同义和她的孩子一块儿接去。她给
同义洗澡、理发、洗衣服,包饺子给他吃,到时候又把他们一起送回幼儿园去。这样的事情
还多得很。街坊们照顾孩子,真是无微不至。春天该打什么防疫针,吃什么防疫药,天气冷
了,该添衣加被,关窗上门,同院里的大爷大娘们从来没有忘了他们。街道居民委员会里每
一个人,若不替孩子们做一件事,就仿佛丢了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大家抢着给孩子们拆洗衣
服,没抢着的人就说,‘不让我洗,就用我的肥皂吧。’“至于说给孩子们做棉衣,逢年过
节去照料一下什么的,报纸上都给作了宣传了。这些都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做
得还很不够,以后还要加倍努力。”这时他看一看表,说,“我们去看看田淑英吧。孩子们
也该放学了,看看他们也好。”
在东唐洗泊街五号,这个十四家住的整洁的大杂院里,我们先拜访了居民委员会的积极
分子田淑英。这位同周永寿夫妇有过二十多年老交情的田大婶,眉宇间洋溢着纯朴和热情,
对我们滔滔不断地说着周永寿一家解放前后的变化。
“周永寿是个苦孩子,从十几岁就拣破烂,每天夜里从十二点到三四点,在家门口摆着
卖破烂的小摊,那时是上顿顾不了下顿。周同山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都是因为出
疹子,吃不起药,转成肺炎死的。解放后一九五八年,小同贺和小同义,也同时出疹子。周
永寿的公司里来了人,放下十块钱,还批评周永寿,说他不该不赶紧给孩子们看病。您说这
世界的变化多大!没有党和毛主席的领导,穷人会有这样好的日子吗?就说周同山的母亲病
的时候,她还是从前的想法,说我的病麻烦,看病是有钱人的事,住医院她更不敢想了。最
后呢,组织上来了人,把她送进同仁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替她付了七八百块钱。周永寿自
己血压高,死以前也在第四医院里住过两个多月。如今这几个孩子,一切都由国家照顾,在
工厂、在学校、在幼儿园有师傅老师们照管,真是比有父母的时候还强!我常常对孩子们
说,‘旧社会那种苦,你们可真是没法想。连你父母从前的苦境,你们都不知道,更不用说
别的了。我们这院里从前有个老头子,单身一人,一天早起,我们发现他爬在门口雪地里,
死了,巡警阁里来了人,拉出去也不知埋在哪里,还不是喂了狗了!这院里还有一个孩子,
出门玩去,就让人拐跑了。你们说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就没有同情心吗?那时候这里是个人吃
人的世界,自己死活都顾不了,还顾得上别人吗?你父母要是死在解放前,你们兄妹五个,
现在已经不知都到哪里去了!大的学坏了,流落了,小的让人拐了、卖了、折磨死了,有谁
管呢?感谢党吧,感谢毛主席吧,忘了这些,你们死去的父母也不容许。’”
她提起周同山开始不会安排生活,把钱花在乱买东西上的事情以后,又对同山说,“你
是大哥,特别要学好,你想想你父母受过的苦,再想想今天的甜,活在这社会里多么幸福,
没了父母也不算孤儿。现在你做什么事、花什么钱,都得先好好地想一想,我的话不一定都
对,你也去问问老师,问办事处的叔叔们,问问同院里的大爷大娘们……”说到这里,她噗
哧一笑,“还有那个小同来,又聪明、又淘气,常和街上的小朋友们吵架,学习也不专心,
我也是看见了就说,也有把他们说哭了的时候。可是过了一会他们就又来了,说‘大婶,您
别生气,您的话句句对,我们一定听。’要说这几个孩子,倒是真不错,肯学。小同庆已经
学会发面做饭,小同来慢慢地也会帮哥哥姐姐的忙了。同山也会自己补衣服缝袜子。说起补
衣服,那天有位解放军同志来了,穿的是呢大衣,许是位军官吧,和孩子们在屋里说了半天
话。看见同山袖子上破了个口子,就把自己大衣打开,给孩子们看里面自己补过的军服。他
劝孩子们:衣服破了要立刻补,要整洁却不要浮华,不要净想穿好的新的。也劝他们预备一
个针线包。这些日子,来访问孩子们的人多极了,人人说的那些话,都对他们有教育。一月
八日,孩子们的事情上了报,九日中午就来了一位客人,他说他从上午七点就出来了,找到
这时才找到孩子们的住处。他一进门就要给孩子理发,他说,‘我的爱人是个孤儿,从小就
给了人,在人家受气的时候,就自己偷偷跑到护城河边去哭。昨晚上我俩看了报,都激动得
不得了。我们想,照顾孤儿人人有份,我们没有什么可给的,我是个理发师,就给孩子们理
个发吧。’他一边给孩子们理发,一边掉眼泪。我们在旁边看着,也直难受!还有一位工
人……”这时院子里响起一阵孩子说笑的声音,田大婶望一望窗外,说,“同山在厂里,同
义在幼儿园,中午只有同庆姐弟三人回来,我们到他们屋里去坐坐吧。”
我们拉着孩子们的手,一同走进一间朝南的屋子,大玻璃窗外透进温暖的阳光。屋里四
平落地,床上被褥整洁。墙上挂满了相片和年画,桌上堆满了书。墙上正中间是一幅毛主席
的挂像,他的深沉的眼光,仿佛时时刻刻在慈祥地注视着在这屋里劳动、学习、睡觉的几个
孩子,也慈祥地注视着到这屋里来的,给孩子们包饺子、送元宵、挂花灯、赠年画的一切
人。他的慈祥的目光也注视着这屋间所发生的令人感奋的一切!
我们在床上椅上坐下,把孩子拉到身边。这几个孩子都有一副引人爱怜的笑脸,和我们
谈话的时候,都显得十分亲密而自然。这时屋内窗外挤满了一大群的孩子,大姐姐同庆在大
家要求之下,唱了一节《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到“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的时候,我看着她的含笑而激动的小脸,觉得她的歌声比我从前所听过的唱这支歌的声音,
都更带感情。有谁对这支歌的体会能比她更深呢?
和我们第一次见面,平常很活泼淘气的小同来,这时反而腼腆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