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的词汇。讲雨吧,也有好雨、细雨、大雨、狂雨、骤雨、苦雨、山雨等等,在什么时候
用什么词来形容雨,你都应该想到。要说捷径的话,这里可以说有个捷径,就是有些工具书
是可以拿来当闲书看的。记得我从父亲书架上翻到一部《诗韵合璧》,在风字和雨字底下,
有形容各种风和雨的词汇。我到现在还爱看像《辞源》一类的书,没事就拿来消遣。还有就
是深入生活,多跟各种人谈话,熟悉人民的语言。我们跟人谈话的时候,可以发现有的人说
话非常俏,有的人说话非常幽默,有的人说话非常简短有力,有的人说话非常清楚有条理,
有的人说话非常美,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时很好的材料,说话的艺术虽然是不大容易学得来
的,但是学不来总可以抄得来的。我们要多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经常注意人的谈话,最好
身边带一个小本子,看书看报或听人谈话,有一些好的你就赶紧把它记下来,这当然不是现
买现卖,而是你所积累的财富,这本子就好像是你的存款折子,存折上的财富愈多,你手头
就愈宽裕,用起来就方便了。还有一个很好的看书方法,对我们在职干部来说是有用的,就
是在你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
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我前面说过,我国是个有很好的散文传统的国家,在我
国最好的文章里头,除了诗、词、歌、赋、戏曲和小说之外,差不多都是用散文体裁写的。
我们自己每人天天在那里写散文,比方说书信日记等也都是散文,就是小学生也在那里写散
文,如什么游记等等。总之,我们中国的散文是很多的。我们做工作难免有累的时候,或者
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睡不着觉,那你看点古典散文或诗词,就非常的合适,这种文章又短,随
时可以放下。在这里,我还想说,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要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
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确可爱,我常常想假如我不是中国人,看不懂中国的文学作品的话,那真
是太遗憾了。我有时陪一些外国朋友出去游览,看见好景忽然想起一句好诗,我就想说我们
中国有句好诗,但是因为翻不出来也就把它咽了回去。我想他们要是中国人那该多好。在这
一点上,我特别喜欢朝鲜、越南和日本的朋友,因为你写出的汉字他们都懂,有的老先生他
们对中国文学比我们还熟悉。日本朋友在道别的时候常常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他念的虽不是汉语之音,但是他们写出来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相视
而笑,莫逆于心。我常常在手头和枕边放些中外的文学短篇,现在看的是《一千零一夜》,
这是小时看过的,我们常常和阿拉伯国家朋友来往,他们常常提到《一千零一夜》里面的故
事,你要是对于书里的故事一点不了解的话,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了。我们这样忙里偷闲,
随随便便地零零碎碎地看也可以积累很多材料。我们看到有很多好句子和好字眼,可以随手
摘写下来,因为经过书写一遍,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可以帮助背诵,我们从背诵文学作
品里,可以得到很大的快乐。因为在你生病的时候,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看书的时候,如果你
能背诵点什么,那你会感到很有意义。苏联第二个宇宙飞行员季托夫,在他写的报告里,说
上天以后,我看见许多星星,就像嵌在黑绒上的点点光明,我就想起莱蒙托夫的一首诗:星
星对着星星在说话。我看报看到这里就想,假如我飞上天空的话,我看到宇宙中的奇景,我
会想到中国文学作品中哪一个好的句子,因为当时整个天空就只你一个人,你不能跟谁对面
说话,你就可以把这些文学财富都带上天去。我常常想,现在我们中国的少年儿童,要是不
多读点文学作品的话,将来他去做个宇宙飞行人员,也许会感到寂寞的。以上说的是要看一
些短的文章。下面再谈读长的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西游记》等等,说来说去仿佛就是这一些,其实古典小说里面最好的也还是这些。我的朋
友郑振铎先生,他有好几百部这样的章回小说,有一年,我生了好几个月的病,病榻无聊就
把这几百部书都借来看,浏览一遍以后,感到还是这几部书最好。像这类书,常常放在手
边,不怕重看。这一点我们应该跟儿童学,儿童就喜欢你跟他重复地讲一样的故事。我记得
我的孩子小时候就爱听“三只小熊”的故事,今天讲,明天还要讲,我说你听过了,她说听
过还要听,她不但听,你要说错了她还替你纠正。我说那些书我们应该重看,一来是重看时
不用太费脑力;二来因为这些书里面的语言非常生动,重看了记住了以后,对我们写文章就
有很大的帮助。就拿《老残游记》上白妞说书那一段来说,作者把白妞出来的那种台风写得
多好,白妞衣着朴素,风度非常稳静、大方,写了这些,然后描写她开口唱,一阵高过一阵
等等,《老残游记》里有许多糟粕,但是我却挑出这一段看了好几遍。西方作家谈到文章的
风格的时候,第一种谈法是“文如其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写出的东西就是什
么样的东西。这句话我们都承认,要不然怎么会百花齐放呢!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
韩、柳、欧、苏,每个人的文章风格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一切都不一样。关于风
格的第二种说法是:
最好的词句放在最好的地方,就变成一种风格了。不必说远,就拿近代的人写的散文来
说吧,刘白羽的散文就和巴金的不一样,杨朔的又跟秦牧的不一样,郭风的又跟柯蓝的不一
样,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用字造句都各有不同。因为每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我们就要
多看、多读,来扩大我们词汇的领域。有人说你给我介绍一些作品吧,我说这很难,因为我
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只有多看,才能有个比较,才能看出一篇文章好处在哪里。中国谚
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多了,就会分辨出好坏来。我还觉得要想写好文章
的人,最好能把词句变成你的精兵,用兵的时候,做到指挥若定,使每个字都能听你的指
挥,心到笔到,想写什么就能够写得出来,这是不容易的。你的工具若是不熟练的话,它就
不听你的调动!谚语又说“熟能生巧”,不熟就不能生巧。
但是“巧”是不是做不到呢?我说不,能做到,我自己没做到,至少我希望在座的同志
能做到,我相信能做到,因为文学历史上已经有许多人做到了。
第五个问题:我们阅读作品时,不能深入地真切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请您举例说
明应该如何阅读作品,如何去体会作者的意思。
我们对某一篇作品看不懂,不能体会,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作者写不好文章的话,我们就不会看懂,或者这篇文章里没有说清道理,莫名其妙,
不知他说些什么东西,你也不会看懂。有的作者的文笔很晦涩,或是文不对题,这种文章我
们也看不懂。所以说自己看不懂的时候也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力估计得过低。②反过来说,那
就是我们没有细读。我自己看文章总是先看题目,因为写文章的人总是要发挥与题目有关的
内容,按着题目去体会内容是一种办法。再就是要去了解作品的背景,包括作者的创作环
境、思想和社会背景等等,看古今人的作品都是这样。为什么同一个题目,这个人写起来是
那么欢娱,那个人写起来是那么忧郁,我们想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他的背景,所以我们教
课的时候,就常常给学生讲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比方李后主的词“帘外雨潺潺……独
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为什么说“无限
江山”呢?那时皇帝是坐江山的,他是亡国之君,所以他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
容易见时难”,江山一丢就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写“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就不会像他这
样写法。我们拿过一篇文章来,先看这文章是谁写的,什么时代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