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我的朋友,说我是要回国,所以我说“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从岸上跳进海
里,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这是我假定它(我的朋友)在船边护送着我回中国来。
然后在倒数第二段,就谈到这木屐的声音怎样从我窗前过去。
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
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这段里的“从黑夜送到黎明”是个比喻,就是说把我的漆黑一团的思想,送到光明。这
就是这只木屐在我思路上起的作用。在末一段写我们每次去日本开会,有好多同去的朋友回
来时总是带些日本的富士山的樱花纪念品。我在日本住过好多年,富士山和樱花我已不知看
过多少遍了,日本朋友送我这种的纪念品,我总是又转送给别人,我还是买那些小玩具木屐
回来,原因一半是我女儿喜欢它,一半是这个东西跟我有了感情。这篇文章写好时有二千多
字,后来删掉一千五百字,最后只剩下现在的八百字,不能再短了!我竭力把思想集中在一
点上,竭力把文章写简练一些,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我这人不会写长文章。
第三个问题:我们都感到写篇文章开头结尾很重要,但是也很不容易,请您谈一谈这方
面的体验,最好请您举例说明您的某一篇文章,原来是怎样开头结尾,后来是怎样修改的,
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在引用上两篇文章时都讲过了,但是最好的例子还是我写的《国庆节前
北京郊外之夜》,这篇文章写成这样子我是没想到的。下面是它的开头:
汽车站棚下的一条长凳上,坐着等车。
这篇跟前面写的两篇背景都不一样,不是“朝阳”也不是“夕阳”,而是“一个宁静柔
和的夜晚”。“我们”是谁呢?
就是和我好几年没有见面细谈的一个小朋友,这个孩子从小在我家里,后来她到解放区
去了。多年不见我们有好多话要讲。那天是她休假的头一天,正巧是我的生日,她到我家里
来,我们又进城去吃了饭又喝了酒。到了分手的时候,我说你回去吧!她说不,我送你到动
物园,到了动物园,我们还舍不得就走,于是就坐在出租汽车站窗外的长凳上说话。这篇文
章本来可以写到这个孩子身上去,可以写到抗战时期那一段生活中的许多许多事情,……但
是我没有那样写,因为焰火放起来了,放焰火的时候,正巧有几个坐在那里的外国学生,引
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跟我参加国际活动有关的。西郊有个外国语学院,里面有好多非洲学
生,我听他们讲话好像是喀麦隆和阿尔及利亚的学生,因为非洲有三个白种人的国家,就是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而喀麦隆人的皮肤是黑色的。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使我感到
亚、非、拉等国家的人民,在我国首都北京,就会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连这位汽车站的调
度员也对他们特别关怀。记得有一次,我在广东深圳送一位亚洲国家的朋友出境,离别时她
哭了,她说:
一离开这个车站,人们就不会把我们当人看待。我就想,我国对外政策是多么正确,我
们认为国家不论大小,都是平等的。而且我们还特别同情他们,关怀他们,支持他们。因
此,文章就从这里写起,把前面所想说的话都砍掉了。写这样的故事的时候,你要给放花预
备一个适宜的衬托,焰火是非常光明灿烂的,它需要一个非常宁静的背景,因此我就着力描
写周围的那些景物。
外的一行葱郁的柳树,笼罩在夜色之中,显得一片墨绿。
隐约的灯光里,站着一长排的人,在等公共汽车,他们显然是游过园的,或是看过电
影,微风送过他们零星的笑语……
“墨绿”是说天色还不那么漆黑,绿色还看得出来。“站着一长排人,在等公共汽
车”,说明我们为什么坐在长凳上等小汽车,是因为等公共汽车的人很多,我们挤不上了。
“微风送过他们零星的笑语”,这是衬托,写北京人民快乐的文娱生活,这天有点微风,他
们说话都能听到。这些人或许去过动物园,在那里欣赏什么鸟兽,或许看过电影,在那里说
笑。这是我们的右边。去过动物园的都晓得,汽车站长凳上坐着等车的人,脸是朝西的。
的门墙倒更加鲜明了。从那幽静的小径上,我们听到清脆的唧唧的虫声。
“虫声”在热闹的时候是听不见的,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听见。这里虫声是衬托安静
的。
层光影。天末的一线的西山,又从深灰色慢慢地转成淡紫……
“月亮从我们背后上来了。”因为我们面朝西,所以月亮是从背后上来。
的说话的口音,我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三个外国学生。两个女的,皮肤白些,那一个男
的,皮肤是黑的。他们没有坐下,只倚在窗外,用法语交谈,我猜想他们是喀麦隆和阿尔及
利亚的青年。
喀麦隆和阿尔及利亚从前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交谈时只能用法语。
朵朵红的、绿的,中间还不断爆发着灿白的火星。“放花了!”我们高兴地叫了起来。
接着是一阵又一阵,映得天际通明……
试放焰火多半是在石景山那边,我们在西郊看得很清楚。
中国话问:“今天是一个节日吗?”我说:“今天不是节日,我想他们是在试放国庆日
晚上的焰火。”她点了点头笑着就走回他们群里去。
我看见那一个穿深色衣裳的女学生,独自走到月光中,抬头看着焰火,又低下头,凝立
在那里,半天不动。
月影里看到她独立的身形,我自己年轻时候在异国寄居的许多往事,忽然涌上心头。
“她在想什么?在想她的受着帝国主义者践踏的国土?在想她的正在为自己的自由幸福而奋
斗着的亲人?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我的同情和激感,像
一股奔涌的泉水,一直流向这几个在我们“家”里作客的青年……
两道很亮的车灯,从西边大道上向我们直驶而来,在广场上停住了。调度员从屋里出
来,走到车边,向着我们微微地笑了一笑,却招呼那三个外国青年说:“车来了,你们走
吧。”他们连忙指着我们说:“他们是先来的。”我们连忙说:“我们不忙,你们先请
吧!”他们笑着道了谢,上了车,我们目送着这辆飞驰的小车,把他们载到天际发光的方
向。
“两道很亮的车灯,……把他们载到天际发光的方向”这一段我又把方向改了一点。石
景山是在车站的西南方,外国语学院应该是在车站的西北方,但是无论如何这辆车是往西走
的,我这样写,是因为我要把他们送到“天际发光”的方向。反正往西走,虽然他们没有上
石景山去。下面是这篇文章的结尾:
望,大家都没有说一句话。渐渐地焰火下去了,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广场周围,深草
里,又听到唧唧的虫声。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就是这样地柔和,这样地宁静,而我的心
中,却有着起伏的波涛一般的感动……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了解文章应该如何开头结尾,也可以了解我之所谓剪裁。总之,文
章的开头结尾,一定要有关连,过去老师教给我的“起承转合”,我想这种结构方法还是对
的。起的时候,如果跑野马似地拉不回来,那就真正成了散文了。你说了半天的话,最后还
得把这话头拉到正题上来,还得找一句比较有力的句子把它收煞住。开头和结尾怎样才能扣
题?据我的经验,构思的时候要围绕着题目去想,不要跳着想,要是发现思路离开了题目,
那就赶紧收回来,我觉得就只有这个办法。比方《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这篇文章,我注
重的是写亚非国家的青年学生,在我国怎样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此与此无关的事情我全
去掉,只抱定这个题目不放。至于剪裁,最要紧的一点是去掉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无关的东
西。例如在这篇文章里我前面所说的那一大段我都不要了。至于那几个非洲留学生走了以
后,我们是什么时候走的,我们还谈了些什么,我跟我那位小朋友谈到我当时的感想没有,
这些也都没有写进去。这篇文章写完了以后还没有题目,后来才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国庆
节前北京郊外之夜”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