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芏嗵樱炎约焊卸弥笨蓿崴未鹪谇嘀裆希〕霭甙叩暮奂#哟苏庵种褡咏邢驽瘢步邪咧瘢褪墙袢誃BS上各位斑竹大号的来历。
后来,两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于怨恨难平,湘夫人经常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致使船只不能渡江。秦始皇后来路过这里,很不高兴,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间砍光了湘山之竹。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潇水源头的“九嶷山”阳坡,煦暖的阳光照着这个曾经在河滨制陶、雷泽打鱼,人们追随他如同河流归纳海洋的长着两个瞳孔的矮个子帝王。舜帝临死,心中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呢?也许他多么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粮屯,接近蓝天,去为爸爸瞽叟装订被风儿吹坏了的顶子。那时候他是一个健康透明、年轻爽朗的农夫!谁也不知道舜帝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从政生涯,他坟墓的确切地点也同样没有人知晓,所谓“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时的感慨。
大禹没有参加舜帝的葬礼。唯一专程赶来的是舜的象弟弟。象弟弟从前看不起这个矮个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里。但是飞黄腾达的哥哥莅临帝位以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让象弟弟到政府里去白拿政府津贴。心气很傲、一直对哥哥不服气的象弟弟,终于服气了。他自我谴责,便变作一头大象,到哥哥的墓地底下耕地。种出来的粮食,提交给守墓者作为护墓经费。后人在附近的道县立有“鼻亭”,认可这个弟弟给哥哥的迟来的情义。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惨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不过大禹非常善于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实惠之后,人民通常也乐于健忘。华夏史上第一桩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这样在沉默中无疾而终。
传说,舜帝在位时饮食节俭,吃饭的甑盆连油腥味都没有,因此下面的官吏也都很节俭。舜用粗碗吃饭,端着瓦钵子喝汤,由于他带头不使用精美的器物,工匠们也不必追求制作精巧的器物。舜的法令简单易行,因而人们容易听从。舜要百姓作的事不多,百姓一般不会因为违反政令而被治罪。排除当年“舜逼尧”的可以理解的政治斗争不讲,舜的完美品德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楷模。
中国古代的有限的美好时期被我们讲完了。中国古代的美好时期可以被分成两类——大同、小康。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就是大同世界,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人想多干活,睡觉不关大门的时代,令人痴痴向往的。
在这大同世界里,人们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盗贼,没有焦虑,其乐溶溶,被后来的哲学家如老子、庄子无限向往。
舜帝是“五帝”中的道德典范,他的死亡是大同时代结束的标志。之后的大禹开启了比大同时代略低级一点的“小康”社会(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奔向的)。小康社会的特点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人人为自己,互相掐的样子。并不是所有大禹后的时期都算小康。只有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知名帝王统治的时代,才算小康社会。可惜中国四千年的历史,大同、小康的好日子,统共没有多少年。而且即便是在大同、小康这样的好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眼泪和叹息 
大禹开创了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朝代——夏朝,时间是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距今四千年前,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结束。这是现代学者运用天文学方法,以计算机求算出来的,所谓夏商周断代工程。但我们不得不仍旧把夏朝当作一个虚无的朝代,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文字记载,还没有实物可以证实它。
学者们认为,大禹的办公地点在河南禹县一带,有时候也去登封,这里发现过两个含糊不清的古代小城围,有很多古代河流交汇于此,是中原的正中心。四千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禹县就有了县影院、广播站、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全县普及了电影放映(这是文明的巨大进步啊),还有人民医院一所,中医院、按摩医院各一所——这些都是大禹从前所享受不到的消遣。大禹生活极端简朴,掌权之后,似乎不改他的素朴作风,见到耕田的农夫必然致敬,经过村落就跳下牛车步行。但是时间久了,出于尊严的需要,他对排场和各种繁琐的礼仪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首先,大禹为刑死的父亲鲧修建祖庙,令后代年年加以祭祀,舜当年的裁决就这样被推翻了过来。
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水利专家,大禹对自己的国土了如指掌。又由于与中下层人民交流比较多,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抓得比较准,政策相当到位,民生出现小康的征兆。有了“钱”以后,大禹准备奢侈一把,搞它“几个九”工程,显示国家的富有和政府的功绩。他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又铸造了九鼎,以象征这九个行政区域,作为夏王朝镇国之宝。
作为吃小米的民族,中国人非常熟悉煮米的锅。小米一煮就是几千年,煮米的锅也就被上升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鼎。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陶罐子架在火塘上,必须用陶支子或三块石头架起来,下面放柴禾,才能炊煮。后来人们观察了孕妇,把陶罐下面捏出三个袋状的足,叫做鬲,可以自己把自己支起来,就不用三块石头了。鬲的袋足浑圆饱满,孕蓄着奔放的情感,有女性那里的曲线美,是煮饭的工具也是人们崇拜的对象。缺点是这三个袋足在煮完饭以后,干粥渍在袋底出不来,没法刷锅,并且浪费粮食。
于是人们又把鬲的三个袋足变成三个死心的脚,也就是鼎,是完美无暇的煮饭之具了。
石器时代的大禹想超越他的时代,作出一个青铜的鼎来,以象征自己的铁饭碗万年不坏。
我不知道您见过青铜古鼎没有,其实文物不是很贵,一般周朝的鼎,也就十几万块钱,如果三室一厅不买,就够换买一个鼎的。如果是假的鼎那就更便宜了。现在我们就教大家,怎么造假鼎——其实真鼎也是这么个作法。
首先要弄出模范来,当然这个模范不是投票选举的。模是一个东西,范是一个东西。先用泥捏出一个鼎的雏形,这就叫做“模”。模要参照现有的陶鼎形状,加上鼎的耳朵和足,但肚里是实心的。把模用火烘干,使它变得硬梆梆的。再拿小凿子在上边雕刻出动物花纹,比如长着巨睛、大口、独牙、犄角、利爪的饕餮纹。。
下一步是用好一点的泥制作“范”。一般使用粘土,里边还加上谷糠,防止开裂。这个泥面团反复揉和,最后揉成一张方饼状,啪地一声掴在刚才的泥模上。让“模”和“范”亲密接触,范于是获得了模的外形的information。
刚才这是外范,下面做内范。只要把泥“模”刮掉外表一层,就是内范了。把内范放在外范的肚子里,二者之间形成的空隙,正孕育着青铜鼎的造型——仔细想象,是不是这样!没错的。我们的古人真会琢磨啊,来回折腾。
接着,有人把一大锅热汤端上来——就是明晃晃的一千度高温的液态青铜汁,缓缓倾倒进外范与内范的间隙里(这个事情最好让手稳一点的人去干)。于是大鼎一次浇铸成功,放凉了以后,打磨打磨就行了。
鼎上还可以铸造出铭文,记录一些歌颂功德的话——但大禹这个时代还没有文字,工匠们可以省一省心。工匠们在鼎身浇铸得到螭魅魍魉的形象,它们是具有通天地的功用,一些坏蛋精灵也被公示于上,以后人们进入川泽山林,遇上类似活物,知道掉头逃跑就行。这个鼎也是一本卫生保健的书了。注: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的意思。
重复操作九次,大禹雄浑肃穆的九鼎,就活脱脱地一溜排列在宫殿的台基上了。美丽的绿松石也可以镶嵌在鼎身上,比如说老虎纹的眼睛就是用宝石。这九只集中全国物力和高科技的传国宝鼎,一直流承传袭了两千年,被若干朝代争夺,经过不同品性的手,沾上不同种族的血,阅尽沧桑变化,直到秦始皇时代才把它们全弄丢了。
唯一的遗憾是,大禹其实并没有这九鼎。从考古挖掘上看,我们迄今没有找到夏朝的任何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