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G“帘影”两句:是说帘影投在水上,波平则凝止不动,波动时随着闪闪发光的水面形成各种涟漪。
CH葡萄:形容水的颜色深碧如葡萄。
CI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竹马:以竹杖当马。
CJ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每人有十指)。
CK拥髻:表示愁苦。《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鲛珠:泪下如珍珠。
CL霓裳:即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借以指宋代的歌舞。
【评解】
此词作于元大德元年(1297),距宋亡已20年,表达了作者悲恸祖国恢复无望的凄苦情怀。全词共分三叠。上片述当日元夕之盛。红妆春骑,千旗穿市,踏月花影,游人众多。
而琼楼入云,歌舞连宵,写尽当日盛况。中片写父老记忆中之宣和旧事。朱邸豪华,沙河多丽,散红成绮,灯月交辉。下片写眼前之冷落悲凉。回忆旧游,往事如烟。灯前忆想,黯然神伤。通篇凄凉哀婉,真挚感人。
【集评】
张孟浩《历代诗余引》:刘辰翁作《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自题曰丁酉元夕,亦义熙旧人,只书甲子之意,其词有云:“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又云:“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又云:“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反反覆覆,字字悲咽,真孤竹、彭泽之流。
杨慎《词品》: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通篇炼金错采,绚丽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深长。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刘在宋末隐遁不仕,此为感旧之作。
上段先述元夕之盛,中段从父老眼中曾见宣和往事,朱邸豪华,铜街士女,只赢得铜仙对泣,已极伤怀。下阕言大好春色而畏逢春色,有怀莫诉,归向绿窗人灯前掩泪,尤为凄黯。余早岁曾见东华灯市火树银花之盛,五十年来桑海迁流,亦若刘须溪之“梦里霓裳”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铺写当年月夜游赏之乐,而一二字句钩勒今情,即觉兴衰迥异,凄动心目。第一片,极写当年游人之众、楼台之丽与歌舞之盛。第二片,更记当年灯月交辉之美。第三片,回忆旧游,恍如一梦,灯前想象,不频泪堕。
永遇乐
余自己亥上元①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②,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③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④初晴,黛云⑤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⑥,湖堤倦暖⑦,前度遽如许⑧。香尘暗陌⑨,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CD,满城似愁风雨。宣和CE旧日,临安南渡,芳景CF犹自如故。缃帙CG流离,风鬟三五CH,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CI,鄜州今夜CJ,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CK。
【注释】
①己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上元:即元宵节。
②依其声:按照李清照原词的声律填词。
③辞情:指文辞情采。
④璧月:圆月。璧:圆形的玉。
⑤黛云:青绿色的云。
⑥禁苑:皇家园林。娇寒:轻寒。
⑦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
⑧前度: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遽:忽然。
⑨香尘暗陌:尘雾遮暗了街道,指车马众多。
CD断烟:炊烟断,是指京城里居民很少。禁夜:禁止夜行。
CE宣和:宋徽宗年号。
CF芳景:风景。
CG缃帙(zhì):浅黄色书套。这里指书籍。
CH风鬟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词中:“风鬟雾鬓。”三五: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CI江南无路:指写本词时宋亡已久,江南一带都陷入敌手。
CJ鄜州: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此时亦离家在外,故借杜甫思念鄜州的妻子来说明自己的心情。
CK釭:灯。社鼓:节日祭神的鼓声。
【评解】
本词作者在宋亡前一年,曾因诵李清照怀念京洛旧事的《永遇乐》词,而为之涕下。三年之后,每听到李清照的这首词,便触动自己的亡国之痛。本词从回忆临安盛时来反衬目前国亡家破的心情。上片回忆临安盛时,香暗尘陌、华灯明昼的情景,面对眼前“断烟禁夜”的境况,不胜今昔之感。下片从李清照《永遇乐》词对宣和旧事的怀念,写到南宋亡后的无限感慨。全词感情真挚,凄伤哀怨。
兰陵王丙子①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②。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③。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④。春去。谁最苦。但箭雁⑤沉边,梁燕无主⑥。杜鹃声里长门⑦暮。想玉树凋土⑧,泪盘如露⑨。咸阳送客CD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CE,庾信愁赋CF。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CG,花记前度CH。人生流落,顾孺子CI共夜语。
【注释】
①丙子:即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
②风沙:比喻敌人。南浦:泛指送别之地。这里借指江南水乡。
③海门飞絮:指南下的幼帝。海门:海边。
④斗转:北斗转则春回。试灯:正月十五灯节前预赏灯节。
⑤箭雁:被箭射中受伤的雁。这句指被俘虏的南宋君臣。
⑥梁燕:梁上寻觅旧巢的燕子。这句指留在临安等地散落无主的士大夫。
⑦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贬居的冷宫。这里借指宋亡后临安的宫殿。
⑧玉树凋土:《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
‘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这里是指那些为国牺牲的人。
⑨泪盘如露:指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有铜人手托盛露铜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从长安搬到洛阳,在拆卸时据说铜人眼中流下泪来。这里以铜人泪滴露盘表示亡国之痛。
CD咸阳送客: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借以说明被俘人员的故国之思。
CE江令:江淹。他曾被黜任建安吴兴令。见《梁书·江淹传》。他著有《别赋》。
CF庾信:梁朝庾信出使北周,被留在北方不回,著有《愁赋》。这两句是说南宋士大夫被俘北上,满怀离愁别恨。
CG神游故国:被俘北上的人不可能南归,对故国的繁华只能神游而已。
CH花记前度:唐刘禹锡于宪宗元和年间从贬所被召回长安,因游玄都观赏桃花作诗,被执政者认为意有怨刺而又把他远贬。刘于14年后又回长安重游旧地,作《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是指离散各地的人,回到沦陷之后的临安,见昔日如花美景已荡然无存,不禁目击心伤。
CI孺子:指作者的儿子。以上三句是说因故国沦亡而流落山中,只能和儿子夜语,共诉胸中哀痛之情。
【评解】
宋恭帝德祐二年三月,临安被元军攻破,恭帝及太后等被俘往北方。本词作于暮春,以送春为题,暗抒亡国之恨。全词共三叠,均从“春去”开头。上片写人间无路,春将何归,风沙南浦,海门飞絮。故国陷落,幼帝飘海,前途难料。中片写春去之后,谁最凄苦,暗指南宋君臣被俘,去国离乡,无限伤凄。下片问春去后,能否再来,暗示恭帝被虏,不得南归,南宋恢复无望。作者神游故都,空忆繁华,不胜天涯流落之感。
【集评】
卓人月《词统》:“送春去”二句悲绝,“春去谁最苦”四句凄清,何减夜猿;第三叠悠扬悱恻,即以为《小雅》、《楚骚》可也。
张宗橚《词林纪事》:按樊榭论词作句,“‘送春’苦调刘须溪”信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虽以“送春”标题,每段首句皆以春去作起笔,而其下则鸦过荒城,风沙迷目,不仅灯火阑珊之感。次段“杜鹃”句以下,长门日暮,悲玉树之凋残;后段“苏堤”句以下,故国神游,忆花枝于前度,其思乡恋阙,抚事怀人,百愁并集,不独“送春”也。清真倚此调,其次段、后段,皆在中权笔有顿挫。此作亦在中枢以“杜鹃”、“苏堤”句作换转之笔,乃句意并到之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题作送春,实寓亡国之痛。三片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