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婉约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潇洒:爽朗萧疏。

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③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

④低亚:低垂。

【评解】

秋景潇洒,江山如画。蓼屿荻洲,茅舍竹篱。云际帆移,酒旗低亚。词人倚楼怅望,一带江山尽收眼底。而六朝兴废,悠悠万事,已成了渔樵闲话。此词写江南秋色兼抒怀古之情。

上片赏玩江山美景,下片感怀六朝兴衰。落寞凄凉,引人遐想。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于冷隽中寓悲凉之感。阕中如“霁色冷光相射”,“寒日无言西下”句,尤觉冷艳触人心目,而语意无穷。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梅尧臣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①,乱碧萋萋②,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③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④,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仁宗召试,赐进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参加编修《唐书》。他的创作以诗为主。有《宛陵集》。词作不多,以《苏幕遮》最为欧阳修称赏。

【注释】

①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②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③窣地:拂地,拖地。窣:突然,出其不意。

④王孙:贵族公子。这里指草。多年生,产于深山。

【评解】

雨后天晓,露烟凄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梅尧臣这首咏草词,以拟人化手法,委婉地描绘了春草的形象和特色。

意新语工,为前人所未道者。结尾两句,意境幽美,极有韵味。这首词正如他在论诗中所说的“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最为欧阳修所称赏。

【集评】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

“露堤平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谢绛夜行船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①。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传,眼波微送。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作者简介】

谢绛字希深,家居富阳(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仁宗朝,累官知制诰,有诗文集。

【注释】

①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评解】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集评】

薛若砺《宋词通论》:据《富春遗事》载,希深居富阳小隐山,别筑室曰“读书堂”,构双松亭于前。倚山临江,杂植花果,沼荷稻圩,环流布种,颇称幽人之居。其词亦“藻然轻黠”,与众特异,如《夜行船》。

李冠蝶恋花

遥夜亭皋①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②,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

【作者简介】

李冠字世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以文学著称。官乾宁主簿。

有《东皋集》传世。其词以《蝶恋花》为最婉约多姿。

【注释】

①亭皋:这里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②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评解】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

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与张先、宋祁作风极相类,设混于子野词中,几乎无从辨认。

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词写一个青年人常会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无端烦恼。事情本是琐细的。他在春夜的闲行中偶然听到隔墙的笑语声,如此而已。但正因其琐细,要写得委婉动人,又实在不易。

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恰当地安排了一个同青年人的伤春情怀十分和谐的环境和气氛,然后让那感情自然地伸展开去。

叶清臣贺圣朝

满斟绿醑①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②?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作者简介】

叶清臣字道卿,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初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有诗文集。《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注释】

①绿醑:美酒。

②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评解】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句,则为东坡《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及贺方回《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了。

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①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官职。在文学上,他是一位诗、词、文均有很深造诣的全能作家。他的词突破了“词为艳料”的局限,扩大了词的题材,冲破了声律的束缚。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创作实践,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东坡乐府》传世。

【注释】

①“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评解】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集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消春之作。不过,作者还借“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水龙吟

次韵①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②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③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