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芳樽:对酒杯的美称。这里指饮酒。
【评解】
绿杨芳草,烟波拍岸,花间蝶舞,枝上莺啼。又是春光烂熳的时候了。流光似水,物换星移。随着岁月的流逝,不觉朱颜暗换,情怀已非当年。眼前恼人春色,益令人断肠。这首词通过春光春色的描写,婉转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公暮年之作,极凄惋。
张宗橚《词林纪事》: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
寇凖踏莎行
春色将阑①,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②。密约沉沉③,离情杳杳④。菱花⑤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作者简介】
寇凖字平仲,华州下邽(陕西渭南)人。宋太宗时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著有《巴东集》。他的词留存到今天的有四首,都是伤时惜别之作,而且写得情致缠绵。
【注释】
①阑:晚,尽。这里是说春光即将逝去。
②屏山: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
③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谓二人约会遥遥无期。
④杳杳:幽远。指别后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
⑤菱花:指镜子。
【评解】
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写两地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凄恻,清新典雅。
【集评】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也是依托之作。倚楼少妇比自己,所望密约者为朝廷。依本传所载,更以为罢知青州时所作。但无佐证,谨附此意供参考。
《唐宋词选注》:《四库提要》称寇凖的诗作“含思凄惋,绰有晚唐之致”。“含思凄惋”,亦可用来评他的词。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为人正直有气节。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已成为国人自励的名言。他存留的词不多,却能以边塞风光入词,抒发爱国情怀。对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注释】
①黯乡魂:思念家乡,心情颓丧。黯:形容心情的忧郁。
②追旅思:往事的追忆引起了羁旅的愁怀。
【评解】
这首词通过秋景的描绘,抒写词人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碧云、黄叶、翠烟,是用色泽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适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有人认为这首词主要是“丽语”、“柔情”,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托,如张惠言说:“此去国之情”。
【集评】
《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许昂霄《词综偶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继昌《左庵词话》: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②。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④,谙⑤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香砌:砌是台阶,因上有落花,所以称为香砌。
②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细碎的声音。
③练:素色的绸。
④敧:倾斜的样子。
⑤谙:熟悉。
⑥都来:即算来。
【评解】
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写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集评】
杨慎《词品》:范文正公、韩魏公勋德望重,而范有《御街行》词,韩有《点绛唇》词,皆极情致。予友朱良规尝云:“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虽戏语,亦有理也。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之语,并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一句,说出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①?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②未成,江边潮已平③。
【作者简介】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死后谥“和靖先生”。工诗词,风格淡远、婉丽。他的诗多反映其隐居生活及恬淡的心境。
【注释】
①谁知离别情:一作“争忍有离情”。
②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③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评解】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是一首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不尽的佳作。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短词,寓情于景,将送行妇女的离愁别恨融于对山水无情的怨意之中,别具一格。
点绛唇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③去,萋萋③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①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谷中有水。古代风景名胜地。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评解】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为咏春草的绝唱。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①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宰相。《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注释】
①香径:散发着落花香味的小路。
【评解】
此词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上片天气、亭台、夕阳,依稀去年光景;下片花落燕归,更是触目伤情,抑郁难解,只有徘徊香径而已。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属对工巧;思致缠绵,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情文并茂,音律谐婉,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
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