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祖光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和文艺杂志《清明》。目睹胜利前后国民党官僚集
团的倒行逆施和极端的腐败,感受着旧中国覆没前夕那些最黑暗的岁月,剧作家的
政治态度更趋明朗。从他这一时期写的一些散文、杂文来看,他已顾不得那清新优
美的韵致,而要对社会作政治的抨击,抒发满腔的义愤和不平,大声诅咒那个罪恶
的时代以促其灭亡。于是有《捉鬼传》、《嫦娥奔月》的问世。
写《捉鬼传》的念头早在一九四○年就有过,但“多次执笔,而多次颓然搁笔”,
“笔乖心违,一无是处”。以吴祖光的才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当时只是对
钟馗捉鬼的古代传说感兴趣,并没有找到在今天表现这个故事的立足点。“惨胜”
之后,“举国之内一片哀哭与垂危的呼救。胜利的果实不属于吃苦受难的人民;只
看见那些狐鼠与猪狗炙手可热,骄横不可一世”。中国又成了一个鬼蜮横行的世界。
只有这时,作者才找到了把钟馗搬上舞台的现实依据。他的“灵感”是由客观生活
激发出来的。所以作者说:“我该感谢的是我这个宝贝国家,这个社会,和我们的
可憎恶的生活。不有那样的长官,那样的将军,那样的霸者,哪里会产生出我的
《捉鬼传》中的众家英雄?”这个三幕七场剧创作与演出于一九四六年。它以荒诞
的外表裹着犀利的钢鞭,狠狠地鞭挞了国民党垮台前夕的反动统治。它以喜剧形式
送给观众的大笑中饱含着作者的愤怒和眼泪。所以郭沫若观剧赋诗说:“观者欢娱
作者哭,中有眼泪一万斛。”剧中的钟馗考取状元,因貌丑被黜,怒极触柱而死。
魂到阴间,深感世道不公,黑白颠倒,发誓要斩尽人间魔鬼。阎王悯其刚直,封他
为“捉鬼大神”。他初战告捷,喜极痛饮,醉而成为化石。千年之后醒来,见老百
姓仍然深受鬼蜮之害,那些当年败在他手下的各种鬼又出现在他的面前,而且一个
个魔法高超,于是他大败而逃,鬼蜮世界依然如故。作者决非要写一个传说故事,
也决不考虑一般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所规定的诸如“历史的真实性”、“规定情景的
可信性”、“人物性格的生活逻辑性”等等,他不过是借着传说故事为由头,写出
他对现实社会的政治抨击。因此,穿着古人服装的宰相、将军、大官,实则是当今
官僚的漫画像。古老故事的进展中,可以随时插进诸如“四项诺言泡了汤”、“全
国实行戒严令”、“不宣而战”、“如今做官要条子、洋房、汽车”之类的现代语
言。嘻笑怒骂,挥洒自如,于荒诞之中见真实。这是中国式的荒诞剧,与当时西方
正盛行的“荒诞剧”完全不同。此剧与陈白尘的《升官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
四十年代最优秀的政治讽刺喜剧。 创作于一九四七年的三幕剧《嫦娥奔月》,用神
话的形式反映当前的现实,进一步把矛头对准了国民党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后弈
射日”和“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作者早就觉得“这两段故事都有值得
发挥,经得琢磨的地方:‘射日’是抗暴的象征,而‘奔月’是争自由的象征;这
其中的经过,又是多么适当地足以代表进步与反动的斗争,一部世界历史没有超逾
这个范围”。早在一九四五年,另一剧作家顾仲彝已将嫦娥奔月的故事改编为话剧,
主要是歌颂爱情和自由。吴祖光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提炼自己的主题。他写此
剧之时,上台已二十年的蒋介石,其反人民的本质越来越清楚,正处在最后垮台的
前夕。全国人民反独裁、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的运动日趋高涨。多行不义必自
毙,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即将最后埋葬蒋家王朝。《嫦娥奔月》就是面对这一形势
抒发作者的愤激之情的。所以剧中突出描写的是后弈这个人物成为独裁者的经过及
其最后的失败。当十日并出,人民不堪其苦时,后弈射下九日,受到人民的拥戴,
自立为王。月下老人赠之以“治世之道”:“广施仁政,舍己为人”,“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告诫他:“善持
尔躬,善行尔志;逆天行事,作法自毙!”但是,后弈排斥刚正耿直的逢蒙,重用
屠杀成性的吴刚,抢劫民女,夺产争地,杀人放火,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独夫民
贼。人民终于忍受不了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纷纷逃亡、起义,连嫦娥也耐不住内心
的寂寞和凄凉,偷吃灵芝仙药而奔往月宫。月下老人斥后弈道:“民不畏死,奈何
以死惧之。你一统天下二十年,颠倒纲常,逆天行事。如今众叛亲离,仍执迷不悔,
真正可叹!”并劝他“免冠自缚,双膝下跪,向军前请罪去”。但他仍然一意孤行,
终于被武装的人民包围,死在人民利益代表者逢蒙的箭下。这时“火焰冲霄”,
“人民的吼声如春雷怒震”,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伟大斗争。《捉鬼传》是从反
面暴露现实的丑恶,在笑声中诅咒鬼蜮横行的社会;《嫦娥奔月》是从正面写出历
史的教训,不仅有对最高独裁者的庄严批判,而且有对人民正义力量的信心。作者
说:“我只是在这里主观地也是客观地描写现实,‘多行不义的天夺其魄’,什么
是天?就是人民的力量。”值得提到的是,该剧的创作接受了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的影响,其中有关乌鸦炸酱面、后弈射母鸡、逢蒙与后弈交手,以及嫦娥奔月后,
后弈怒射月宫等情节和某些对话,都被采用到了剧中。《嫦娥奔月》尖锐的政治锋
芒刺痛了统治者,作者不得不在此剧演出后不久出走香港。
吴祖光也搞过电影的编导,从香港两年到建国初期,编导过一些影片,但此非
所长,成就不大。而他的话剧创作却别具色香,在选材、立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其
独到之处。在与众多剧作家处于相同的时代要求之下,在面临着共同的社会现实进
行思考时,他善于从自己特有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情趣出发,找到自己审视人生的独
特角度和反映现实的独特手法。首先,他的选材是很别致的。当他处在创作的黄金
时代,不过二十多岁,生活阅历不算多。但他善于咀嚼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素材,包
括从小听来的神话、传说,从中捕捉到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戏剧性〃。《风雪夜归
人》与他少年戏迷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像“牛郎织女”、“后弈射日”、
“娥娥奔月”、“钟馗捉鬼”这些普遍流传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用现代话剧形式
加以表现十分不易,但吴祖光别具慧眼,从中挖出了新意。第二,吴祖光的剧作具
有浪漫主义的清新、优美的诗意,而这种诗意又包含着他所发现的生活哲理。他的
诗意,有别于郭沫若的热烈和外露,类似于田汉的温馨和轻柔,但又更加含蓄和淡
雅。与此相联系,他的剧作语言流畅、简洁,往往将诗的美和生活的朴素熔于一炉。
第三,吴祖光具有特殊的喜剧才华,既能写生活的幽默(如《少年游》),又能写
政治的讽刺(如《捉鬼传》)。第四,他的戏剧美学眼光的形成,与中国民族传统
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选材多出自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而且传统戏曲的戏剧
观直接影响着他的话剧构思。建国后他的戏曲剧本的创作与他的素质相合,颇有成
绩。当他历尽政治灾难之后,于一九七九年写出话剧《闯江湖》,虽然在思想、艺
术上已进入新的境界,但那选材和立意,还是以《风雪夜归人》而闻名的吴祖光式
 


 “二流堂”奇冤大案

  
中年烦恼少年狂,南北东西当故乡;
血雨腥风浑细事,荆天棘地也寻常。
年查岁审都成罪,戏语闲谈尽上纲;
寄意儿孙戒玩笑,一生缠夹二流堂。
《上海滩》月刊约我写一篇关于“二流堂”的文章。说心里话,我真不愿意写。
原来不过是朋友们之间日常生活里互相交往的一些细事小事,但是居然被那些别有
用心、惯于无事生非、小题大作的政治运动家们把它渲染、夸大成为一个轰动全国
的什么反革命政治集团。从昏天黑地的1957年反右开始,到那个贻笑万邦的十年
“文革”中,闹得鸡飞狗跳尽人皆知,都等着最后要爆出个什么特大新闻来!而最
后浪费了不知多少时间,多少人力财力,到处内查外调,结果是一场瞎胡闹,什么
问题也没有发现,更无论其为什么“政治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