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含在嘴里,多爽啊。就是尺寸有点大。
但是,为了一块供自己私人玩赏的宝玉,就把国家十五个城割出去,这也不是一国之君所应该干的正事。秦昭王喜欢玉,又理智上被告知不能割城。
蔺相如冷眼观瞧,见秦昭王绝口不提割城之事,只一味拿玉跟自己嘴巴比较,就趋身上前说:“玉还是有一些bug的(瑕疵),我指给您看。”
秦昭王赶紧从美人的黑手里拿过玉来,经过自己的黑手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倒退三步,背倚殿柱(这样比较好,避免身后被人攻击,只要防住前面就行了),然后怒目圆睁,持璧而立,脖子上青筋暴跳,颈上的翎毛扎扎倒竖,怒发上冲冠——秦昭王一看,坏了坏了,你又来了!你更年期又发作了!——就听蔺相如瞋目大叫:“秦王——!》》》××××——》》》》》!你为什么在这不正经的殿里(非正式宫殿)召见我,还传美玉给三陪女看!是想戏弄臣下吗?你倚仗国势强横,态度狂傲、礼节简慢,根本无意平等交换!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臣下交出,我的美玉就和脑袋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了!”说完,举着美玉,摆出了“掷铁饼者”的姿势。
秦昭王非常担心把柱子撞坏——对不起,把美玉撞坏。他很有文物保护意识,立刻谢罪固请——反复请求蔺相如不要砸玉,然后招来有司,从地图上胡乱划拉几处城邑,说给赵国。蔺相如感觉他还是没有诚意交换,于是告辞下殿,说五天后搞个交玉仪式再给。
秦昭王只好答应,心说:我真后悔这辈子遇到你!
秦昭王吃了五天素,洗了干净的澡,五天后大张迎宾之礼,“设九宾礼于廷”——大约是请了九个礼仪公司吧,在正式宫殿里又接见蔺相如。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后,二十多个国君,从来说话多不算数。下臣实在是怕受您欺骗,而有辱于赵国的使命。所以,我已经命人怀揣美玉,偷渡回国了。只要您先把十五城邑割来给我,秦强而赵弱,我们赵国岂敢不把玉按约定乖乖送来。”
秦国群臣一片哗然,好哇,白让我们国君洗了好几次澡,白让我们穿着大礼服久站了半天。你晃点我们啊!左右上来就要拉蔺相如:“相如先生,请跟我们到监狱去一趟。”
秦昭王叹了口气,完全被蔺相如身撼五岳的气势所折服:“算了。今天如果杀了蔺相如,这交易也做不成,反倒绝了秦赵之欢(秦国还在国际关系上有求于赵呢)。”于是,照样以宾客礼接见蔺相如,厚遇之而去。
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伸敌国,真可谓、腹具良谋的一时勇者。终战国之世,少有像蔺相如这样敢于挺起腰杆同势压群雄的国君进行面对面的外交斗争者。蔺相如独擅“完璧归赵”的美名,秦昭王算是被他欺负惨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出使不辱于诸侯,受封为上大夫。后来,秦昭王想了想,拿十五个城池换一个饥不可食的烟灰缸,终归不划算,于是也不提交易之事了。
潇水曰:蔺相如说话不算数,偷着把玉送回国,白让秦君臣在列殿设礼等候,这都属于失信于秦人,引得秦国群臣一片哗然。秦国群臣都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但秦昭王的理智还是战胜了恼怒,制止群臣,说“不要绝秦赵之欢”,作群臣的思想工作。秦昭王不计较蔺相如的“无理”,反倒善待蔺相如,照样廷见行礼完毕送蔺相如回去,体现了秦昭王具有以秦赵大局关系和秦国大局利益为重的战略性眼光,比他的臣子们都来得理智和高远——秦昭王是个有脑子、有涵养、目光深远的人啊,值得佩服。换了张飞样式的人物当主子,早就意气用事,杀了蔺相如解气,那就是“小不忍而乱大谋了”。
相比之下,蔺相如似乎则只是把“返璧”作为自己外交上的最高目标,而缺乏对两国关系的战略层面的关注和利用。
蔺相如相比于秦昭王,巧于小计小勇的搏斗而拙于大情势大手笔的谋略。
另外,蔺相如把璧偷着送回赵国而欺骗秦昭王,秦兵完全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加兵于赵。蔺相如这么干,不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去赌,而是在拿着整个赵国的安危去冒险。关于这一点,不知道他想到了没有。(也许没想到,所谓无知者无畏嘛!) 
蔺相如在渑池会迫秦昭王击缶,加上从前完璧归赵,两次面折秦昭王。赵惠文王以其功大,遂加封蔺相如为上卿。上卿是爵位(不是官衔),官职则是将相,级别高出了赵之良将——廉颇。每次朝会,蔺相如都比廉颇靠近主席台就坐。廉颇于是羞恼起来。
廉颇搞了个新闻发布会,宣言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靠更年期提前而发脾气折辱秦王,受封为上卿,列身将相,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素贱人(出身低,靠着给赵惠文王的大内宦官总管“缪贤”当门客而被荐举起来的,不是世家),我则为赵国披坚执锐,横戈跃马,出入于矢石剑戟之中,大破齐人而取阳晋,却屈居其下。我羞,不忍为之下。”廉颇对记者说:“下次我看见了蔺相如这小子,我必piss him off(尿他。我必辱之!)”
廉颇的牢骚确实有道理,反映了赵国一贯赏罚不明。廉颇有斩将夺旗、攻城略地之大功,而蔺相如没有战功,也没给赵国带来明确的客观好处和增益,却受高封,表明了赵国封赏标准的随意性。这是它不如秦国的地方。
不过,说到廉颇的战功,也不算多么“赫赫”,多是针对疲顿的齐国兴兵——齐国被五国合纵打残废了,廉颇乘机上去殴打,多次抢地方——而不曾战败过秦人。
另外在评书中,廉颇的样子是“面似镔铁,黑中透亮,两道宽眉,斜插入鬓,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一部银髯苫满前胸”。这个描述大约不错,比较传神,只是“银髯”说得不当。其实,廉颇在和蔺相如互相闹的时候,岁数并不大,并不像戏台“将相和”上面那样大白胡子的老头,开口就是“老夫我怒满胸膛”。戏台上的大白胡子老夫,是受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误导。其实这句话是公元前240年左右(近四十年以后)的事情(是赵惠文王死后,到其孙子辈赵悼襄王时候的事情)。此时(公元前279年渑池会时期)的廉颇当在三十岁出头,还没有大白胡子。应当是小黑胡。
不管怎么样,三十几岁的廉颇,开玩新闻发布会,就开车上街,见到蔺相如的车过来,就一踩油门,冲上去就从侧面“别”蔺相如的车。(燕赵之人,都是慷慨好打架的。)蔺相如则赶紧急刹车,引车避匿。
于是,廉颇又跑到朝堂门口堵他,准备当朝开会的时候骂他。蔺相如就常称病不朝,不与之争。蔺相如的门客以之为怯:“受了这样的羞辱,庸常人尚且羞之,况于将相乎。我们请求离职,不当你的小弟了。”(赵人喜欢打架,遇上这种羞辱,怎能不按剑而斗啊)。
蔺相如平心静气地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夫以秦王的虎狼之威,我尚且当廷叱之,辱其群臣,耸起羽毛与其搏斗。廉颇之威勇,怎能比及秦王及其群臣,我又何惧于区区一廉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廉颇与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我之所以避让廉颇,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善矣哉——!一席话说得风格高亮,真可垂训千古。门客们闻言,无不惶惧诚服。廉颇听到记者向自己转告了这些话之后,当场愧疚得无地自容,色急且恨,惭不可当。当即免冠顿首,肉袒负荆,一切面子都不要了,露着发髻,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宾客的引导下和记者的摄像机镜头追逐下,一路徒步走至蔺相如家谢罪。
廉颇走至门外,停下,露着上身的白肉,临阶长跪,向门内顿首报名请罪:“鄙贱之人廉颇,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说完这句发自心腑的话,廉颇眼角夹泪,匍匐待罚。诺大叱咤勇武的将军,尽暴自己的真诚悔意,把行刑打自己用的荆条都自备背来了,其愧疚之意,诚昭于公众与天地。一时场面,感动得宾客无不掩面。
蔺相如闻讯,也非常激动,连忙从门内紧趋几步,跑出来双手搀扶起光着膀子背着荆条的勇将廉颇,以好话劝勉。二人从此相与为欢,号称刎颈之交!战国之人的真勇直朴,在这一段里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世之人,无以追比。。
后人受此故事感激,在戏剧《将相和》一段中如此再现这段感人的历史——蔺相如搀扶廉颇唱道:
“老将军你何必这身背荆杖,
有什么衷肠话细说端详。
我虽然在秦邦完壁无恙,
我虽然在渑池会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