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秦国的代理人韩珉送到齐国为相。两边齐秦一联合,夹在中间的国家必然完蛋,就又是相约伐赵的老路。你们赵国不就完蛋了吗!我们现在五国攻齐,固然是替齐国吞宋而挡着秦人(这点意图苏秦一直没有向三晋隐瞒),更也是为了促使齐、秦打起来,以维护你们赵国的安全啊!”(哎呀,这国际局势,真是乱透了,不比现在的中东简单。)
苏秦接着摇舌鼓动:“你们跟秦国讲和,秦国会有六种动向······”苏秦一口气分析了秦国的六种反应,有的是进攻齐国,有的是结好齐国,有的是进攻魏国,有的是结好魏国,有的是结好赵国,有的是恢复中山以牵制赵国,每种反应的最终结果都将以对赵国不利、李兑得不到陶邑而结束。苏秦纵横排比,气势滂沱,说得李兑直翻白眼,哪还有话了。于是五国攻秦之势依旧。
苏秦刚才的这六个推论,每个都向下直推三四步不等,中间交互搀杂其它列国诸侯的反应,连种种行兵路线都预测分析了(瞧把苏秦累的),其推导的复杂和逻辑的蜿蜒,使得鄙人在这里没有信心把它说清楚,有机会还是去《战国策》看“五国伐秦无功”一篇自己揣摩吧。我们今天理解起来还这么消耗脑细胞,当初苏秦阐述起来,真不知道该如何!估计他一边用手指划着地图,一边口水都该浸湿了地图。李兑一定会连连说:“等一下,等一下,重新说,重新说!”
就这样,苏秦一个人看着赵、魏、韩三国攻秦,实现着离间齐秦的目的,此外还要督促着心猿意马的老齐也来意思意思——凑份子打秦,在错综复杂的列国矛盾与战局中,真是够累啊。能不累吗!腰里那么多的金子,真不是容易来。 
公元前287年,经过五国攻秦一番热热闹闹的折腾,苏秦觉得,齐秦的关系,也算是“离间”的差不多了(因为是齐国带头攻秦的,所以齐秦关系已经大为紧张。而且齐人一味漠视秦人的警告和意愿而攻宋,更招惹秦人恨它。苏秦的目的实现了。而表面上这对齐国的意义却是:五国挡住了秦国,以便齐人南下侵宋,咬到了大肉。
苏秦则加快了私底下的计划,在齐秦关系已经被离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离间齐、赵关系,乃至离间整个齐与三晋(赵魏韩)的关系,促使三晋与秦人、燕国未来合伙攻齐,最终实现“弱齐强燕”。
三晋肯调转枪口,跟着苏秦打齐国吗?
我们先说其中的魏国。攻齐,正中了魏国当权派孟尝君的下怀。当初孟尝君在齐国专权,与齐湣王矛盾很深。孟尝君跑到魏国以后,昼夜思索报复齐国,想杀回老家齐国去“复辟”。
所以,当苏秦提出三晋与秦国燕国一起攻齐的要求时,孟尝君第一个响应,并且指点苏秦说:“如果想让三晋打齐国,魏国这里有我盯着,是没问题的,但是魏国兵力不如赵国。赵国李兑贪图齐人许诺给他的陶邑,却是不肯攻齐的。” 
“那怎么办。”
“必须让齐国先背叛赵国。赵国人寒了心了,齐赵关系破裂,赵势必就跟着我们合纵攻齐了。” 
苏秦称赞了孟尝君的阴谋诡计:能对自己的父母之邦齐国想出这样的坏主意,也算是智胆超人了啊。
于是苏秦写信对齐湣王进行了一番危言耸听的误导,故意吓唬:“合纵攻秦的诸侯中,赵国如今信心动摇,有阴谋与秦讲和的意思(这是假话)。如果他们讲和了,您齐国就孤立和危险了。当下之计,您最好抢先与秦国讲和。赵国慑于齐秦结合的形式,就不敢图谋您了。岂不最好。”
齐湣王接信,果然十分恐惧。齐湣王在紧张之下,派武警把赵国王子在齐为人质的,武装包围起来,以防赵国对齐动手,并且接受苏秦误导,打算跟秦人讲和。这就等于背叛了赵国(赵国正在替你压制着秦国,你却偷着与秦讲和),能不激怒赵国吗,赵国肯定调转枪口伐齐。
齐湣王与秦国讲和的蠢蠢欲动,很快被赵国的李兑探知。李兑大怒,好你个齐国啊,出尔反尔。说好了我们一起攻秦,以便掩护你南下吞宋,你却偷着跟老秦眉来眼去,给你自己未来留后路。你这不是“晃点”我们吗!倘若你们齐、秦结合,势必又摆出拿夹在当缝中的我们赵国开刀的架势了!
于是,赵国李兑与魏国孟尝君的意见统一了,谋划着一致攻齐。燕昭王那里闻讯,当然大喜,在群臣一片攻齐报仇的叫嚣声中,急迫地加入了列国联合谋齐的计划中。韩国是赵、魏的尾巴国,自然不敢另有主张,随赵魏行动。于是,成皋五国大兵,本来说是西攻秦国的,这时候经过苏秦、孟尝君的秘密策划,其中四国(赵魏韩燕)全都反水了,要调转枪口,向东攻齐了。苏秦的一条舌头,确实有着摇撼天下群兵的力量啊,说“舌摇山岳”不算夸张。
在这风云突变的当口,齐国派来宋、侯两位使臣,传达齐湣王的信旨给魏国大梁城内的苏秦。目前苏秦是齐国的相国,齐湣王还不知道他谋齐的事情,而是紧张兮兮地跟他讨论军机:“寡人与苏子谋攻宋国,寡人靠的是背后的燕国和西北方向的赵国的支持。现在好像行事有变(当然啊,是苏子把形势弄‘变’的啊),燕昭王在朝廷上,跟群臣昼夜谋划攻齐呢,情况甚急!(看来,齐国派在燕国朝廷上也有间谍)。寡人不得不有所防备,准备攻宋到八月为止,得不到宋国土地,也八月从宋国撤兵。”
苏秦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比较焦急,赶紧向燕昭王写信示警:“愿大王不要再在朝廷上闹着打齐国了。齐国已经被惊动,并有攻燕意向了。现在四国攻齐之势还没有变为真实行动,一旦齐国先对您下手,我恐怕燕国无力支撑。不过大王也不必担忧,齐国虽欲攻燕,但我认为它不敢,也不能。”苏秦还很担心一旦燕人冒然攻齐,自己在齐国也就要脑袋搬家了,于是信中末尾嘱咐说:“您虽然有深怨积怒于齐,请隐忍不发。即便要闹着打齐国,也不要为天下之首倡,而是应跟在赵魏后边,以便我行事。不然,您如果一先闹,我就要在齐国这里受罪了,掉脑袋了,不乐生矣(活不下去了!)”
苏秦这边刚把燕国的事情压下,三晋联手攻齐的事,又发生了变故。由于燕国走漏攻齐消息,齐湣王警觉,马上缓攻宋国,以防备身后,并且极力拉拢赵国,以瓦解诸侯攻齐之谋。怎么拉拢赵国呢?齐湣王派人向赵国李兑解释自己并无与秦讲和之意(其实是曾有),也无谋赵之意。最后齐湣王又重申了未来攻下宋国后,将肥得流油的“大上海”——商业城市陶邑,封给李兑的旧愿。李兑听了这些解释,甚悦,决定退出攻齐联盟,不攻齐国了,并且愿意再次督促三晋五国之兵,为齐湣王攻秦,以便齐湣王继续攻宋。公元前287年,齐湣王第二次伐宋时候,身后各诸侯国对齐国的这一场危险的偷袭阴谋,暂时化解了。
赵国不攻齐了,韩魏力量孤弱,虽然孟尝君一百个不愿意,也只好暂时放弃攻齐之念。三晋都跟齐国恢复旧好了,苏秦离间齐赵,促使三晋攻齐的设想,落空了。这是苏秦出世以来,第一次失手。(注:失手的主要原因,是燕昭王泄露军事机密,导致齐人早作防备,分化瓦解了攻齐联军中的赵国。)
苏秦失手了不要紧,燕国那里却吃紧起来。齐湣王发觉燕国君臣曾经在朝堂上谋划攻齐,遂决定兴兵惩罚燕国。倘如此,那燕不就完蛋了吗!
于是苏秦赶紧给齐湣王再次写信,替燕国说情:“从前,我代表燕国入臣于齐,保证燕国终臣一生不敢谋划攻齐。一旦齐燕结好,齐国没了后顾之忧(意思是北方不受燕国骚扰),以此图取天下,岂不最好。然而最近有人造谣中伤,说燕昭王和群臣谋划攻齐(其实是事实),您却相信这样的谎话。须知,从前燕国把王子送到齐国,又派出两万人的军队自带粮食随您攻宋;近来,燕国又派两万人合纵五国以攻秦。这样的忠心您看不到,居然还听信那些中伤燕王的言语。燕昭王甚苦之。臣希望大王能够安抚燕昭王之心,燕、齐循善(燕当您的小弟帮您),大王何患无天下。”这是苏秦从成皋地区写给齐湣王的信。
就这样,苏秦一方面替燕昭王表现得委曲求全,一方面晓齐湣王以天下形势(一旦齐燕动武,燕国在北方牵制齐国兵力,将对齐国南下攻宋图霸不利),促使齐湣王不得不善遇燕国,避免了燕国可能遭受的齐国报复性攻击。苏秦亦可谓一语批中要害,片言而折干戈,数语则转燕国之危为安,正有纵横家驰骋口舌之本色。 
公元前287年前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