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名贱字贵”,叫别人要叫字,不能叫名,譬如叫孔子就得叫他“仲尼”(字),而不能叫他“丘”(名),叫小丘就更不行了。叫诸葛亮也得叫他“孔明”(字),而不能叫“小亮”。不过他自己可以自称“亮”,表示谦虚。
“我当然学问长了啊!”孩子说,“我在学校里懂得了,人间最贤的莫过于尧、舜,我们对尧、舜都是直呼其名字。世上最大的无过于天地,对天地也是直呼其名而已。都没叫他的字。妈你的贤能应该是超不过尧舜的,大小也似乎比不过天地,我不呼你的名还呼什么啊。”这个学生很为自己的学问而骄傲,并且毫不犹豫地付诸实践,精神可嘉。(不过,这个小伙子还是把学问作错了,尧舜不是名,是称号,尧的名是放勋,舜的名是重华。当时人没有敢直呼尧舜的名的。不知道这小伙子念的哪个学校——当时既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譬如诸子百家都抢着招生呢——老师真是糊涂。)
他妈妈说:“孩子啊,你们老师教的,你样样都要学吗。有没有哪条可以不学的,比如这条,别再酱紫直喊我名了。”
周诉说:“如今大王事奉秦国,有没有哪条也是可以不用的,比如跑去参拜秦昭王,能不能不去参拜。”
魏昭王说:“哈哈,你是怕寡人去了秦国以后就回不来了?我国的神汉已经给我算了一卦,发誓说去秦国没问题,如果有什么危险,请砍了他的人头来殉我。”
“呵呵,臣是个卑贱的人,如果有人告诉我去蹦进万丈不测之深渊,说没问题的,出了事,我拿一个老鼠脑袋来殉你(为你殉葬)。我虽然卑贱,命不值钱,也不肯答应他的。现在秦国仿佛不测之深渊,您那神汉的脑袋好比鼠头。您想以身去临不测之深渊,用一个鼠头来担保您没危险。窃为您不取也。”于是魏昭王就假装闹重病,秦人看他病得要死要活的,就没强迫他了,从而躲过类似楚怀王的悲剧。
秦昭王自己称“帝”,胁迫韩魏入朝,赫然已成为西方的霸主。这时候的东方大齐,也不甘落后,对附近的宋国跃跃欲试,有吞之自壮的梦想。宋国号称膏腴之地(就是肥得流油),位置在齐国西南方向,山东河南交境,其著名商业都市“陶邑”,四方辐辏,交通发达,是倒爷群聚的地方,范蠡先生就曾在这里发财当了大款,在如今的山东西部的定陶,由于商人群聚,可以收很多商业税,是列国垂涎的城市,齐湣王早就想夺得这里。
但是宋国是五千乘之国(万乘是大国,五千乘属于二流大国),颇有战斗力,不是齐国一下子就能干掉它的,而且秦国也不会坐视不管的。
众所周知,当时的国际关系跟现代世界一样,任何一国的开疆拓土必然使自己变得强大,从而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安全,甚至影响到现有霸权国家的地位。所以,他国势力特别是霸权国家必然去干涉和扼制它的扩张。譬如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地盘变大了,使得伊拉克一跃成为中东地区的小霸和世界第五军事强国,遥远几千公里外的其它大国尤其是美国都不干了,纷纷干涉,迫使伊拉克撤兵回来。任何国际单方面的军事行动都将受到更广泛国家的关注和干预。
齐国的壮大就是秦国的削弱,所以秦人不会允许齐国吞宋的。
秦国不会选择自己直接出兵去干涉齐国的扩张——这将是及其愚蠢的劳师袭远(类似孟尝君经常干的蠢事,得不偿失),特别据说秦国远袭齐国的话,要经过一个叫亢父的地方,是齐国控制区,非常险要,两车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通过,是齐国的函谷关。秦人远道而来,越中原而伐齐,一旦韩魏断起后路,那就完蛋了,所以秦人不敢冒这个险。那么,教唆别的国家前去干涉齐国就好了。
于是,秦昭王的相国魏冉跑到赵国,唆使赵国(位置我国北方,河北、山西地区)去找东方的齐国打架,从而牵制齐国的吞宋扩张计划。这种策略叫做驱狼斗虎,现代社会亦是如此。比如美国想限制中东阿拉伯势力,但自己离得远,不便直接干涉,就叫以色列去斗阿拉伯。
但是,赵国人不愿意当以色列,不愿跑到战场上去给秦国人卖命当炮灰,魏冉灰溜溜地跑回去了。魏冉想,赵国不肯打齐国,那就让齐国打赵国也可以啊。反正只要这两个国家打起来了,齐国不就无暇向东南扩张,吞并宋国了吗!(酷!)
于是,秦相国魏冉修改了自己的CI计划,改成西帝、东帝两个版本,取代从前的秦昭王独自一帝的老版本,兴冲冲地跑到大东边,找到齐湣王不怀好意地兜售自己的新版CI:“大王,我们拟定让秦昭王在西边称帝,您在东边称帝。两帝并立,试看天下谁能抵挡。”接着拿出CI设计的蓝图给老齐看,您看,这些照片多漂亮啊,新款的称帝的冕衮,多飒啊!
“称帝有什么好处呢?” 齐湣王问。
“我们东西二帝并称之后,天下唯一略强的国家就是北边的赵国了(胡服骑射之后略强),咱们约定从西、东两个方向共同伐赵,您就可以得志于北方,岂不好哉!”
齐湣王好大喜功(或者正面地讲很有进取之心),不由得不对这个计划动心,于是留下CI设计,叫人照样子设计衣裳,并同魏冉约定了共同伐赵的日期。
魏冉高高兴兴从齐国回来,看见齐湣王堕入了自己的诱骗计划,将与赵人掐架,从而实现了以赵人牵制齐人东南下吞宋自壮的目的,打乱了齐人既有的战争方向。齐人不能南下吞宋,又将徒然与赵人消磨,自然可以维持秦人西方独大的国际格局优势。魏冉,确实是个枭雄啊。
然而,他想不到,就在魏冉得意洋洋地坐着车子,离开齐国返回陕西老家去报功的时候,北方正有一个人风尘仆仆地赶路,要南下齐国,前来挫败魏冉的计划(“斗齐赵,牵制齐人南下”),促成了齐人与赵人的结好,维护了齐人南下吞赵的既有计划,使得齐人得志于诸侯而壮大,但旋即又因为“太强则折”,被诸侯群起而攻之,齐泯王身死国分为天下所笑,从而彻底实现了“这个人”破齐存燕的根本使命。“这个人”就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纵横大家——苏秦!
正文 第三章 苏秦之死(288B。C。—279B。C。)
在那次血腥大战(伊阙大战)之后的第五年,通向山东齐国临淄的大道上,有一个人坐着马车,风尘仆仆地赶路。这人所遵循的,是诸侯之间的国道。国道两旁放眼望去,中原大地景色凄清。飞鸿满野,麋鹿游行。那时的野生资源想来还很丰富。这个人望着十分养眼的大野景色,微微露出笑纹。这人就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大家,苏秦!?
关于苏秦的史料,众说纷纭。司马迁为苏秦作的传,大部分都是错的,除了末尾的结论“苏秦被反间以死”确是事实(被判间谍罪处死)。大约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里,小区的名字叫“乘轩里”。乘轩里大约常有乘轩的贵官经过,因而得名。(轩是带遮阳圆伞的车,当官才能做的。现在的车敞蓬为美,当时的车有伞高贵。)
当时的洛阳城,不像秦国那样搞农业,也不想楚国宛城那样大炼钢铁制造业,而是纯商业大都会,是当时中国的大上海,这跟它身处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有关。就像苏秦的嫂子说的那样:“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以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贸利润为目的。
商业发达的地方,咨询业也就出来了。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他俩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苏秦是老三。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俩哥哥有什么事迹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赵国(河北省南端)打算向北进攻燕国(河北省北端)。苏秦的大哥苏代就跑去出点子,他替燕王出使赵国,阻止赵人向北进攻燕国,他对赵王说:“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见一只鹬(就是鹤之类的东西)跟一只蚌搏斗。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互相不撒手。鹬说,几天不下雨,我就渴死你个小样的。蚌说,一样,几天我不松手,我就夹着你的鸟嘴饿死你!正闹着呢,渔人过来了,把战斗的哥俩都给抓进笼子里了。如果贵赵国向北攻打燕国,我恐怕强秦就要从西边扮演渔夫的角色,得志于你们赵国领土了。”于是赵国终止了攻燕计划。苏代也就从燕王那里拿到了奖赏——咨询费。
还可以再举个例子。当时的洛阳是大周天子的都城,十分没落的大周天子依旧没忘记窝里斗。他的两个王子为了争夺玉玺,分裂成西周、东周俩小国。东周公在洛阳(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