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第三位钦差大臣琦善竟然私自同英军签定什么条约,这不是更加令人气恼么?然而琦善所为和奕山比起来,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一个比一个“强”呀!
“这个胆大妄为的东西,竟敢欺瞒于朕,虽然你是朕的侄儿,朕也决不能轻易放过你,须重重责罚,杀一儆百。”
奕山广州备战的结果是道光所没料想到的,他向来宠爱他的这个侄儿,不仅因为奕山的聪明,而且奕山在道光面前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似乎无所不知。可结果却令道光非常失望。
更加可恶的是那奕山在战败的情况下,竟然谎报军情,声称英军已经归顺,以致在道光得到消息后立即下令裁军,以减轻军用糜费。
道光在这件事上十分后悔,“如果不裁军,恐怕那些英军未必能够这么快就占领了定镇和宁波等地。”
道光在后悔过后只能是更加痛恨奕山,可痛恨又有什么用呢?
他又看了一眼那成摞堆在御案上的奏折,深深发出一声感慨。
“该怎么办呢?难道还能再打下去么?”
如若再打下去,道光就不能不从长计议了。作战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使本来已近空虚的国库更加显得捉襟见肘了。而且现在朝中还有谁能胜任钦差大臣一职呢?
道光现在还记得昨日在太和殿上,当他提到这件事的时候,下面那些平日里煤蝶不休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三缄其口,呆着木鸡,以前的几位钦差大臣和参赞大臣无一不是功绩显著,但当他们碰上英军问题时也是束手无策。他们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剩余的朝臣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呢?又怎会有拿着自己的脑袋去帮皇上分忧解难的勇气,更何况能力也相当有限。
朝臣不敢相信皇上,而皇上这时也不敢相信他们。
“究竟是打还是罢手呢?若打吧!似乎……”
想到这儿,道光眼睛一亮,大声喝着:
“小喜子!”
“奴才在这儿呢。”
小喜子听见皇上唤他,不知又出啥事,丝毫不敢怠慢,赶忙跨进养心殿,跪在道光的面前。
“小喜子,你速去把奕经喊来。”
“奴才道命。”
小喜子马不停蹄地跑了出去,一个时辰的功夫,又风风火火地奔了进来。
“皇上,理藩院尚书奕经奕大人到。”
奕经是贝勒绵懿之子,隶镶红旗,先后为乾清门侍卫,奉宸院卿,内阁学士,副都统,护军统领。道光五年迁兵部侍郎,十年平定张格尔余部叛乱后回京,历任户部、吏部侍郎,十四年升为黑龙江将军。十六年为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二十一年为协办大学士,三月时才督署理藩院尚书。
道光对弈经也一直比较宠爱,现在在道光感到危急的时候,也只能起用他,把一切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眼前的这一位侄儿的身上了。
“皇侄,你可知朕召你前来,为了何事?”
道光虽然没有明说,奕经也已猜得十有八九,他眉头一皱,没敢答话。
道光见奕经不敢答话,悠悠地说:
“我大清建制至今已有二百余年,虽说一直都比较太平,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波动,却也是历经沧桑,饱含苦楚,如此方得以延续至今,而这又靠的是什么?无非是我们皇氏家族的同心协力,万众一心,共同效力于我朝大业。可现在英国的洋鬼子们却屡犯我朝沿海之地,毁我河山,杀我子民,实乃天怒人怨。然而现在却没有人替朕分忧解难,一个个竟然被英国鬼子吓得大气也不敢喘,我朝威严何在?难道他们真的那么可怕么?未必!只要我们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那些洋鬼子们又何足惧。先前朕已派出几任钦差大臣,可他们对朕的劝告充耳未闻,以致延误战机,故此落败之势不可免。现在洋鬼子们又北上攻占了厦门、定海、镇海和宁波,现在又将要直指南京,实乃欺人太甚,士可杀之而不可辱之。所以这次朕有意命你前往浙江,收复宁波、定海和镇海等地,不知你意下如何?”
道光滔滔不绝地劝说,顿时羞得奕经面红耳赤,可又不敢贸然答应下来。犹豫地说:
“皇上,事关重大,这件事恐怕侄儿承担不了,还望……”
“哎,皇侄,在这件事上朕是不会看错人的。你才能出众,曾立过汗马功劳,况且你身为皇室中人,理应率先为朕分忧才是,依朕之见,这件事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可是……”
“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要求?”道光装作不解地说,“这一点你放心,朕做事是不会令人失望的,你放心好了。”
到了这种地步,奕经知道再推辞也不会起作用,只好硬着头皮说:
“既然皇上已拿定主意,那么侄儿也只好万死不辞了。”
“好好好,”道光见奕经答应了,脸上马上挂起了笑容,说着:“这样才像努尔哈赤的子孙嘛!”
奕经听后只好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前定海镇海宁波三地之所以失利,只是由设防不固而致。到了浙江后,你可要认真设防别令朕失望,否则,朕决不因为你是皇室中人就偏袒于你,你可要好自为之。”
“皇上隆恩浩荡,侄儿决不敢有任何差池,皇上放心好了。”
道光点了点:“这样就好,另外那英国鬼子兵器强硬,不可与之硬拼,可采用避实击虚之法克之,多用火攻和夜袭,若如此朕也可放心。你可听明白了?”
“侄儿明白。不过侄儿恐怕浙江兵力不足,还望皇上多多部署些兵力为好。”
“这些事不用你担心,朕会安排的,现在朕就命你为扬威将军,正蓝旗蒙古都统哈良阿,固原提督胡超为参赞大臣。此事刻不容缓,你们三日后就出京吧!”
“侄儿遵旨。”
等到这件事办妥后,道光才微微舒展了一下眉头,在对英作战的事上却还是不能够完全释怀。
“希望这次上天要保佑朕才好哇!”
三日后,奕经和两位参赞大臣出京城,南下浙江。
除了调兵遣将外,道光还命沿海各地发布谕今天下,自办团练,保家卫国,并号召有奇技者可赴军营效力。
现在道光下定决心要孤注一掷了。
六日,道光派今胡超驻天津,以防英军北上,任命户部左侍郎文蔚为参赞大臣,赴浙江剿办英军。
八日,又命哈良阿回山海关防堵,改派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赴浙江协剿,同日,实授牛鉴为两江总督,以代裕谦之职,经江苏海口防堵。
二十日扬威将军奕经抵达苏州。
十日后,奕经将行辕移至嘉兴,特依顺留守杭州。文蔚大营驻在距离慈溪二十里地的长溪岭,以江西兵一千为辎重队,来往接应参赞大臣特依顺率湖北、陕甘兵一千二百人驻万松龄,为东路策应;游击谢天贵率兵九百,勇三千余驻骆驼桥,为南路策应;张应云率数千乡勇驻宁波,镇海中间的梅墟,沉船塞江,以断两地英船之联络。
等到一切战事准备停当,奕经便招来自己平日里所养的幕僚共同商讨具体情况。
奕经所招的幕僚多数是一些毫无社会实践经验的文人墨客,一遇到国家大事,只会指手划脚议论纷纷,总以为乾坤都窝在袖子里,其实哪里又有什么好的见解。
有一位奕经在浙江新招的幕僚建议说:
“听人说杭州西湖关帝庙最灵,将军不如前往一占此次凶吉何如?”
奕经一听大喜,马上同意,不敢耽搁,下午就往关帝庙去了。
到了关帝庙,果然求得一签,只见上面写着:“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的句子,于是第二天奕经下令,各路清军一概头罩虎皮帽,并且掐指一算,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日四更时分,正为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此为最佳之时,奕经大喜。
这时又有一人进谏:“‘四’与‘死’同音,乃是不祥之兆,唯有再配一虎方才为最佳。”
奕经作战心切,马上派人另选一‘虎’,未久,有一人禀告:总兵段永福属虎。
五虎既已备齐,奕经立即把文蔚和特依顺招来,拟定方案,最后作出兵分两路的反攻计划。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日四更时分,由段永福统一指挥向定海、镇海、宁波三地英军发起了攻势。
“先生们,请静一静。”刚任职不过半年的英军侵华全权代表璞鼎查先生看到在座的一位位军官们都交头接耳地讲话,大为气愤,站了起来对众位说:“难道这就是你们这些大英帝国的军官形象么?”
看见璞鼎查先生生气了,众位军官才渐渐地停住了嘴。
璞鼎查道:
“我要你们大家明白,作为一名军人永远不能忘了自己的尊严和所受的教养。现在仅仅击退了清军的反攻,你们就兴奋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