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往朝,师望之,谓之曰:“吾非爱道于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教子以秋驾。”
尹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梦受之。”故老子曰:“致虚极,
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昔孙叔敖三得令尹,无喜志;三去令尹,无忧色。延陵季子,吴人愿一以为
王而不肯;许由,让天下而弗受;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不变其仪;此皆有所远
通也。精神通于死生,则物孰能惑之!荆有亻次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
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挟绕其船,亻次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
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亻次非瞑目,勃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
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
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波毕除,荆爵为执圭。孔子闻之,曰:“夫
善哉!腐肉朽骨弃剑者,亻次非之谓乎!”故老子曰:“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
于贵生焉。”
齐人淳于髡以从说魏王,魏王辩之。约车十乘,将使荆,辞而行。人以为从
未足也,复以衡说,其辞若然。魏王乃止其行而疏其身。失从心志,而又不能成
衡之事。是其所以固也。夫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技能虽多,不若其寡也。
故周鼎著倕,而使啮其指,先王以见大巧之不可也。故慎子曰:“匠人知为门,
能以门,所以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
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申辕,留于秦,周年不得见。客有言之楚
王者,往见楚王,楚王甚悦之。予以节,使于秦。至,因见。予之将军之节。惠
王见而说之。出舍,喟然而叹,告从者曰:“吾留秦三年不得见,不识道之可以
从楚也。”物故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绳,至所极而已
矣。此所谓《管子》“枭飞而维绳”者。
沣水之深千仞,而不受尘垢,投金铁针焉,则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清也,鱼
鳖龙蛇莫之肯归也。是故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阴蔽隐也。昔赵文
子问于叔向曰:“晋六将军,其孰先亡乎?”对曰:“中行、知氏。”文子曰:
“何乎?”对曰:“其为政也,以苛以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
譬之犹廓革者也。廓之,大则大矣,裂之道也。”故老子曰:“其政闷闷,其民
纯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景公谓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
“寡人问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
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句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
“然”。晏子出。太卜走往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田子阳闻之,
曰:“晏子默然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往见太卜者,恐公之欺也。晏子可谓忠
于上而惠于下矣。”故老子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魏文侯觞诸大夫于曲阳,饮酒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乎?”
蹇重举白而进之,曰:“请浮君。”君曰:“何也?”对曰:“臣闻之,有命之
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受觞而
饮釂不献。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故老子曰:“国家昏
乱有忠臣。”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顾曰:
“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
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而
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
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代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
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
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武王问太公曰:“寡人伐纣天下,是臣杀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后世之用
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太公曰:“甚善,王之问也!夫未得兽者,唯
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道全为
无用之事,烦扰之教,彼皆乐其业,供其情,昭昭而道冥冥,于是乃去其瞀而载
之木,解其剑而带之笏。为三年之丧,令类不蕃,高辞卑让,使民不争。酒肉以
通之,竽瑟以娱之,鬼神以畏之,繁文滋礼以弇其质,厚葬久丧以亶其家,含珠
鳞、施纶组以贫其财,深凿高垄以尽其力,家贫族少,虑患者贫,以此移风,可
以持天下弗失。”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
卷十三 氾论训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
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
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
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
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
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
之耒耜耰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故地势
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
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
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
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
用武王,非制也。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夏后氏殡于阼阶之
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有虞氏用瓦棺,
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
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尧《大章》,舜《九韶》,禹《大
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
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
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
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
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
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
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
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
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异源,而皆归
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义坏,而《春秋》
作。《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导于世,
岂若三代之盛哉!以《诗》、《春秋》为古之道而贵之,又有未作《诗》、《春
秋》之时。夫道其缺也,不若道其全也。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
言,闻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
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
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少。周公继
文王之业,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