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
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
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
锅。或问,则对曰:“但契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
涅盘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
“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
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
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
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其金。”
於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惠能遂於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
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
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
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
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
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
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
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
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
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
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
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
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
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约‘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
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
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
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行性自
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
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
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
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
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
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
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
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
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
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
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
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
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
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智小谤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於
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
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
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
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
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谤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
不能增长。小谤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
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生。犹如大云覆盖於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
即是小谤;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
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
《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
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
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於智人,智者为愚人
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
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
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於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开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
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
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
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
识指示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