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

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

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待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

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

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

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

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

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郑子聃,字景纯,大定府人。父宏,辽金源令,二子子京、子聃。杨丘行尝

谓人曰:“金源二子,凤毛也。小者尤特达,后必名世。”子聃及冠,有能赋声。

天德三年,丘行为太子左卫率府率,廷试明日,海陵以子聃程文示丘行,对曰:

“可入甲乙。”及拆卷,果中第一甲第三人。调翼城丞,迁赞皇令,召为书画直

长。

子聃颇以才望自负,常慊不得为第一甲第一人。正隆二年会试毕,海陵以第

一人程文问子聃,子聃少之。海陵问作赋何如,对曰:“甚易。”因自矜,且谓

他人莫己若也。海陵不悦,乃使子聃与翰林修撰綦戩、杨伯仁、宣徽判官张汝霖、

应奉翰林文字李希颜同进士杂试。七月癸未,海陵御宝昌门临轩观试,以“不贵

异物民乃足”为赋题,“忠臣犹孝子”为诗题,“忧国如饥渴”为论题。上谓读

卷官翟永固曰:“朕出赋题,能言之或能行之,未可知也。诗、论题,庶戒臣

下。”丁亥,御便殿亲览试卷,中第者七十三人,子聃果第一,海陵奇之。有顷,

进官三阶,除翰林修撰。改侍御史。

京畿旱,诏子聃决囚,遂澍雨,人以比颜真卿。迁待制,兼吏部郎中,改秘

书少监。迁翰林直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显宗深器重之。以疾求补外,遂为沂州

防御使,皇太子币赆甚厚,命以安舆之官。召还,为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

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直学士如故。迁侍讲、兼修国史,上曰:“修《海陵实录》,

知其详无如子聃者。”盖以史事专责之也。二十年,卒,年五十五。子聃英俊有

直气,其为文亦然。平生所著诗文二千余篇。

党怀英,字世杰,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

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

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

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

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赵沨等七人为编修官。凡

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是时,章宗初即位,

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

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移剌履进

曰:“进士擢第后止习吏事,更不复读书,近日始知为学矣。”上曰:“今时进

士甚灭裂,《唐书》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谓宰臣曰:“郝俣赋诗颇佳,

旧时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

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七年,有事于南郊,摄中书侍郎

读祝册,上曰:“读册至朕名,声微下,虽曰尊君,然在郊庙,礼非所宜,当平

读之。”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

年,增修《辽史》编修官三员,诏分纪、志、列传刊修官,有改除者以书自随。

久之,致仕。大安三年卒,年七十八,谥文献。怀英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

任继成《辽史》云。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文艺下

○赵沨周昂王庭筠刘昂李经刘从益吕中孚(张建附)李纯

甫王郁宋九嘉庞铸李献能王若虚王元节麻九畴李汾元德明

(子好问)

赵沨,字文孺,东平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性冲淡,学

道有所得。尤工书,自号“黄山”。赵秉文云:“沨之正书体兼颜、苏,行草

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当处苏、黄伯仲间。”党怀英小篆,李阳冰以来

鲜有及者,时人以沨配之,号曰“党赵”。有《黄山集》行于世。

周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大定进士,仕至同知沁南军节度使。

昂年二十四擢第。调南和簿,有异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路铎以言事被

斥,昂送以诗,语涉谤讪,坐停铨。久之,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复召为三司官。

大安兵兴,权行六部员外郎。

其甥王若虚尝学于昂,昂教之曰:“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

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章以意为主,以言语

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

虽极辞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

昂孝友,喜名节,学术醇正,文笔高雅,诸儒皆师尊之。既历台省,为人所

挤,竟坐诗得罪,谪东海上十数年。始入翰林,言事愈切。出佐三司非所好,从

宗室承裕军。承裕失利,跳走上谷,众欲径归,昂独不从,城陷,与其从子嗣明

同死于难。嗣明字晦之。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

题。稍长,涿郡王翛一见,期以国士。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

临政即有声。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而邹四窜匿不能得。朝

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轲治其狱,庭筠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而已。

再调馆陶主簿。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

亦恐四方效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

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

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是

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

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

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

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

行止为訾。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固无足怪。如

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耶。”遂迁庭

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语在秉文传。二

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

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贫,

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又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

“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

堂、东观,无复斯人矣。”

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于颜间,

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从游者如韩温甫,

路元亨、张进卿,李公度,其荐引者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士,世

以知人许之。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艹聚}

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

山水墨竹云。

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