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镇长所在的施府时,紫竹抱怨了一句,“今天怎么都没看见华大夫和小五哥?”
“华先生一向神秘,他愿说就说吧,反正我们也与他同行不了多久。”徐楹早发现了,华玄旻根本就不是为了找人帮他把脉什么的。反倒是将自己当徒弟般教导。如今自己一手医术,缺的只是实践罢了。
翌日,天色微明。徐楹用凉水抹了抹脸,恢复清明。门外传来岳小五和紫韵说话的声音。徐楹看了一眼自己,已经穿戴妥当,遂出门道,“华先生今日有病患?”
岳小五低垂着眉,“施镇长说,他一个离家的侄女来求医,不好推迟,邀请华先生同去。”
“怕是那施镇长说话遮遮掩掩的,华先生想去看热闹吧。”徐楹捂着嘴笑道。
岳小五想到施镇长那副难以言喻的表情,头更低了。
施照西的侄女方怡住的地方离汇龙镇足有十里。房子不差,青砖垒成的小院子,正厅卧房一应俱全。院子里最好的风景,是一个沉默如画的男子。
“十七郎失忆了,不喜说话。”方怡甜蜜地看着在院子行走的男子,含羞解释。
徐楹一行人都是一愣。华玄旻看着那男子,笑得诡秘。徐楹只觉得,十七这个数字有点耳熟,十七郎此人,跟仲将军长得很像。施照西眼中却闪过丝丝苦涩。
徐楹先给十七郎扶脉。十七郎很配合。徐楹察觉得出,十七郎本人应该是很愿意恢复记忆的,忍不住提醒了一句,“若是再以前生活的地方转转,记忆应该容易恢复些。”
方怡连忙抢声道,“十七郎身子弱,怎么能跋山涉水的?”徐楹余光分明看见,眼前的十七郎,神色间的讥诮一闪而逝。
华玄旻将一切看在眼中,沉稳地对十七郎道,“你这不算太难治,只要驱逐淤血,很快就能想起以前的事。只是我现在不能用针,只能给你用药,慢慢消。”
十七郎淡淡笑道,“无妨,*年都等了,再等一两年也无妨。”
徐楹默默在心底一算,十七,当年金城地动不就是十七日吗?这人难道就是仲将军要找的人。徐楹看着十七郎,只觉得此人眉眼间与仲君禹越来越像。
忽然,眼前景致一变。方怡一身粉嫩的少女装扮,端着一叠糕点,虽是笑着,眼底却充满戒备,“今晨新蒸的点心,小娘子要用点吗?”
徐楹点点头,拈起一块带着花香的糕点放进嘴里,“方姐姐的手艺很好。”
“是吗?十七郎最爱我蒸的糕点了。”方怡小得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看了一眼十七郎,见他的注意力丝毫没在自己的身上,失望地移开目光。
徐楹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走到华玄旻身后,专注地看着华玄旻笔下的药方。这是以前没遇到过的病例。
☆、第74章 梦中美人
越想,徐楹越觉得那个十七郎的眉眼,跟仲君禹的相像,干脆休书一封给仲君禹。若是他想要找的人,最好。若不是,于自己也无碍。
紫韵看了看封面上的“仲君禹亲启”,随口问了一句,“寄到金城仲府,还是嘉峪关。”
“金城吧。”仲将军不是说,还要在金城祭祖吗?
施府有一架正开着小花的葡萄。徐楹躲懒,在葡萄架下搭了一个躺椅,一卷医经蒙在眼睛上,就开始小憩。
这几日,方怡心里越来越不安,趁着淘换下月粮食的机会,找到姨母郝氏。
“姨母,当年是我对不起表哥。可是如今表哥跟表嫂和和睦睦。”方怡一身白衣,哀戚地拉着姨母的袖子。
郝氏连生了三个女儿,年近中年才得了长子,疼得跟眼珠子似的。“这个姨妈不怪你。”郝氏安抚地拍拍方怡瘦削的肩膀,幸好事情出得早。真要定亲了,才来这么一出。郝氏觉得,就算方怡是自己疼爱的妹妹的女儿,也不能宽恕。
“当年是怡娘不懂事,只是,情难自禁。”方怡低着头,没看见姨母眼里闪过的鄙夷。“姨母,如今十七郎他吃着药,怡娘想学点药理,免得冲散了药性。”说完,方怡期盼地看着郝氏,见郝氏眼底依旧一片慈爱,心里的把握加重了三成。
“好孩子,你好好照看十七郎也是应该的。等他恢复了记忆,提亲了,你也算是苦尽甘来。不过你姨父带着华大夫去看他的药田了。姨母给你找几本艺术看看,如何?”郝氏尽责道。
不过,方怡的打算却不是这样。“侄女愚笨,这医书我怕看不怎么懂。”方怡羞涩低头,“不知道那日与华大夫同去的那位女大夫可在?侄女想向她请教请教。”
“阿钰啊?她在的。只是不知她愿不愿意……”郝氏迟疑。
“姨母,我就几个小问题,钰娘子不会在意的。”
似受不了方怡的乞求,郝氏最终还是带着侄女找到徐楹。
方怡真当只有几个简单的问题。诸如,经常喝药会不会影响食欲;不小心打翻了药,只剩一半,会有什么不好的。
所幸徐楹对这些了解得还多,一一都解释了。方怡这才笑着告辞,还留了一些糕点,说是她自己采了山上的新鲜花瓣做的。徐楹一头雾水地送走这位方家娘子,摇摇头,只以为这方家怡娘当真爱惨了那个十七郎。
金城,一封信函送到仲府。门房一看以火漆封口,连忙送到正院。
仲君禹打开信封,只见信里字迹如银钩铁画,上书,林氏自杀,证物不全,钦差以林氏为主谋结案。寻找证据的邓三不知所踪。
将手里的纸揉成团,一扔,仲君禹浑身寒气直冒,“来人!备马!连夜回嘉峪关!”
门外,伺候的人快速地牵马、准备行囊,动作如同军队中人一般迅捷。片刻之后,仲君禹带着两个侍卫飞马离开金城。
是日酉时,又一封信送至仲府。门房看着信封上的“仲君禹亲启”字样,连忙交给留守仲府的管家。管家一看信封,字迹娟秀,以为是哪家闺秀写的思慕之类的信函,直接将信放在了仲君禹一年难得去几次的书房。
京城,此时正值会试放榜。
虽说徐霖对自己长子徐桓的才学很有信心,心中难免忐忑,万一儿子一时大意,写错了字怎么办?来回地在书房踱步,最后干脆去看看儿子。
随便抓了个人询问,得知长子如今正在校场考校小儿的武术课,徐霖大步走向校场。
天气微热,徐槐刚刚绕着校场跑了五圈,大汗淋漓,神情端得是畅快。徐桓颔了颔首。徐槐立马抓起放在一边的铁弓,开始射箭。
徐霖看着乖顺的小儿子,心想,以前自己怎么就会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就会喜欢读书呢?槐郎明明就喜习武啊。
转过头,看着刚刚会试完的长子游手好闲地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用一本杂书放在眼前遮挡阳光。还好,考完了也记得看书。只是那书名……《随园杂记》,殿试还没过呢,这小子竟然敢看杂书!
整了整表情,徐霖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走向正躺着的长子。“谨行?”徐霖觉得自己的声音从未如此和蔼。
徐桓浑身一激灵,若无其事地将扣在脸上的书拿下,“父亲今日怎么得闲了?”
“今日不是会试放榜?爹觉得你可能会紧张,衙门正好没事,就回来陪你等放榜。”徐霖目光不断扫向封面被扣住的杂书,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
徐桓若无所觉地将书往广袖里一放。“早起时是有点紧张,正好看着小弟少不更事,想出府跟那群狐朋狗友鬼混。儿子就请了小弟来训练,现在觉得轻松多了。”
徐霖看着在校场上挥汗如雨,取悦着长子的小儿子,忽然生出一种“转眼已百年”的感觉。“他是你弟弟。”你这玩没事吗?
“嗯,我知道。”不是我弟弟,这种只会斗鸡遛狗的纨绔,我理都不会理。徐桓温润地笑道,“槐郎他玩的也很开心。”
“以前是没见他这么高兴过。”徐霖点点头。
“儿子告诉他,这样训练,用不了一两年,就能成为跟君禹一样,人人称颂的大英雄。”徐桓凝眉,不知道想到什么。
“仲小将军啊,好像这几次钰娘寄信回来,都有提到仲小将军。”徐霖无意识地接话。
徐桓忽然想到,自己近两次收到仲君禹的信,看到过好友曾提起过妹妹的名字。正想说点什么,只见管家一脸欢喜地跑过来。
“恭喜老爷,恭喜郎君,郎君中了头名会元!”
徐桓挑了挑眉。徐霖此时比自己当初中了探花还高兴,欣喜道,“可给了官差赏钱?”
管家笑眯眯道,“各包了二十两雪花银呢!”
“府上所有下人这个月的月前加倍,前些日子兑的铜钱,都搬到大门口处,撒给来道喜的。”徐霖捋着蓄起来没多久的长须,愉悦地笑道。解元,会元,若是再加上状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