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文剑笑:“不是入股,我只是想到个让大家多花钱的办法。”
“那是什么?”
“你先去问,有结果再说。”
市场不够大造成很多问题,现阶段有不少厂子都陷入利润低迷的状态,开始出现大量裁员的苗头。
通过机器人系统,养活几个闲人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机器人大量应用,人们的创造力就应该更突出,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先给大伙上一次课。
第三百零四章 品牌运营(上)
吴兰,没什么特色的名字,吴姓的人口占比也是乐园城的第二高,仅次于刘姓。
吴兰所在的吴家,吴爸爸有一段能吹一辈子的事迹:他从一个普通的制鞋工人,成为乐园城唯一鞋厂大股东的过程。
天灾降临时,吴爸爸只有十几岁,经过几年乱糟糟的凑数教育,勉强算是识字,后来就进入纺织厂帮忙。
乐园城还叫乐园一号的时候,就没有鞋厂这个部门,听说那个时候的人都会编草鞋,对鞋没有多少需求,制鞋在纺织厂里也是个不怎么重要的小部门。
吴爸爸在工人训练中被认为不适合做缫丝工作,在制鞋和制衣中,他选择去这个没人爱去的部门。
吴爸爸年龄不大,资历却够老,几年后工人逐渐多起来,他顺利变成制鞋部门的组长。
转折是他提出产业工人需要一种能保护脚踝且便于穿脱的鞋子,提议受到厂里的重视。
穿千层底,也可以通过布绑带来保护脚踝,但是千层底是不防水的,即使当时有人造橡胶也做不到完全防水,这对于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的几个厂子尤其是钢铁类的厂一直是问题。
之前的解决办法,由厂家发一份补贴,工人自己做或去家具厂想办法弄牛皮鞋,成本比较高的同时,家具厂的皮子质地偏软,保护效果并不算好。
此后纺织厂制鞋部就增加了高帮工作皮靴的制造业务,等到煤炭液化技术扩散塑料和橡胶的供应上来,拖鞋需求的加入,让制鞋部显得臃肿起来,略晚于成衣厂从纺织厂脱离出来。
和乐园城所有的产业脱离一样,制鞋厂成立时,也是由内部人员出钱摊派股份,吴爸爸因为职位高薪水也高一点,一儿一女的家庭负担相对也比较轻,顺利成为持股最多的股东。
这还没完,后来钢厂买到自己的飞艇用于运输,制鞋厂也搭上产品外销的便车,利润扩大的同时,吴爸爸不停的拿出钱回购股权,最终拿到制鞋厂六成股权,成为制鞋厂名副其实的所有人。
这就是吴兰的父亲,在这样的环境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算的上是个成功人士。
遗憾的是最近几年,鞋子在外面也逐渐卖不动了,即使损耗率最高的千层底,一年也卖不到两万双。
叠加空运成本后,鞋子的利润很低,吴爸爸和在鞋厂帮忙的老哥都一筹莫展,还好没有到亏损的地步,两人在家里商量的时候,曾经透露过要裁员。
乐园城里裁员的代价是很高的,强制要求发放三个月工资,这笔钱也是为了让工人能撑过新岗位培训的时间。现在鞋厂的利润率稍微裁掉五、六个人就会导致报表亏损,而且有不少人都四、五十岁了,也很难去找新岗位,所以拖了一段时间还没下定决心。
吴兰是前年考上空中大学的,去年在家里听说鞋厂的情况,和同学们权衡之后进入经济系读二年级。
上学期,她和几个同学向老师申请了外地市场调查的社会实践,对三家修士市场所在地进行调查。
鞋厂利润低是多方面的,销量不足最大的障碍当然是市场容量,可这居然不是主要问题,修士加普通人接近十八万,养一个几十人的制鞋厂是完全没问题的。主要外地很多人都会自己做千层底,牛皮靴也有专门的皮匠做。面对同行竞争,制鞋厂很难用提价的方式增加利润。
把报告复制一份拿回家给吴爸爸看,结果看过之后更发愁了,吴妈妈还教训说“非盯着鞋不放,做点别的不好吗”。
吴爸爸倒是想做些别的,但是没证没人啊。
乐园城现在的产业工人是配额的,每个行业有规定多少人数的上限。以鞋厂来说,最容易转型的是家具,可是家具生产证不能想开就开,相关产业工人的富裕度足够,而且的确有额外的盈利市场,才能开的到第二张证。
还是孩子们脑子活泛,吴兰的同学很快给出馊主意:老款的鞋子卖不动,那就增加新款呗!
如何催发新款,也很快有了主意,那就是中长裙,让鞋子伴随小腿成为注意点。
吴兰也没多想,自己找裁缝改了条裙子,一穿上,回头率200%。
渐渐的还真让她们带出一阵风潮。
乐园城位于赤道线地区,在海上算不得多热,全年气温20到32度,而且女性也需要参与工作,对更多款式的裙子需求是不小的。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很快就出现各种形式的中长裙。
入夏之后,中原地区都开始出现中长裙,不过更短的裙子还没人敢穿出门,据说在某地的奇怪场所里倒是有。
裙子解决了,那么鞋子呢?
同样是有成果的,既然鞋子是完全展示的状态,即使同为千层底,也有了不同面料的需求,另外鞋厂还弄出鞋头或侧面扎布花的款式,绣花鞋的销量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但是!
新增的需求里,绣花鞋的价格最贵,可刺绣织品的加工却是鞋厂的弱项。
绣花鞋用刺绣织品裁剪加工,一般是一图对一鞋,一双鞋就要两个绷子绣两个一样的图。这样加工出来的绣图位置恰当,花纹构图自然,甚至色彩多样性都更强,从精致程度上量产型花布拍马都跟不上。
绣花鞋的成本全都集中在刺绣部分,而刺绣这个东西机器做不了,手工效率又低到不行,一个有工作的女性,利用业余时间可能一年只能为自己刺一对好图,好的刺绣作品都自己消耗掉,专职的好些也要按月算工期,根本没办法在鞋厂应用。
吴爸爸还是很上进的,上个月跑去纺织厂讨论起针织替代的问题,希望纺织厂能生产出效果和质量都接近手工刺绣的面料,但是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假期躲在寝室乘凉的吴兰和三名室友迎来学校里很出名的老师——殷玲。
“哇,这皮肤!这胸!这腰!这腿!”即使是女孩,看到殷玲从门口进来的那一瞬间,也感觉到心跳加速。
“吴兰同学,我跟你的导师谈过了,从现在起,你们要开始做‘品牌培养与维护’课题,如果做的好,可以直接拿到全部学分。”殷玲说着,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
第三百零五章 品牌运营(中)
品牌是什么?
空中大学成立十几年,经济系的前辈其实已经总结出一些概念,但是没有一个足够系统化的描述。
比如“神龙飞车”就是海龙山的知名品牌,它并不是以海龙山出品做卖点,玉剑山这个名字在产品方面同样算是高端品牌,但是他们也从来没吹过“玉剑山出品品质保障”之类的。这样的品牌无法复制,因为他们是依赖技术实力维持品牌优势的,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有着多年积累的优势口碑,达不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别的牌子就算减价促销都没人买账。
“这是个误会,技术是某些产品的立足之本,但就品牌而言,形象有时候比技术更重要,你们要做的就是这个课题,在没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创造一个以鞋、包为主的奢侈品牌。”眼见寝室里四个妹子一脸懵圈,殷玲为她们详细解释了课题目的。
有女孩举手:“奢侈品牌,是不是跟历史中的贡品一样的东西?”
“有相似之处,区别也是有的,这是个纯经济课题,我们只认钱,不管修士、灾前的皇族还是普通人,只要出的起钱就卖。”
吴兰终于提问:“可是我不想接手鞋厂,要不我帮殷老师介绍我哥哥吧?”
殷玲轻轻摇头,头发没飘起来:“我说过了,你们的课题是品牌运作。那人已经帮你们考虑到乐园城的制度,以商贸公司的身份,向鞋厂下代工订单来运作品牌,不需要继承鞋厂,也不涉及到产品生产质量和技术优势。”
“那不成二道贩子了吗?”女学生们的思维还挺快的。
乐园城的建立,目的是提供人才储备库和生产补充方,因此宣传口和教育都倾向于实业,现在的销售也基本是生产部门自己在做,二道贩子不是什么很光荣的职业。
“单纯的下单生产拿出去赚差价,的确是二道贩子,但是你们的课题是品牌,应该着眼于品牌能够赋予产品多少额外价值。”殷玲冷静的回答着,心想还好在家里问好了才出来。
说了这么多,概念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