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锡就更容易了,锡这种软软的金属,熔点很低,沸点却也有两千多度,只要有足够的锡,并做好锡的温度维持设备,就能反复利用。本地锡的应用极少,同样也只有修士在提炼,价格并不低,但是它在2000度时不会像火岩油一样会发生气化损耗,哪怕粘在灵石上的部分,刮下来丢回容器里一样继续用。唯一可虑的是,六百度的锡,能不能达到火元灵石对快速降温的要求。
两者都是为了降低应用过程中的成本,使用成本的降低,就是技术成熟的标志之一。
“如果两种降温方式在科研部搬入飞石前都达不到要求,我们就启动备用方案,还是用回火岩油。”
沈文剑都想好了,用火岩油降温还是有希望控制成本的,问题在于它挥发部分还是不是油,只要没有因高温分解,完全可以利用蒸气冷却室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反正沈文剑把冷却部分的问题都交给工业处的两个组配合完成。
他自己和古老负责安全加热和安全充能的部分,这就不用跟大家打招呼了,到时候两个人一边做一边商量就是。
把工业处的人放走,沈文剑和古老两个说话。
“古老,我们要先定下方向,这充能的器械是做成一体式的还是分离式的?”
“老头不知有甚差别,小沈先生做主便是。”
古老很享受造些古怪器械的过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说罢了。
“我觉的,科研部以后还是要做五行灵石和粗灵石的整合版充能器械,所以现在先做成分离式,以后也方便改动和回收。”
分离式,就把能源、灵石加热、充能、冷却分开来做,每个单元负责一项功能即可,某个部件有了新技术可以单独升级。
按这个方向,两人商量了下灵石在器械内的传输方式,然后分工。
古老负责灵石加热的部分,沈文剑负责灵石充能的部分和动力炉。
去年做第二版热力平台时,动力炉又进行了一次版本更新,现在已经相当稳定。
沈文剑认为这次提供给玉剑山的版本应该更注重便携、可靠和安全,于是重新设计出民用版。
民用版动力炉一层只有六块煤而不是十八块,最高只能堆积五层,额外扩充了储能稳流结构,增大了能量储备量,按照两个200克的灵玉储能可以为一颗30克的灵石充能八成算,新的储能结构一次可以储备两颗共100克灵石所需的能量。
不是不能做出储备量更大的储能区,但是那成本太高了,毕竟动力炉只是充能系统的一小部分。
充能平台,这个最麻烦。
根据前期实验的结果,灵石在充能过程中,与充能阵眼的接触面积越大,充能效率越高,转换中损失的灵气也越少。
所以最好是做出包含充能点在内的可夹取机构。
而为了能在充能过程中保持两千度的高温,还需要从灵石加热组件导入热量。
中途经历了几次碰头会,沈文剑和古老在四月初完成了冷却组件以外的结构,接下来一切工作暂停,科研部搬家。
仓库库存的转运由仓库管理处完成,各人只负责收拾自己的用品。
顺带一提,此时本年度的研发预算已经到位,达到八万两银子,沈文剑找外公和掌门谈过,又追加了一万两银子,从四月起,科研部人员的修为例钱与职位津贴都由科研部自行发放。
从现在起科研部终于在财务上成为正式研究机构。
放了三天假,全员正式转移到飞石上。
符文组在一号科研楼,工业处则在二号科研楼工作。
工业处器械组工作暂时停摆,沈文剑拉着古老和器械组全员,到工厂区搞建设先。
现在要建设的,是发电厂级别的大型热、灵转换阵列。
借此机会沈文剑向器械组成员开放了总数23个高效型双符文定式的必修课,以及数量为200个双符文定式的选修课。
倒不是沈文剑不舍得让器械组学更多,他心中器械组是应用组,通过现学现用的方式,让器械组尽快掌握少量双符文定式的应用,逐步提高他们在器械研发上的底蕴,至于单纯的阵法,以后会由专业的阵法组来做。
等飞石上的大部分事情上轨道后,才会建立专门的科研部图书馆,存放符文资料档案、炼器资料档案、材料制备档案等,根据岗位权限随时学习。
大型热灵转换阵列分为三个部分:自动送煤系统、动力炉阵列、地下灵气储存配送系统。
没有去做非常大的大型炉,采用类似风力电站的阵列式来获取灵气,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次投入更容易控制,整个飞石上需要多少灵气就放几台动力炉。
以现有的设备、人力,飞石上只要四个加强版飞艇动力炉就暂时够用,再多放一台便于停炉检修。
沈文剑负责地下的灵气储存配送阵,古老负责做炉子,器械组负责开发自动送煤系统。
沈文剑对自动送煤系统的要求是一两个人就能负责全部动力炉的日常看护工作,也就是说送货的把蜂窝煤放到堆放处后,其他一切都由自动送煤系统完成,人力最多用于帮助取煤器重新定位。
还是老样子,器械组脑洞还不够大,古老和沈文剑分别于四月中下旬完成工作后,他们还在头疼于自动取煤器多次往返后定位失准的问题。
第五十四章 自古弓兵……
沈文剑把他们叫到一起。
“两个办法,其一,用输送带,取煤器只负责把煤放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把煤送到各炉前,再用炉前的固定取煤器进行换煤动作。其二,给取煤器增加传感系统,我们可以在地上画一些路线,让取煤器能够通过识别路线图案修正定位。”
器械组震惊于沈文剑居然能想到两个办法,并依此分组想办法,几天后还是传输带模式的样品更胜一筹。
沈文剑则有些可惜,传感器定位才是未来趋势,但他也不失望,只要有这个种子在,他们在做个人实验时说不定就会开发出不错的传感器模块。
热、灵转换阵列于五月底终于完工。
热灵转换阵列完了还没的闲。
沈文剑和古老已经先一步开始进行固定式热力平台的设计,器械组把传输系统做完时,又要来帮忙建造热力平台。
新的固定式热力平台,在二号科研楼占据同一个实验室两层楼的垂直空间,下层是灵气转热力的转换结构与隔温结构,上层则有两个大实验台,实验台包含了热力观察平台和附属的阵法接口,这阵法接口不但可以为热力平台上的实验体输送和抽取灵气,还能通过外接阵法在坩埚周边实现聚灵阵、锁灵阵等简单阵法效果。
热力平台忙完已经到六月中旬,但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到位——飞石整体自动控制系统。
沈文剑利用紫府里的天河实验室,借业余时间把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第四版设计,到做热力平台的时候终于在虚拟实验室凑足了材料通过测试,现在拿出设计只管造。
“这……有何用?”古老拿着玉简看了半天,没闹明白。
“大的那个就是找人坐在此处,便能掌握飞石上所有地点的灵力、水、煤等物资的使用和开关各阵法。小的器械是仓库出纳档案器,可以降低人员的工作量。”
“嘶!几个人力罢了,何必如此精细?”古老一算,光材料就好几千两银子,这些工作找三五个人来做才多少啊。
“用上十年二十年,不就回来了吗,而且器械不会骗人。”
说服了古老,开始按图制器,几天就完工了。
新版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止有一些指示灯可以提供明确信息,沈文剑还预留了两个接口:图形输出接口和数据处理接口,以后升级就不用再浪费钱重新做现有功能的部分了。
沈文剑没有拿自动控制系统污一笔钱给自己,在他眼里,这和地质探测仪是两码事。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不可复制性,别的地方不投入几万十几万两银子复制出一样的灵气生产与线路体系,就算复刻出个自动控制系统,也蛋用没有。
沈文剑参加这些东西的设计外,还要负责飞石上的非研究人员系统建立,忙到六月底,终于让研究部在飞石上走入正轨。
回过头,工业处又转到火元灵石充能器的制作上。
其实这东西早就能做出来了,说的重点只是在拖时间而已。
锡冷却实验进展的很顺利,配上沈文剑和古老开发的其他组件,已经可以完成火元灵石的充能。
但是沈文剑并不想用这个版本,因为灵石冷却时和锡粘在一起很麻烦,反复进行了多次试剂之类的实验,似乎粘在一起后手动把锡层撕掉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这样一来在沈文剑眼里完全是手动了。
所以再转到灵石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