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即使如此,公文仍然很占用时间,每天断断续续要处理四到六个小时,时间长了他也有点想要甩锅的想法。
“来做无纸化办公吧。”
冷云一脸茫然:“五指化?无指化?难道用脚做?”
沈文剑无法跟她解释清楚,直接去科研部查资料,然后转道原料组开讨论会。
“我在资料库看到你们的数据储存材料已经有改进版了,它稳定吗?我是说假如按一千年计算。”
原版的数据储存材料,依赖一枚三符文定式为合金复合材料赋予类似于玉简的储存特点,改进型的阵法更复杂,用到两枚三符文定式进行定义,但是对合金的要求却降低了,只需简单熔炼的铝铁铈合金且无需做特别的热处理。
老汪果断摇头:“时间跨度太大了,有风险,我们只能保证灵气中断不超过三天,内部数据不会丢失。”
三天,除非玉剑山的人都死干净了,不然就算用古老的阵法、手动为灵玉充能、以灵石暂时顶着,也能过去。
另一个办法,干脆弄个数据备份系统。
“天基情报中心的玉简储存系统能存多少数据?”
玉简本身能保留一丁点灵气,在合适的环境里几乎不受时间和外部灵气的影响。
“呃……”老汪楞了下,拿出小平板查看,又切出计算器计算,“11。5兆。”
沈文剑听了觉得不错:“11。5兆,应该够用了。”
科研部的计数方式采用汉字和数字两种,数字一亿的写法是汉化版分位“1,0000,0000”而不是基于英数的“100,000,000”。
一兆是12个零,而非六个,11。5兆的储存量以汉字为基础,相当于另一个世界20T多一点点。这个大小能存下的卫星图像并不很多,只是天基情报中心数据库的一部分,主要储存行星静态高清图。
有了材料基础,剩下的事就不是原料组的事了。
沈文剑跟刘香湘打了个招呼,把青柳抽调出来单独做无纸化项目。
“恩师需要的无纸化是照搬科研部的模式,还是另寻他途?”青柳拿出小平板,准备记录客户要求。
自从青柳进入科研部,一年比一年自信,也许她真的很适合设计院的路子,现在的她已经是一级工程师了。
“科研部的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资料和个人笔记方面,我要的系统侧重点是数据传递、加密与储存,数据站建在鲲鹏基地,以后玉石峰和其他三座山改造时就不用搬迁了。还有,新材料有损失数据的风险,你可以依据天基情报中心的玉简数据储存阵列,改进个数据备份系统。”他很快说完要点。
玉简用玉可以当做观赏玉出售,不过和观赏玉还不太一样,它和灵玉都是伴生物,总量并不很大,一个备份系统下去就要五千片玉简,数量对库存也很有压力,约占总库存四分之一。
青柳提出个重要问题:“有别人帮忙吗?”
“设计院现在都忙着吧,迟些我请刘丹长老安排下,跟空寂岛、海龙山合作开发,如果他们太差,你再找香湘从工程院抽调。”无纸化技术他没打算保密,发展几代能做成标准加密协议,为以后大面积普及地面网络做准备。
当然现在魔物占据大地,所谓大面积最多是以幸存修士门派做点状扩散。
青柳点头,喝口茶想了会儿又问了个问题:“个人终端恩师有想法么?”
她的问题正好是沈文剑现在苦恼的。
科研部从来没有主动推过无纸化办公,小平板有不少都是自己做和请人做的,只是为了方便记录日程和储存资料,原因是时机不够成熟。
沈文剑预想的最好状态,是面板标准化以便批量生产,再通过个人账号的形式进行权限划分。
现在想做到这一点显然有点难,一个能支持“账号”的系统,如果用阵法构造,复杂度会非常高,高到出了问题都不一定能检测出原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一点点制作、分析、改进,所以大概要等到芯片工程告一段落,才有足够多高级工程师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弄。
这条路太花时间与精力,还是先弄个应急的方案:“掌门、长老的手持终端,要能在一定距离内随时掌握山上的情况,最好能通过卫星系统接入数据库。各部门的固定终端与值班人员手持终端,这里可以参考玉石峰和科研部的仓库机制。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外勤任务人员能通过卫星把任务状况录入数据系统。”
“是要和卫星数据整合吗?”
沈文剑摇头:“不,这套系统以后会给其他门派使用,要新建一套数据加密方式,让每个门派的数据都能对外保持保密。”
青柳眨巴眼,有点疑惑:“对外保密?包括我们玉剑山吗?”
……她居然都会套路了,可是直接问出来就有点傻,好在现场只有个一脸懵比就要坠入梦乡的冷云。
“不要在设备上动手脚,把加密标准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好。”他说的很隐晦。
两人一问一答,把主意事项确定下来,开始联络海龙山和空寂岛的人。
两个门派听说要弄个减少掌门、长老审批工作量的系统,都很积极,派出得力的人到工程院参加项目。
不过说是参加,初期还需要经过数个月的培训,包括青柳都要进修。
双方的进修不在一起。
海龙山和空寂岛第一届制造局结束时有几个人回山,带去了新的理念,可是照猫画虎能带出来的人水平也较为有限。
按科研部的等级分法,制造局都是技师,哪怕有特技技师的水平,也只是做普通技师们的工作。哪怕有些领悟,在训练系统都不完整的前提下,带去的改变也很有限,最多也就是二级技师的水平。
除了几个是之前从制造局换回去的,其他派来加入无纸化系统开发的人,都需要进行额外的适应训练和理论学习。
青柳相当于该项目总工程师,她要找机会与曾经在软件组、构架组、卫星组任职的工程师进行学习和论证,以求在几个月内整理出可行的开发路线。
第五十五章 鼓励生育与税制启动(上)
相比无纸化项目的有条不紊,芯片项目就比较伤了。
截止3014年底,芯片项目才勉强完成了芯片核心功能的论证与类目的划分,连一个测试品都还没造出来。
芯片这种东西,从无到有时,对脑回路的依赖远大于材料与技术,按理说沈文剑这种部分识海演化成天河牌物理引擎的做起来会更快,可是他每天都被公文和一堆修士与普通人的生计牵扯着,很难整理复杂且无BUG的思路。
依据几个月的讨论结果,芯片在航空航天、工程、画面、计算四个大类目下,将形成大型、常规与微型三个类目。
所以第一代就会产生十二种芯片,而功能细分则通过专业辅助芯片配合主芯片完成,里面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比如一台手持终端面板,可能同时要用到微型画面、微型计算芯片,还需要辅助的数据编码解码芯片和单独对应这种板子的集成控制芯片等等。
只要了解芯片项目涉及到的范围,就知道几年内是指望不上设计院了,有什么项目要做,都得像无纸化一样,调一两个工程师带着大批外人去弄。
3014年度,人口方面有了突破。
原有人口加上与空寂岛商谈后转移的部分人,总人口量为两千九百多号人。
本年度新生儿数量达到三十人。
值得欣喜的是,沈文剑为产妇们安排的女修士们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后面调过去的几名丹阁女弟子。
在女弟子们努力下,本年度的人口损失量控制到新增量的10%,一母两子,其中两个孩子并未计算在新生儿中。
加上新生儿,年底时浮空城人口量为2998人,随时都会突破三千大关。
根据女弟子的观察陪护记录,发现新生儿们基本不受魔音影响,那些一岁多的孩子,不论情绪状态如何,都没有发生魔化。
这说明本星球的人类基因中,对魔音有不错的抗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降临日里这种抗性完全得不到体现呢?
这个问题比较难解答,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往期万魔吞天期间的统计数据。
按逻辑推论,随着万魔吞天次数的增加,幸存人口都应该保有足够强的适应基因,导致降临日人口崩溃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时间,也只可能是时间。
农业社会的人生孩子都较早,第一胎多在二十岁前出生,就按二十年一代计算,两次万魔吞天的间隔会产生一百五十个世代。
这一百五十个世代都会向适应正常环境进化,而所谓的魔音抗体基因必然会转入休眠基因。
而孩子们的状况也能从侧面证明该观点,正因为基因链中存在对魔音的抵抗能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