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色真是太美了!
木乌岗村所在的山坡上,大片的青青草地,红的、黄的、紫的野花在草地上花团锦簇;山坡南北两侧是高耸的山体,东侧则是奔流的金沙江;还有一条东北方向来的宽阔支流在此汇聚;这条支流的西北方向,还能遥望到一处皑皑的雪山白顶。
第747章 灌江口
这木乌岗村,少有人知,并不是旅游热点,保持着天然的美。
那一对外国的背包情侣说得没错,这个小村庄,大概看去,也就三十多户人家。
拉着他们来的司机离去,三人并没有急于进村,而是先走到山坡的边缘,来到了江边。
江边有不少地方可以直接接触到江水。而且,还有一个类似码头的所在,就是在一块探入水中的大石旁,钉了两根木桩。
木桩上,还拴着一条带着简易马达的铁皮小船。不过船上和旁边都没有人。
站在这块大石上,可以看到斜对岸那条支流和金沙江的交汇口。
这条支流其实是有些奇怪的。一般来说,江河都是从西往东流的大趋势,这条支流,却是从东往西的大趋势,具体走向是从东北到西南。
这个交汇口也有点儿意思。支流的地势略高,同时在汇入金沙江之前,形成了一个漏斗的形状,而交汇之处是“漏斗口”。
从余耀他们站在岸边的视角来看,交汇处的左侧的三角地带,后方也是山体,但是临江的一片地势相对平缓,虽然也有山石起伏,但主要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远远望去,大部分树种像是红豆杉。
而交汇处右侧的锥形地带,则耸立着悬崖峭壁,不过崖顶倒是比较平缓。
“这地方······”萧影遥望江对面,不由喃喃自语。
正在这时候,一个穿着红色小风衣的圆脸汉子走了过来,看着有个四十多岁,眼睛挺大,一脸乐呵呵的。
汉子看到余耀他们三个,还笑着打招呼说,“你们是来旅游的吧?”
“是啊大哥,你是木乌岗村的吧?”余耀应了一句。这汉子说的是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是交流没问题。
“对,这船就是我的。”汉子应道,“现在是禁渔期,不能打鱼喽,船一般闲着。”
余耀递上一支烟,汉子接了,点上美美吸了一口;余耀随即也点了一支,和他攀谈起来。
原来,根据规定,这里每年的3月到6月,是禁渔期。而其他的时间,汉子则经常到江里打鱼。
他打鱼的工具很简单,就是铁皮船和渔网。不过不是他自己操作,需要两个人、两条铁皮船,和另一个船主合作。两条船拖着一张密网,拖行个一公里,收获就不小。金甸镇有集市,可以卖鱼。他经常打到一种“岩鱼”,一斤能卖六七十块哩。
因为现在是禁渔期,所以另一条铁皮船没停在江边。
“那你现在是要去?”余耀问道。
“噢,我开船到对面的林子里去采点儿蘑菇,树林里出一种白蘑菇,可鲜美。”
萧影一听,立即接口道,“这样,我们能不能出点儿费用,跟着你的船过去看看?”
“出啥费用啊!跟着去就是了。拉一个人也是拉,拉四个人也是拉,你们又都不胖。”汉子呵呵笑道,“我这又不是划船摇桨,有马达!”
“哪能白占便宜呢,再说了,我们还想在村里投宿,大哥你给安排下,我们也一样出费用。”余耀掏出两张红票子,塞进汉子的衣兜。
“哪能这样?住宿没问题,也可以收钱,搭个船哪能?”汉子连忙推辞。
余耀自是不会退让,但是汉子很固执。推来挡去,最后折了个中,汉子只收了一百元。
船行江面,汉子很是娴熟,三人同时也和他交流了解了不少情况。
木乌岗村,是个纳西族古村落,不过近百年来,规模是越来越小。平常村里主要是老人和孩子,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在金甸镇工作,一般一周甚至半个月才回来一次;汉子和另一个打鱼搭档,是村里的两个依靠打鱼为生的。
因为汉子打鱼卖鱼,经常出门走动,所以普通话说得还可以,村里的老人基本都只能说纳西语,不会说汉语。
“那边悬崖,我们叫天水崖;这江水交汇的地方,叫灌江口!”快到树林的江边了,汉子指指点点介绍。
“灌江口?这和二郎神宝地一个名儿啊!”余耀笑道。
“这就是二郎神的灌江口啊!这些地名,都是村里老一辈传下来的,可不是瞎起的!”汉子正色道,“你看这灌江口,天水崖,多形象啊!”
“呃。”余耀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灌江口二郎神的传说十分久远,也十分广泛。二郎神是道教的神灵,司水神职,又称清源妙道真君。
而灌江口的说法,还是以都江堰灌口最受肯定,都江堰以前就叫灌县,而且二郎神也被奉为“川主”。
当然,除了都江堰灌江口,民间还有别的说法,比如苏省的灌云、灌南、响水三县交接处的灌河口。这个地方,靠着连云港“花果山”不远。
但是,这滇省木乌岗村的灌江口,余耀、萧影、林丰草都是闻所未闻。
“老兄,人家别的地方的灌江口,一般都有二郎庙二郎祠什么的,你这里什么都没有啊!”林丰草接口道。
“二郎庙不也都是后来建的嘛!”汉子不以为意,“我们村子,可都是信道的!”
余耀一听,不由问道,“大哥,你知道法印么?”
汉子一怔,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就是道士的身份印章,不过我们村里人信道,却不是道士啊!没见过。”汉子顿了顿,“对了,这灌江口和天水崖,还有我们木乌岗,还有个传说呢!”
此时,船已经停在了树林外的江边的一处长条形大石旁边,此处吃水比较深,汉子将缆绳套在了大石一侧的一处凸起处扎紧,而后从船上跨到了大石上,“就从这儿下。”
三人依次下船登岸,余耀接着问道,“什么传说?”
“这二郎神啊,原先在灌江口修道,天水崖顶,就是他修道之处。他成神之后,真身就不在这地方了,但是还有弟子代代相传,守卫天水崖。
古时候,曾经有一条黑龙想霸占天水崖,吞吃在对岸山坡生活的老百姓。结果这条黑龙被二郎神门下不知多少代的一个弟子用雷劈死了。他这个弟子,叫木乌子,所以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才有了木乌岗的名字。”
第748章 林中见阵
三人听了这个传说,很自然地都想到了那方法印。
这“雷劈黑龙”和雷霆都司印不谋而合,难不成持有这法印的明代道士,就是木乌子?
三人正在想着,汉子开口,“你们是自己转转,还是跟我去采蘑菇?”
“我们自己转转吧。”余耀和汉子互留了电话,大致相互介绍了一下。这汉子是纳西族,名叫叶甲昆。叶甲昆告诉他们,纳西族起初是没有姓氏的,最早的姓氏自然是木,后来逐渐发展,现在的姓氏也不过几十个。
叶甲昆去采蘑菇,三人先是打量了一下这片树林。
这片树林在山前水边的三角地带,但是树林的形状却近似方正,树林之外的区域,基本都是散布的山石。
林中树木确实是以红豆杉为主,不过,这树林里,树木的间隙很大,又很少有灌木,所以很容易走动。
等汉子走远,萧影用力捏拳,“这地方,可能有戏!”
余耀和林丰草一听,不约而同,“真的?”
萧影重重点头,“走,探一探!”
叶甲昆寻找蘑菇,主要在林子边缘行动,三人则从林子中间直接往里头走。
萧影走的时候,不时看一看太阳。
走到林子中间的位置,萧影忽而眉头一皱,倒退着又往回走了十几步;停了停,又继续往前走。
“这里确实有阵法!”萧影比量了一下,“我们一直沿着直线走,但是到了这里,却不由自主变向了,相当于走了个弧线!”
其实,萧影在走的时候,余耀和林丰草一直站在两侧观察,确实如此!
三人都有些兴奋,最后逐渐缩小范围,在几棵树中间的地上,发现了一块相对较大的石头。
这块石头表面相对平整,露出来的部分呈三角形,比常用的餐盘要大。
拨开石头周围的落叶,萧影发现,这石头是大半截埋在土里的,越往下体积越大。石头本身,大致是一个三面体的形状。
萧影撅了根树枝,挖开周围的土层,挖下去也就十几厘米,便在石头侧面,发现了一个隐隐约约符文!之所以隐隐约约,是